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随迁子女工作总结.docx
《学校随迁子女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随迁子女工作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学校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篇一:
XX-XX学年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XX----XX学年度
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部署,全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深入开展以扶贫、扶智、扶情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全县未成年人健康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随迁农民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农民工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络。
1、建立健全教师与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家访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农民工子女”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涉嫌违法的“农民公民子女”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他们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注重对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时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
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XX
XXX小学校年9月
一年级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XX----XX学年
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趋势,我校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日趋增多,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年逐渐增多,学习基础薄弱、语言沟通困难,生存边缘化,同时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帮助和关心。
一、工作内容
我年段班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关爱行动寻求了多方帮助,我们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1、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
如,提倡“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城市;在中队中积极开展“小状元”、“小飞兔”、“明日之星”等评比活动,对人格教育的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2、关注个性发展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
“六.一”儿童节时,买了可爱的智力玩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
二、工作成效
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
进城务工者对于我们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其他同学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三、经验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同一片蓝天下流动的花朵”,他们生活在镇江这座城市当中却又只能生存在城市的边缘,他们感受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却又难以割舍对故土的眷恋和依赖之情。
他们的父辈为这座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奉献着智慧和青春、挥洒着辛劳和汗水,这些孩子的成长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
因此,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继续把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工作纳入到少先队工作的服务范畴,让城乡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金山小学这片热土上,构建“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感情,少一点指责”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二年级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计划
XX----XX学年
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特拟定以下计划: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年级生源多数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因此安排好他们的就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也可以我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
严格执行湖南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帮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络。
四、定期家访,促进发展。
开学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
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
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家访我将会拉近学生与我的距离,家长与我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使家长了解了我的工作,认同我的教育方法。
而我也将理解家长的心态。
有的家长平时很少和我沟通,对学校、老师的工作有不理解的地方。
我相信通过家访,我和这些家长将会消除误解,并真心欢迎他们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宝贵意见。
通过必要的家访,我相信我的班级将会更有凝聚力,更加团结。
篇二: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工作计划XX----XX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县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人群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部署,全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深入开展以扶贫、扶智、扶情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全县未成年人健康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农民公子女和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络。
1、建立健全教师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家访制度。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涉嫌违法的“农民公民子女和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他们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注重对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
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时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
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一年级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XX----XX学年
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趋势,我校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日趋增多,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年逐渐增多,学习基础薄弱、语言沟通困难,生存边缘化,同时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帮助和关心。
一、工作内容
我年段班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关爱行动寻求了多方帮助,我们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1、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
如,提倡“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城市;在中队中积极开展“小状元”、“小飞兔”、“明日之星”等评比活动,对人格教育的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
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2、关注个性发展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
“六.一”儿童节时,买了可爱的智力玩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
二、工作成效
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
进城务工者对于我们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其他同学积极响应,主动地
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三、经验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同一片蓝天下流动的花朵”,他们生活在镇江这座城市当中却又只能生存在城市的边缘,他们感受着城市的文化氛围却又难以割舍对故土的眷恋和依赖之情。
他们的父辈为这座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奉献着智慧和青春、挥洒着辛劳和汗水,这些孩子的成长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
