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61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教案.docx

《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教案.docx

实验教案

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观察蜡烛

(1)从蜡烛的颜色、状态、

形状和硬度等方面,描述你

观察到的蜡烛。

(2)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描述观察到

的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

出的结论是:

 

2.观察蜡烛燃烧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

烛燃烧,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蜡烛火焰分为——

层。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

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上不同

部位的被烧情况。

(3)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

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

的烧杯分别罩在蜡烛火焰上

方,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

上发生的现象。

3.观察蜡烛熄灭

(1)仔细观察熄灭蜡烛时的‘

现象。

(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

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火焰

的部位温度最

高,,部位温度

最低。

由此推测蜡烛燃烧可能

生成。

 

问题和讨论:

1.对事物的观察和描述应注意什么?

2.通过此次探究活动,你觉得化学学习有哪些特点?

反思;

通过此次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我门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麽不同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不同之处是:

活动过程和记录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

2.检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备滴人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

反思;

你觉得此次探究活动成功吗?

找出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3.给物质加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酒精灯火焰的特点及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层)

2.学会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提出问题: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2.活动过程和记录: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

(1)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芯处(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加热;,

(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种情况

(2)种情况

第(3)种情况

所需时间

结论

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

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

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

为什么?

4.试管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破裂?

5.如和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6.归纳给试管加热的方法

 

4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仪器装配、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2.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予习准备: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观察分析图1,确定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并填写在[活动用品]一栏中。

3.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5.通过第一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可以知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

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6.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为什么要预先在瓶中放一些水?

过程和方法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制取氧气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试管、橡胶塞和导管,并把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

 

(2)按图1安装仪器,在试管中装入——,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

 

 

说明——i应重新塞紧或更换;

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

固定试管时应注意: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3)把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

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立在水槽中。

(4)加热试管:

先使酒精灯

火焰在试管下方——,让试管——,然后对——所在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

当——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把瓶子正放在实验台上。

再收集一瓶。

(6)把导管口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因为

所以要把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

 

 

2.氧气的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3)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木炭燃烧产生的气体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为:

 

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以外,还有什么简便方法?

2.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什么开始产生的气体不宜收集?

3.停止加热以前,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把加热到发红的木炭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5.在实验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6.你能否用一些代用品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氧气发生装置(可参考教材中习题5)选用物品及药品:

画出你的设计图

 

10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过程和方法

1.提出问题

2.记录和分析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方案一

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

2.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

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

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

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将锥形

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

用砝码平衡。

然后,取下锥

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

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

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

至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

否平衡。

方案二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2.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

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

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3.将铁钉浸在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4.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

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

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

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m2。

 

现象:

 

天平

 

溶液呈——色。

 

ml。

——g

现象:

 

m2。

——g

白磷通常贮存在——中,取用白磷时应该用表面的水分用——吸干,然后切去白磷表面的硬皮,使其易于引燃。

 

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在白磷燃烧、铁钉和硫

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前总质量——

(填等于或不等于)反应

后总质量。

解释:

 

问题:

1.在白磷燃烧的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2.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3.在实验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1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

2.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予习准备:

1.确定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2.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

(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瓶盖时,可观察到——说明

(3)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空气的密度为——。

(4)把燃烧的木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说明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用品:

1.教材中给出的仪器:

2.本次探究活动中你还需要选用的其他仪器、自制仪器或代用品

 

过程和方法

制取二氧化碳·

(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3)检查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4)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制取02

制取C02

反应物及状态

反应原理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实验装置

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6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培养实验、观察、交流及归纳的能力。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予习准备:

1.如何检验氢气?

3.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反应方程式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1)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

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现象:

 

现象:

 

解释:

结论:

1.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有不能反应的有

2.镁、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

3.写出镁、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

参照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镁、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情况。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现象:

 

结论:

1。

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

属有;不能反应的有。

2.镁、锌、铁与稀硫酸

反应的剧烈程度是:

3.写出镁、锌、铁与稀

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3.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

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5.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

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观察现象。

现象:

 

问题:

1.根据镁、锌、铁、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这四种金属分

为两类,并判断这两类金属的活动性。

2.根据活动步骤和方法中的3、4、5,你能判断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

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相比,置换反应有什么特点?

4.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19物后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因素可以促进物质的溶解。

2.通过实验了解固体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3.从量的方面加深对物质溶解的认识。

4.初步了解控制条件对物质变化的影响。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予习准备:

1.观察图9—8和图9—9,确定本次活动所需要的仪器。

2.把固体药品放人烧杯中时应注意什么?

3.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搅拌时应注意什么?

