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686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docx

精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料

1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园区(东园)总体规划

1.2建设地点

****

1.3规划面积

园区总面积35600亩,规划蔬菜种植区3550亩,水产养殖区17100亩、水产种苗养殖区2080亩、花卉种植区1900亩、原生态休闲旅游区3200亩、水产品批发农贸区350亩、现状河流(芦苞涌)4300亩,另有现状生活区3120亩。

1.4目标定位

建成以蔬菜、水产、花卉为主,同时具有引进、示范、推广、科研、加工以及流通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生态园区、休闲旅游园区。

1.5规划内容

根据园区功能分区要求,对区内进行土地平整、鱼塘整治、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生态保护及旅游等配套工程规划。

1.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1041.23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费17290.63万元、独立费用2191.99万元、预备费1558.61万元。

1.7资金筹措

园区总投资21041.23万元,资金的筹措采取“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筹资方式。

具体筹措计划为:

①争取省、市两级财政各项补助;②区镇两级财政筹集;③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④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扶持。

1.8效益分析

园区建成后,通过配套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个高标准、产业化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其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规划背景及依据

2.1规划背景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次锁定三农。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对现有农田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同时进行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正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

早在2004年,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就要求,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佛山农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以“五高六化”(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生态良性化)为建设方向,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设发达的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外向型农业、创汇农业比重。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正符合佛山农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的发展目标: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把我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园区经营体制创新源地,以及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和全国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三水实现其农业发展目标。

受****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现代农业园区(东园)的总体规划工作。

在三水区农业局和乐平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于2009年6月完成了“****现代农业园区(东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2规划依据

(1)《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定》三委发[2009]1号;

(2)2004~2009年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

(3)广东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4)《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5)《佛山市三水区农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

(6)《广东省****总体发展规划》;

(7)《佛山市三水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

(8)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

(9)佛府[2004]99号文件:

《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

(10)委托方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资料等。

3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佛山市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地处珠三角腹地,因西、北、绥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

三水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新县,西南与肇庆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

乐平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镇域总面积198平方公里,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部与南海区接壤,南部与西南街道相连,西部与肇庆四会市交界,北部与芦苞镇相接。

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东园)位于乐平镇东北部,与花都交界,总面积35600亩。

3.1.2气象

(1)气温及日照

根据有关气象资料统计,乐平镇多年平均气温为21.8°C,历年最高气温为38.7°C,历年最低气温为-0.7°C,多年无霜期平均为363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1小时。

(2)降雨、蒸发

根据多年观测数据推求,乐平镇多年平均降雨量1598.6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41.2mm(1975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1001.6mm(1999年)。

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

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本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38mm,年内径流的变化与降雨同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2%。

本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312.7mm。

(3)台风

本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受南海海洋性气候影响,是台风活动侵袭经过的地区之一,台风侵袭主要集中在5~10月份。

台风是乐平镇境内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台风往往导致暴雨成灾,农田鱼塘受淹,输电线路破坏,电排站不能工作,造成严重的内涝。

(4)地下水

项目区紧邻芦苞涌,属于北江中下游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均地下水补给深约为82mm。

3.1.3地形、地貌

三水区呈南北狭长状,南北最长为68km,东西最宽30.1km,地势自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山,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南多为冲积平原及低丘,台地与岗丘之间分布不少塱涡。

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东园)属于北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区,土壤以沙质壤土为主,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1.4水资源

3.1.4.1项目区可用水资源

芦苞涌是流经园区的主要河流。

芦苞涌源自芦苞水闸,流经三水的乌石岗,经长歧管理区分为南北两支。

北支前段为九曲河,后段为白坭水;南支为古云东海,流经三水的虎爪围、花都的炭步镇、大涡、文岗,于南海的官窑附近注入西南涌,全长34.64km。

芦苞涌是感潮河道,有着取之不尽的潮汐资源,芦苞涌(项目区河段)平均潮水位0.50m。

3.1.4.2水资源供需平衡

1、项目区供水量分析

根据多年观测数据推求,乐平镇多年平均降雨量1598.6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41.2mm(1975年),历年最小降雨量为1001.6mm(1999年)。

