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536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写

大数的比较与改写能对大数进行改写

近似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乘法

两、三位数乘法

较大数的估计

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第五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路程、时间与速度

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商不变的规律

带中括号的整数三步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对0的再认识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线与角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

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形成过程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综合应用

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你所在年级(学校、地区)有多少名学生?

四舍五入到十位是什么?

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说一说长方体或正方体上的哪些边是互相平行的?

测量你班全体同学的身高,按身高分组,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2.独立设置的综合应用

走进大自然

数据告诉我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一)

整理与复习

(二)

总复习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数一数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

第二次数数,数100个“一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数一数,再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先数出一万,再一万一万数的方法,最后引出两个计数单位。

第三次数数,是练习过程中的数数。

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数一数,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另外,教材突出了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我国海洋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火箭速度”、“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等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感受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多位数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教材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天气温度变化情况着手,通过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引入负数的概念。

然后借助“海拨高度”、“收支情况”等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题材,因此,能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

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等。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一,对答案唯一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本册教材的乘法与除法的两大单元中,对每个新问题的解决,教材都呈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第33页)中的“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

教材安排了多种计算的方法:

①首先估计乘积范围

②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如114×20=2280,114×1=114

114×21=114×7×3=798×3=2394,表格的方法。

③结合已有知识重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充分交流,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

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样化。

如教材第78页第3题,“学生在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3人得第一名,4人得第二名,6人得第三名,12人获得鼓励奖。

现在家长委员会奖励35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而各类奖品有6种,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购买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识图形的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

为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教材设计了折叠、剪拼、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图形的经验,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与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

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

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

特别是教材将平移与平行、旋转与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图形运动中认识图形的有关性质,这不仅将图形的运动与静止结合在一起,同时为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

如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进行15天的观察,并能将蒜苗生长的数据记录下来。

并请学生自己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内。

随后,尝试将收集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收集,同样,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材提出“估计一下,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预测一下,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两个问题,图上并没有这两个点,这就需要分析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

由于学生有了自己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他们就能积极地进行估计与预测。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第二学段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

教材中除了在各单元中安排有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探索规律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活动)等外,还设计了“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我”两项专题活动。

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材注重挖掘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多方面的应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

第二,感受数学美。

教材在呈现的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

如教材安排的数学欣赏内容,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的旋转,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又如练一练中,一幅七巧板,经过平移与旋转,变换出各种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神奇。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

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

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

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

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

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

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

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

 

2.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

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

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

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

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

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

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

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

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

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

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个。

教学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

“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活动二:

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

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

……10辆卖多少元?

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

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

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

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

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

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口普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教学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

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

因此,组织一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

 

活动三:

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三节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和计数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活动二:

实践练习。

 

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教学反思:

 

 

 

 

第四节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

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

 

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

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

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动二:

第11页“试一试”第2题。

 

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

 

2.“讨论”,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

活动三:

实践练习。

 

第12页实践活动,学生调查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活动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馈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整理与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活动二:

实践练习。

 

第13页练习一第1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

、第2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

 

第3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

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第5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

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看一看“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

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活动三

教学反馈: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渗透分类思想。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四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课时安排:

课时数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课前准备:

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

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观察

2.线的特征

(1)直线的认识

(2)认识线段

(3)   认识射线

(4)举生活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师:

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

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完整地画出来,可是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的,不能完整地画出来,所以我们只能用没有端点来表示它们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出示平时画的这三种线)

(5)猜谜语

师:

听说大家学习了线的知识,机灵狗想出几个谜语考考大家。

有始有终是什么段。

有始无终是什么线。

无始无终是什么线。

师:

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象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经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2、线的读法 

(1)线段读法, 

出示线段(若干条摆放杂乱无章的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最短的线段。

师:

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字母来表示线,下面老师要介绍的是两点表示法,也就是把线上的两个点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进而表示这条线。

如这条线段我们把它的两个端点分别用两个大写字母A、B来表示。

读作:

线段AB(边读边指),也可以读作:

线段BA(边读边指)

(2)直线、射线的读法 

师:

直线我们也可以用两点表示法把它表示出来,我们只要取直线上的任意两个点,然后用英文字母表示出来就可以了。

试着读一读……

师:

那射线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

师:

也就是说射线是有方向性的,我们只能从它的端点向另一端来读。

(3)基本练习:

巩固三种线的读法,重点强化射线的读法。

(指导学生边指边说)

师:

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

3、点与线的联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