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30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docx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杜 勇1,

鄢波2,陈建英3(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3。

西南大学财务处,重庆40

0715收稿日期:

2013—12-

2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232004;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CGL05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1YJC630243、12YJC630010、13YJC630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U1309116、SWU1309202

作者简介:

杜勇(1977-,男,湖北麻城人,博士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鄢波(1978-

女,湖北宜昌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会计;陈建英(1980

-

女,四川资阳人,中国注册会计师,西南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审计。

摘要:

在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007-2012年进行研发投入的43家(共258个观测点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水平上处于中等水平,且投入强度正在逐年提高;总体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和企业获利能力具有同向增长关系;在企业成长能力方面,其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关键词:

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

DOI:

10.6049/k jjby

d c 。

2013100342中图分类号:

F276。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48(201402-0087-

06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资本与技术的挑战。

研发(R&D投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因而体现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中国研发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民间投资也相当积极。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资料显示,19

93年中国的研发投入仅占全球的3.3%,到2009年其研发投资已经占到12.8%。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高新技术企业。

事实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R&D的投资主体.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在增加研发投入后,其企业经营绩效有何变化?

研发投入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了何种作用?

其程度和路径又是怎样的?

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43家(共258个观测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对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1文献回顾

1。

1国外文献综述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间

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论呈多样化。

一些研究表明,公司业绩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例如,DavidA boo dy 和Baruch Lev[1]

发表了美国化工类企业的研发报告,该报告分析了美国证券市场83家

化工企业的研发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研发强度偏低。

这项研究表明:

在化工企业中,研发投入对业绩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在3年以上.因此,对于企业长远的利润上升和发展来说,研发投入是非常重

要的。

E dwa rd 

B。

Ro b erts[2]以年研发支出1亿美元以上为标准筛选,搜集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4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并且调查研究了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研究发现:

企业新产品和技术与销售业务增长额之间存在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

为强正相关.So ug

iannis[3]通过实证研究指出,R&D投入和盈利能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Gary 

H。

Jef fer—so n,Gu an  Xi a oj i n g ,B a ih ua mao,和Y u  X ia o yun [4]

以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20

04—2006年数据为样本,着重对R&D投入强度受何种因素影响、

知识创新和业绩创新对于企业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R&D 投入对新产品创新、盈利能力和产量等都有促进作用,新产品创新具有较高回报率,大约占R&D投入总回报的

12%,

而固定资产带来的回报只有R&D投入回报的1/4—1/3.Pig

a和Vivarel li[5]

的实证研究不仅证实研发

投入与企业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发现所有权集中度、公司间垂直控制关系以及创新战略是影响R&D活动的新因素。

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Brown[6]选取美国、日本以及西欧部分国家1978—1990年数据,就研发支出与公司销售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年均研发支出增长了4倍左右,但年均销售收入仅增长10个百分点。

这表明,并不是公司研发投入越大,销售收入增长率就越高。

1.2 国内文献综述

(1中国上市公司R&D投入与企业业绩显著相关。

梁莱歆和张焕风[7]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当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获利能力及发展前景关系密切。

梁莱歆和严绍东[8]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公司技术资产、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增长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王任飞[9]通过研究表明,企业R&D支出与盈利能力存在正向关系.罗婷、唐清泉等的研究表明,企业R&D投入与企业业绩存在正向关系。

杜兴强[10]以寻租行为与研发投资活动的竞争性为视角,实证研究了二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趋势.本文结果表明,R&D投资持续、稳定地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寻租行为虽然短期对公司业绩有利,但却损害了公司未来的业绩.因此,R&D投资,而非寻租,才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关键.罗婷[11]、唐清泉[12]等通过研究表明,企业R&D投入与企业业绩有正向关系.

(2中国上市公司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显著。

为研究科技、R&D投入与企业实际业绩的关系,邱冬阳[13]以中国199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资对企业业绩影响不显著。

朱卫平、伦蕊[14]以广东省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验证研发经费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科技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王君彩、王淑芳[15]以电子信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指标,以研发强度和研发技术人员比重为回归变量,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2理论分析、研究假设与实证设计

2.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

1。

1 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保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塑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加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则是其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研发活动产生经济效益,大体分为基础研究环节、技术开发环节、产品生产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这4个环节至关重要,都会影响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性能、改善产品设计等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效应最终将吸引更多消费群体,从而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销售业绩.由于研发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增强环境适应性,这些效应不仅直接减少企业产品成本、管理费用以及营业费用等,而且能够使企业在现有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生产比原来更多、更好的产品,直接表现为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升等,这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营运能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研发投入可以同时通过增加销售收入、降低各种相关费用两条途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其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H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其营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2.1。