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

园区灌溉用水来自三部分,其一自乌岗水闸引水,经乌岗总干涌、同树涌、乐平涌,最终到达范湖涌,乌岗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2m3/s,提水泵站(抽水时间按每年100天每天6小时算)年抽水能力Q=(12×60×60×6×100)/10000=2592.0万m3。

其二来自《三水区芦苞涌赤岗海底涵改造工程》中赤东灌溉站、赤西自流涵,赤东灌溉站设计引水流量0.36m3/s,年引水能力Q=(0.36×60×60×6×100)/10000=77.8万m3。

;其三自黄婆坑水库引水,其灌溉库容11.6万m3。

以上三部分合计提供灌溉用水2681.4万m3。

2、项目区需水量分析

园区总面积35600亩,规划蔬菜种植区3550亩,水产养殖区17100亩、水产种苗养殖区2080亩、花卉种植区1900亩、原生态休闲旅游区3200亩、水产品批发农贸区350亩、现状河流(芦苞涌)4300亩,另有现状生活区3120亩。

由于园区是成熟的居住区,人畜饮用水均已解决,所以,园区需水量分析只计算农业灌溉用水,也即不考虑现有生活区、水产品批发农贸区以及原生态休闲旅游区三个功能分区的各类用水。

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2007年1月)和区内种植习惯,取水产养殖综合用水定额为1000m3/亩·年、花卉综合灌溉定额为1000m3/亩·年、蔬菜综合灌溉定额为840m3/亩·年,则项目区全年灌溉用水共需((17100+2080)×1000+1900×1000+3550×840)/10000=2406.2万m3。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园区全年需水量为2406.2万m3,而区内现有引(提)水建筑物合计年供水能力达2681.4万m3,能满足区内用水需求。

但区内沿各级引水涌道有四座灌溉站需重建。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人口

三水区下辖7个镇(街道),48个村民委员会,799个村民小组,69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3.0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88万人。

乐平镇现辖159个自然村、14个村委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居民总户数24078,户籍人口72974人。

农业园区涉及2个村委会三十多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超2万人。

3.2.2土地

三水区总面积874平方公里,辖有西南和云东海两个街道办事处,白坭、乐平、芦苞、大塘、南山五个镇。

土地资源丰富,有农业用地57万亩,其中耕地22.44万亩(其中水田15.95万亩,旱地6.49万亩),大部分属偏酸红壤土。

乐平镇镇域总面积198平方公里。

园区总面积35600亩,现状主要以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其中耕地9400亩(其中旱地1500亩、菜地7900亩),果园640亩,林地250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20亩,交通用地960亩,水域18980亩(河流水面4840亩、鱼塘13720亩、沟渠420亩)。

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冲积土,土壤ph值6.0~7.0,耕作层深厚。

3.2.3社会经济

乐平镇镇域总面积198平方公里。

2007年,乐平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1.8亿元,增长52.5%。

其中工业总产值213.5亿元,增长55.3%;地区生产总值58.1亿元,增长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增长37.5%;税收收入4.4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7705元,增长5.5%。

3.2.4基础设施

(1)区域交通

乐平镇内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显著,佛山一环(高速)、珠二环高速、省道盐南线、三水大道均穿越乐平,距三水铁路货运场、三水外贸港口、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佛山中心城区仅20多分钟车程。

(2)供水、供电及通信

乐平镇紧挨北江,过境水资源极其丰富,完全满足全镇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求;镇内电网完善,拥有11万伏的输变电站,完全满足全镇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乐平全镇实现电话交换机程控化和传输线路光纤化,移动电话覆盖全镇,邮政快速,电子邮箱E-MAIL,国际互联网INTERNET,视聆通、信息高速公路等业务均已开通。