4.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如何操作?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活动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氯化钠的溶解

(1)用量筒量取20mL水倒

人烧杯中。

(2)用天平称量5g氯化钠,

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3)再加5g氯化钠,搅拌。

(4)再用量筒量取5mL水,

倒人烧杯中,搅拌。

 

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o

能完全溶解吗?

未溶解的氯化钠溶解了吗?

o

2.硝酸钾的溶解

(1)用量筒量取20mL水倒

入烧杯中。

(2)用天平称量5g硝酸钾,

倒人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3)再加5g硝酸钾,搅拌。

(4)如能溶解,再加5g硝

酸钾,搅拌。

(5)如不能溶解,加热烧杯。

(6)冷却溶液。

 

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能完全溶解吗?

现象:

 

现象:

现象:

3.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问题

1.5g氯化钠能不能完全溶解在20mL水中?

10g氯化钠呢?

2.加5mL水搅拌后,氯化钠全部溶解了,这说明了什么?

3.加热烧杯底部留有不溶硝酸钾的溶液时,硝酸钾全部溶解了,而冷却后,硝酸钾固体又出现了。

这说明了什么?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发现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5.在20mL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吗?

6.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2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酸的主要性质。

2.通过亲自实验和探究,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

予习准备:

复习和回忆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以及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知识。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1.实验:

指示剂在酸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也可以再试验其他酸)。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2.回忆或做实验:

几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通过讨论得出你的结论:

以上反应的生成物的共同之处是:

3.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

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问题

1.用酸可以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杏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为什

么?

2.通过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3.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3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碱的主要性质。

2.通过寡自实验和探究,加深对碱的性质的认识。

予习准备:

复习和回忆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知识,以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1.实验:

指示剂在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也可以再试验其他碱)。

加紫色石蕊溶液

加无色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2.氧化物与碱反应

问题

1.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

性质。

3.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4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教案

活动目标:

1.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予习准备:

1.预习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2.准备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可以用教科书中提及的物质,也可以自己选择):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1.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也可以自己选择几种酸或碱)。

pH

pH

pH

稀硫酸

稀盐酸

稀氢氧化

钠溶液

pH

pH

pH

1.涮常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也可以自己选择几种酸或碱)。

pH

pH

pH

稀硫酸

稀盐酸

稀氢氧化

钠溶液

pH

pH

pH

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_生活中的物质

pH

酸碱性

生活中的物质

pH

酸碱性

问题

1.通过测定不同酸和碱溶液的pH,你对酸和碱有什么更多的认识吗?

2.通过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你认为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帮助?

3.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5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的影响,认识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2.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体会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予习准备:

1.收集一些目fJ剪下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分成3份,分别用线系成一小束。

2.观察头发的光泽,并记录。

描述你选择的头发的光泽:

——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1.将3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约30min。

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

2.用上述吸干液体的头发继续进行下面的观察和实验。

在不同pH溶液中浸过后

pH=1

pH=7

pH=13

观察各束头发的光泽

分别取各束头发中的一

根,用两手拉直至断,

记录拉断‘的难易程度

问题

1.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测一测你家中洗发液的pH。

2.你对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的影响有什么认识?

·

3.在活动中你发现的问题和想法:

 

26粗盐提纯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训练物质的称量、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技能。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3.体验物质提纯的方法及乐趣。

予习准备:

复习第三单元课题3,预习第十一单元课题l,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粗盐是指

2.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目的是——;

二是——,目的是——。

3.实验前后分别称量粗盐和提纯后盐的目的是——。

4.制作过滤装置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

二是——;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二是——,

三是——。

5.在蒸发滤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在滤液接近蒸干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这样做的理由是—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活动步骤和方法

记录和结论

1.溶解

(1)量取——mL水,加入小烧杯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g粗盐。

(3)溶解:

用药匙取该粗盐

(4)称量剩余的粗盐。

 

剩余粗盐——g;溶解粗盐——g。

2.过滤

(1)准备过滤装置

(2)进行过滤操作

 

 

滤纸上剩余物的颜色:

滤液的颜色:

结论:

3.蒸发

4.计算产率

(1)称量提纯后的盐

(2)产率计算公式:

精盐——g。

产率:

——。

问题

1.你所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吗?

为什么?

2.与其他同学相比,你制得精盐的质量和产率如何?

试分析原因。

 

27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运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并体验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及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2.学习利用相关资料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予习准备:

复习并归纳本课题学习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练习并熟悉教材附录I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

过程和方法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书后附录I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判断下列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两两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2.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问题

1.本活动中两部分探究的内容在方法和作用上具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判断酸、碱、盐中某两种物质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至少需要哪些知识储备或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