2 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成长性是企业发展壮大、持续生存的重要衡量标准。

关于企业成长性,国内外的说法并不一致,其中一些学者比较关注创新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如Solva y和Sangli er等[16]的研究表明,公司成长是由技术和经济两个短期需求波动因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可以提升企业潜在生产能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经济需求波动为企业投资方向和领域限定了范围,使得企业投资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利可图。

从长远来看,企业研发投资势必有利于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创新.员工的积极创造性和持续学习能力使得企业的技术能够不断更新、进步,从而带动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潜力的增强,最终使企业具备良好的成长性。

大量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为员工自主学习和持续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壮大的不竭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其成长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2。

2 实证设计

2.2.1 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

样本研究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净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等。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巨潮咨询等网站,数据处理主要由S p ss16.0和Excel统计软件完成。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2。

2.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包括盈利能力和成长

·

8

8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能力.盈利能力主要用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这两个指标体现了销售与成本增减所带来的影响。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越高.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速度.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并随经济态势而变化,其中企业资产、获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能力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利润率一般与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同向增长.换言之,如果总利润高,而主营业务利润却没有增加,则企业存在成长风险。

因此,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力更为恰当。

(2

解释变量。

研发强度是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由于单用研发经费绝对值不能够体现企业规模和资金流动情况,因而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进行研究更为恰当。

(3

控制变量。

按照通行做法,本文将资产报酬率、企业规模和现金能力、资本结构和总资产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

资产报酬率(ROA。

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息税前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值.这个指标用来评价企业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企业规模(SIZE。

关于企业规模目前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企业总资产;二是企业主营业务。

本文用总资产来计算企业规模.

现金实力(CA SH。

现金流量能够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情况。

本文选取现金总资产比值表征现金实力.

总资产增长率(T AG。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规模的扩展趋势,因而常被作为成长能力的控制变量.

资本结构(LR。

资本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把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成长能力的控制变量.

上述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2。

2。

3 回归模型设计本研究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自变量,将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企业业绩指标作为因变量,通过上述

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模型:

(1

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回归模型:

OM=a +β1RD+β2R O A+β3SI ZE+β

4C A SH+u .TAT=a+β1R D+β2ROA+β3SI ZE+β4CASH +u(2

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回归模型:

OMGR=a+β1R D+β2L R+β3TAG+β4S IZE+β

5CASH+u表1变量定义

变量   符号定义

主营业务利润率

OM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被解释变量总资产周转率

TA T

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OMG

R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研发强度

RD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

解释变量 资产报酬率

ROA 净利润/总资产企业规模SI ZE总资产

现金实力

CASH净现金流量/总资产控制变量 总资产增长率

TAG(本年总资产-上年总资产

/上年总资产资本结构

L R

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3实证分析

3.1变量描述性统计

3.1.1 上市公司R&D投入经费描述性统计

各年度全样本研发投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全样本公司各年度研发投入经费差距比较明显,且同年度研发投入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

全样本研发支出均值从2007年的18 929 004。

12元上涨到2012年的114041420.49元,表明研发投入经费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

各年度研发支出的标准差也从46

460 777.67元上升到375855 607.02元,说明在研发投入经费总体上涨的同时,样本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也逐年拉大,从侧面说明了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异常显著。

表2研发投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年份NMini mu m(元Maximu m(元Mean(元St d。

Dev iation(元2007 43146190。

30 258 991 000.00 18929004。

1246460777.672008 43 172 074。

26476020000.0029 536 117。

3976802856。

232009 43172074。

26 778 375000。

00

41572956.43 119580308.94201043166480.181 466 504 000。

0066 479 885.45 224032023。

6020114316 056.911925 610000.0085 381945。

66292912006.352012 43 38637。

54 2446934000.00 114041420。

49 375855607。

02全样本

258 

16056。

91

2 446 934 000.00 

59 323554.92

223

743471.54·

98·

第2期  杜 勇,

鄢波,陈建英: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3.1.2 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描述性统计

因为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同会影响企业研发活动投入经费的绝对值,所以本文利用研发投入强度进行相关分析,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比性。

各年度全样本研发投入强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研发强度变量度描述性统计

年份NMi ni mu m

(%

Maximu m

(%

Mean

(%

Std。

Devia t io n

(%

2007 43 0.00626.381 2。

1834.187

2008 430。

00416。

763 2。

570 3。

443

2009430。

003 29。

4642.9774。

959

2010430.003 27.3353.2765。

086

2011430。

00318.754 3.620 4.483

2012 430。

00126。

023 4。

118 5。

544

全样本2580.001 29。

464 3。

124 4。

666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值最小,仅为2。

183%,2012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值最大,达到4。

118%,几乎是2007年研发投入强度的2倍,这说明排除销售规模差异,R&D投入强度均值呈逐年递增趋势。

此外,表中各年份R&D投入强度均值都超过2%,达到国际公认的维持生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逐渐接近于国外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并且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研发强度也保持每年增长的势头.