(3)配套基础设施

农业园区涉及2个村委会三十多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超2万人。

区内现有一定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有一定的乡村道路和给排水设施。

3.2.5政策条件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符合佛山农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建设,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

在资金上,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市、区财政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扶持。

2004~2010年佛山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经市政府批准建设的农业园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设施建设。

在政策待遇上,佛山市政府规定,入园企业同等享受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工业(科技)园区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佛府[2003]52号)规定的相关政策待遇。

入园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享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3.3农业产业基础

农业园区内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不仅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水资源丰富,还交通方便。

目前,园区内花卉、畜牧水产产业已初具规模。

3.4园区现状概述

园区由于未经过系统规划和建设,区内现有建设基础较薄弱。

(1)交通系统不完善

区内除主干道路是砼路面外,其余大都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下雨积水严重,而且路面宽度不足;现状道路网络杂乱,没有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并且很多田块没有机耕路进出。

(2)区内灌排体系不完善

园区内现有灌站、引水闸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经过三十年的运行,现已破旧不堪,损毁严重,运行效率极低,并且受北江河床下切影响,自流引水几率大大降低。

区内各种排灌涌道由于久未清淤,淤塞严重;排灌渠道多为土渠,排灌不畅,灌溉水利用率较低。

4发展思路

4.1发展条件分析

4.1.1有利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

园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园区属冲积平原,土壤以沙质壤土为主,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北江紧邻园区流过,给园区带来了丰富、优质的过境水资源;园区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非常小,区内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空气清新。

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使得园区的农副产品自然生态、无污染,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园区具备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商机,能更好地吸引优质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2)区位优势

乐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显著,佛山一环(高速)、珠二环高速、省道盐南线、三水大道均穿越乐平,距三水铁路货运场、三水外贸港口、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佛山中心城区仅20多分钟车程。

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园区生产的产品能够很快的进入流通,也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及休闲生活。

(3)完善的配套设施

区内能源供应充足,佛山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33.9万千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规划建设全市天然气网络,2005年接通从深圳登陆的天然气,2010年全市各区全部开通天然气管道网络。

区内通信网络发达,佛山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佛山成为全国第一个电话装机容量超百万门的地级市,电话通信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

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招商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4)有利的政策条件

发展引导政策:

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符合《佛山农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五高六化”建设方向;也符合三水区在“十五”期间把农业发展定位以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县(市)为突破口,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城郊农业,把三水建成珠三角最有影响力的菜篮子基地的发展目标。

三委发[2009]1号文“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必将受到市、区政府的全力支持。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三水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内,享受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收政策外,对于一些费用也实行减免,具体有:

免收供水工程贴费;免收卫生监督防疫监测费、食品生产卫生经营人员培训费、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劳动年审证照费以及生产性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新办的企业堤围防护费实行“免二减三”征收;免收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费用。

4.1.2制约因素

(1)园区未经过系统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种功能布局零散,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2)园区科技水平较低,仍存在过去粗放式耕作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园区现有运营模式还停留在“政府基建、分散经营”的老路上,不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4)园区内没有配套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4.2发展思路

项目的建设规划以高起点、高标准、协调城乡发展为原则,坚持做到“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推进”;以保障农业园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核心,立足当地良好的生产基础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重点抓好“五高六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创建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一批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促进农科教、技工贸一体化,使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东园)逐步成为科研、示范、生产、教育、培训、生态旅游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功能的农业现代化基地、优质种苗培育繁殖基地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成为农业科技现代化、运作机制市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农业现代化载体。

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以点带面,促进佛山农业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本规划发展思路有如下几点:

(1)在空间布局上,根据园区现有基础设施、耕作习惯以及资源整合等因素,对园区进行功能分区,力求达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并同时兼顾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做到科技兴农。

(2)以生态园区建设为平台,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园区现有农业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科技利用上,发展设施农业。

重点进行新品种选育引进、种苗繁育,先进生产科技研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以现代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示范、带动佛山现代农业的发展。

