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076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庖丁解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

3、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难点: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解题:

庖:

厨师;丁:

厨师的名字。

解牛:

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

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3、朗读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结合《学法大视野》P72-73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阅读全文,归纳文言知识。

1、归纳“为”“乎”“于”“道”“解”“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

①技盖至此乎?

()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④虽然,每至于族()

(4)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5)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天下土崩瓦解()

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6)族

族庖月更刀,折也()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士大夫之族()

④族秦者秦业,非天下也()

2、古今异义:

无非:

古义----()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天理:

古义——()

今义——

(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

做“天理”。

(2)天然的道理。

(天理难容)

固然:

古义——()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难为:

古义----()

今义----使人为难。

3、通假字:

向——

盖——

善——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以无厚入有间(很薄的刀刃)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6、成语解释:

①游刃有余:

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

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

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学习成果展示1.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2.老师点评。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3题。

第二课时

一.抽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理清思路。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三.合作探究

A、第一自然段。

1、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学生思考并概括该段中心。

2、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主要作用是什么?

明确:

【1】庖丁解牛的技术怎样?

该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

【2】结合生活实际,宰牛是异常残忍之事,但庄子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B、第二、三自然段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

2、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中心。

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

第三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3、质疑、释疑。

【1】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有何作用?

【2】第三自然段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这句话在该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对比良庖(割)、族庖(折)、庖丁(解)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用意是什么?

四.学习成果展示1.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2.老师点评。

五、探究主题:

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

怎样养生?

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

 

课后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P74“基础训练”

 

《项羽之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

项羽的性格及项羽的功过教学难点:

概括人物鉴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演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板书:

破釜沉舟、莫敢仰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提问:

在起兵抗秦、灭秦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项羽?

此时项羽是一个的人。

提问:

在鸿门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此时项羽是一个人

二、预习检查结合《学法大视野》P76

1、作家作品

司马迁:

2、历史上的项羽

三、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确认书下注解的重点词句

(二)补充讲解:

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动词,驻守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

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

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

地/方:

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却

四、合作探究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

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

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第二段:

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

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第三段:

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第二次:

第三次: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非常精彩!

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第四段:

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二)小结

故事人物形象语言写法

课后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P80“基础练习”

补充知识:

方法探究

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明确: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2、示例评析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

(名言)古语云:

“男儿膝下有黄金。

”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

(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

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

(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

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

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

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阿房宫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知识链接】 结合《学法大视野》P821、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

2.阿房宫:

3.赋: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

“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

“赋,铺采 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

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梳理文章的第1、2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

给划线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    ) 囷囷焉(    ) 蜂房水涡(    ) 媵嫱(    )(    )梳晓鬟(    )剽掠(     ) 鼎铛玉石(      ) 逦迤(    )(    ) 锱铢(     )(    ) 架梁之椽(     ) 庾之粟粒(      ) 横槛(    ) 不霁(       )何虹   妃嫔(         )    尽态极妍(       )管弦呕(        )哑(       ) 梳理文章第一二段 重点词语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 (       )  

(2)盘盘焉,囷囷焉 (               )  (3)不霁何虹 (          )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              )  ()(5)而气候不齐(             )()(6) 杳不知其所之也(           ) ()(7)雷霆乍惊(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            ) 

(2)北构而西折:

 (                      )  (3)廊腰缦回 (                     )  (4)檐牙高啄 (                     )  (5)蜂房水涡:

 (                  )  (6)未云何龙:

 (                       )  (7)不霁何虹:

 (              )  (8)辇来于秦 (                        )  (9)朝歌夜弦 (                    )  (10)鼎铛玉石 (                                )  (11)金块珠砾 (                               )  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2)钩心斗角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文本分析】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                             )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                                  ) 阿房宫楼阁之高:

(                                              ) 阿房宫楼台之多:

(                                  )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

(                                         ) 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

(                                  )手法 3概括第一段内容 :

阅读第二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这一节运用了(     ,     )手法极显宫女之(      ), 宫廷生活之(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 2. 积累掌握“一”“爱”“取”“毕 ”“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3. 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4. 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  

(2)秦爱纷奢(                        )  (3)人亦念其家(                          )  (4)奈何取之尽锱铢(                          )  (5)多于南亩之农夫(                       )  (6)戍卒叫,函谷举(                            ) (7)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  (9)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10)  谁得而族灭(                           )  (11)秦人不暇自哀(                              )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研习文本】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问:

用连贯的(            )句式,用(         )手法; 

 展现了秦王朝(                )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问:

作者设计了两个(        )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

(                )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赋的语言特点; 2掌握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3拓展训练; 【探究学习】 《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三个方面,参照学案一知识链接) 一:

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二: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        )作(       ),这就是赋(              )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三:

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采用了(             )的手法。

 作用:

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

 2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知识整理】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⑦一鼓作气(              )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 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                       )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                       )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②或师焉,或不焉(                         ) ③且焉置土石(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                         )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 ②不敢言而敢怒(               ) ③谁得而族灭也(               )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⑤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 (3)夫 ①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三、句式 

(1)(         )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2)(           )句:

戍卒叫,函谷举. 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C.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①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

“请公与状头!

”郾曰:

“已得人矣。

”曰:

“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

”辞容激厉。

郾曰:

“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生多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