3.2 变量相关性

3。

2。

1R&D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业绩的相关系数

通过研发投入强度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判断研发投入对业绩的贡献,而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检验各影响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

因此,本文对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业绩指标进行Pe a rs on系数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通过了1%的统计水平,说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对主营业务利润率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反向贡献程度明显。

还可以看出,资产报酬率、现金实力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194,且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实践证明,影响研发投入的因素有资本结构、内部现金流及盈利能力.

表4研发投入强度与盈利能力相关性

  变量研发强度主营业务

利润率

总资产

周转率(次

资产

报酬率

企业规模现金实力

研发强度P earso nCorrel at io n10。

328**—0。

356**0。

194**—0.249**0.194** S ig。

(2-ta iled0。

0000。

000 0.002 0。

000 0.002

主营业务利润率P ears o n C orre latio n 0.328**1-0.431**0。

646**—0.183**0。

311**Si g.(2—taile d0。

000 0。

000 0.0000。

0030.000

总资产周转率(次Pe arsonCo rre l atio n-0.356**-0。

431**1—0。

020—0.006—0。

097Sig。

(2-ta i led0.000 0。

0000.750 0.9230。

119

资产报酬率Pear s o n Co rre l ation 0.194**0.646**—0.0201—0.350**0.437**Sig。

(2-t ail ed0.0020.0000。

750 0。

0000.000

企业规模P e ar son Cor r el atio n-0。

249**-0。

183**-0。

006—0。

350**1-0。

420** Si g。

(2-ta iled0.0000。

0030。

923 0。

0000。

000

现金实力Pears onCorrel ation0。

194**0。

311**—0。

097 0.437**—0。

420**1Si g。

(2—tailed0。

0020。

000 0。

119 0。

000 0.000

**。

Correlati o n i ssig n if icantatthe 0.01leve l(2-t ai led。

*。

Correlation iss i gni f icantat the0。

05lev e l(2-taile d。

3。

2。

2R&D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业绩的相关系数

  表5给出了研发投入强度与成长能力之间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

19,P值为0.760,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之间相关性不强。

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投入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14,P值为0.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另外,总资产增长率与研发投入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27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3。

3R&D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回归分析

3.3。

1R&D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回归分析

(1R&D投入强度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回归分析。

表6显示,模型修正后的R2为0.469,表明模型整体对因变量的拟合程度为46。

9%,也即企业盈利能力的总变差中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变差比重高达46.9%,说明用多元线性模型能够合理反映研发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在控制影响因素(企业规模、现金实力、资产净利率的情况下,研发强度的回归系数为0。

009,t值为4。

744,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即加大当期研发投入强度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假设H

1

得到验证。

·

9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表5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能力业绩相关性

    变量研发强度

主营业务

利润增长率

资产

负债率

总资产

增长率

企业规模现金实力

研发强度P ear s onCorrel ation1.000 0.019-0。

414**0。

277**—0.249**0.194**S ig.(2-tai led0。

760 0.000 0.000 0。

0000.002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Pear sonCo r r e latio n0。

019 1。

000—0。

074 0。

171**—0。

166**0.135*Sig。

(2-ta ile d0.7600。

238 0.006 0.008 0.031

资产负债率Pear sonCorrelation-0。

414**—0。

0741。

000—0.269**0。

398**—0.400** Sig。

(2-t a iled0.000 0.2380.000 0。

0000。

000

总资产增长率Pe a rs o n Corr e l at i on 0.277**0.171**—0。

269**1.000—0.174**0.478**S ig.(2-taile d0。

000 0.0060.0000.0050.000

企业规模PearsonCor relatio n-0。

249**—0.166**0.398**-0。

174**1。

000—0.420**Sig.(2-tailed0.000 0。

0080。

0000.0050.000

现金实力Pears on Cor re lation0.194**0.135*—0。

400**0。

478**—0.420**1.000S ig.(2-taile d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