(4)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展蔬菜、花卉、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

蔬菜、花卉和水产都是佛山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将充分利用北江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水产养殖。

另外,园区将利用荒坡坑水库及原范湖镇林场,积极发展“自然生态游”、“农家乐”以及“美食游”等旅游项目。

(5)在农业生产手段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在全市农业生产起到引导作用,推进佛山农机化的发展。

(6)在生产加工上,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按照“政府创环境,企业搞建设”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筑巢引凤”,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参与生态园区的建设,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搭起科技与政府、企业、农民相连接的桥梁和平台,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经营机制,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速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5产品市场分析

农业园区规划生产的产品主要有优质无公害蔬菜、优质花卉、优质水产品、水产种苗繁殖以及休闲旅游,下面就这几类产品作具体分析和预测。

5.1产品市场现状与趋势

5.1.1实物类产品

(1)优质蔬菜

蔬菜是人们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千家万户“菜篮子”是否丰富,“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就充分说明了蔬菜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蔬菜种植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国蔬菜区域布局基本形成,规模较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并保持着迅速的增长。

种植面积从1986年的500万公顷增至2008年的1818万公顷,总产量也达到了58233万吨。

广东省方面,随着农业产业机构的调整,蔬菜的比重略有上升。

2007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06.5万公顷,总产量约2351.5万吨,蔬菜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33%,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4%,成为广东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蔬菜的需求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健康饮食观念的日益普及,蔬菜日益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国内家庭居民蔬菜的消费量平稳增长。

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蔬菜消费量2001年约为111.8kg,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跃升至150kg左右。

目前我国蔬菜市场上“大路货”占了绝大多数,优质蔬菜少;直接消费多,保鲜加工、深加工(果蔬加工、调理食品生产)少;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东园)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质丰富优良、无工业污染,发展无公害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发展优质蔬菜种植和进行保鲜加工、深加工,将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2)优质花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丰富,花卉逐步成为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

根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花卉面积1163万亩,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

全国花卉销售额达到666.9亿元,同比增长8.7%,花卉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销两旺,生产布局优化,区域特色日益突出,形成“西南有鲜切花、东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凉地区有种球、东北有加工花卉”的格局,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花卉产业一直是广东传统优势产业,广东作为全国十大花卉产区和全国最大的花卉集散地,2007年,全省出口花卉创汇268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国花卉出口量的21%,连续第五年居全国花卉出口之冠。

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

从国家制定的长期发展规划来看,到2010年,全国花卉产值将达到700亿元,到2020年,全国花卉产值达到1000亿元。

2010年广州承办第十六届亚运会,花卉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乐平镇现代农业园区(东园)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可以高起点地发展花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

(3)优质水产品

随着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水产品将以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营养等特性,在副食品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捕捞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国际水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为中国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客观需求。

从国内来看,我国地区间水产品消费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有的地方人均高达40公斤,内陆地区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说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体表现是“短缺型”向“饱和型”的转变,“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结构性过剩”向“区域性过剩”的转变,“季节性过剩”向“全年总量过剩”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上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致使水产品质量上不去。

而在水产品价格的竞争中,关键是养殖生产技术水平的竞争,因为它关系到产品的出成速度、出成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品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转变为讲究营养、安全,国际市场的要求则更高,而国内的水产品品质却未能相应跟上,在饲料里添加激素、抗菌素等违禁药物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污染的环境里养殖水产品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螃蟹、青虾等已先后发生过由于违禁药物含量及残留量超标而影响销售的事例。

目前,从佛山水产总体供需情况来看,200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4.51万吨。

目前市场上,优质鱼深受消费者喜爱,外销势头好,价格高,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上面对整体水产品市场前景和佛山本地水产供求情况的分析,农业园区将依托芦苞涌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市场前景看好,产品市场广阔。

(4)高值水产种苗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水产苗种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水产种苗生产总量已达13385亿尾(只、粒),种苗生产对促进水产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