因此,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继续把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工作纳入到少先队工作的服务范畴,让城乡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金山小学这片热土上,构建“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感情,少一点指责”的和谐氛围,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二年级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计划XX----XX学年
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特拟定以下计划: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年级生源多数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因此安排好他们的就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也可以我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
严格执行湖南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帮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络。
四、定期家访,促进发展。
开学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三:
XX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工作总结
XX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工
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公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已步入常态化
今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我县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达到235人,其中初中45人,小学190人。
公办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达235人,占全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100%。
我县已全面开放义务段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
入学,他们与本地学龄人口一样享受着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我县公办学校入学已步入常态化、制度化。
二、认真做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
1.合理制订入学政策。
所有学生在评优评先、竞赛考试、转学休学、升学优录(国家有特殊政策的除外)等方式上完全相同。
常年坚持开展城乡学生互学互助、手拉手活动,坚持开展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计划,从物质上、心理上、学业上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城乡学生平等意识、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农民工子女逐步融入城市。
2.坚持纳入事业计划。
我们将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
育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履行政府义务教育职责,坚持将务工
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全县义务教育工作体系,认真落
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
政策,科学预测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下达年度教育事业计
划,确保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所需的学位数。
3.科学划片简化手续。
教育局每年春季到县民政局和
各社区开展调研工作,了解街道行政区划、社区调整、小区
开发建设情况以及全县人口分布和学龄人口状况;调查基层
学校,把握对口服务范围内学龄人口情况,征求学校意见,
为科学划片、编制事业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每年6月定期召
开专题工作会议,向全县义务段中小学明确招生政策,要求
各公办学校对办理了相关手续(持居民证、务工证或经营许
可证)的务工人员子女视同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对手续不全
的务工人员子女,在确保服务范围内户籍学生入学的前提
下,尽可能安排其入学,对确实无法容纳的,报教育局统一
调剂,切实做到了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对务工人员子女做到应
招全招。
三、扩大学位,落实政策,做好服务
1.加快学校布局调整。
为更好地解决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问题,我县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和加快学校建设步伐,通过布
局调整、政府投资等多种途径不断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先
后扩大了xx小学、xx小学等学校办学规模,有效解决了
学生入学难问题。
2.注重宣传,强化监督。
我们每年6月中旬、春季开学
前将学校对口服务范围、招生程序、所需资料、报名时间,
在校门口和社区进行公示。
每年开学前,通过新闻媒体发布
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政策等情况,告知社会,让每个务工人
员把握政策。
全年开通局办公室、基教股、监察室电话,热
情地接待家长来电来访,细心讲解招生政策,及时解决群众
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规范学籍管理。
针对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处
于教育弱势、容易失学的特点,我们进一步加大学籍监管力
度,在其入学上采取灵活的学籍政策,在转接上严格规范程
序,严格加强监控追究,把握学生流向。
各学校接收务工人
员子女入学,按程序统一办理通许县学籍。
同时建立“防流
控辍”制度,通过爱心控辍、资助控辍、制度控辍、责任控
辍等措施,确保务工人员子女“一个都不少”。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我们安
排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压力也越来越重,但我们相信只要市
县领导高度重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外来学子的求学要
求,去除来通许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
XX年9月11日
篇四:
随迁子女教学工作总结
随迁子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我校现有学生800多人,随迁子女占到95%以上。
学生大多来自河南、河北、福建、四川等地,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相对薄弱。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充分发挥教育的多功能作用,齐抓共管,开展多种活动,增长见识。
积极提供平台给那些有特长的学生以展示,树立严格校风校纪,着力抓好随迁子女教育教学以及人格素养方面的培训。
学校党支部重视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对随迁子女教育管理的认识。
我们广大教职工也充分认识到随迁子女大多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生活拮据,环境艰苦,缺乏关爱,普遍存在感情敏感、脆弱的情况。
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后,他们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能与同学们平等交流。
学校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教师与学生们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对他们在生活行为上存在的不健康、不规范、坏习惯等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
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的表现心理,提供他们表现的机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平衡健康心态。
同时,利用中午看饭时间、去食堂多打点饭菜给那些家里伙食困难的学生以此做到小小的关爱,或许就是这一点点的爱,久而久之拉近了我跟孩子们的心,让他们体会到了温暖。
在随迁子女群体中,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不讲文明、不讲卫生、
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为普遍。
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弥补他们知识的缺陷。
针对不讲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现象,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儿童心理特征,学生喜爱的活动。
在体育课上我总是请那些平时一有活动就躲在别人身后的同学,我给这些同学机会,也许他的运动能力弱,但是希望在另一个方面树立起来,那就是他的个人自我价值。
比如:
我教的六年级2班徐倩同学,在平时的活动中总是对老师安排的项目不感兴趣,三两个一群,四五个一伙地在那聊天。
我发现问题后,没有批评。
首先是时不时地在部分群体以及班级上提着徐倩的名字,表扬她如何如何大气,服装如何如何漂亮。
一次年级篮球比赛的机会我灵机一动请她当我班的啦啦队长,上半节我们班一直落后,当然场下也心情黯然,中场休息我没有过多的安排战术,而是积极调动和鼓励上场的男子汉们,当然也把徐倩一伙人叫到我身边让他们跟三班同学对比了一下场下氛围,我大胆鼓励他们要为班级的荣誉出分力,结果的结果是欣喜的。
或许是运气,也或许是能力当男生最终赢下比赛我在总结说过,这场球赛的画面太精彩了,在场上有主动进攻的英雄,在场下有呐喊助威的美女,我们班把下半场篮球赛搬到了自己的“主场”,所以我要谢谢你们,功劳属于英雄同样也属于美女,这是我们班的骄傲。
学校领导重视,少先队跟体育组合作进行开展以“文明礼貌、卫生纪律、两操”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评比,每周为获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学校教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家庭的配合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如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安全自救教育日活动等。
在家长和学校中,学校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养家长的现代教育意识,使他们重视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
学校还重视孩子对家长的影响,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如环保知识、法律知识和安全小常识等,通过学生的行为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同时我们体育组老师还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的自身能力积极跟家长沟通,确保每位孩子都健康地在成长,让终身体育理念在这些随迁子女的身上也一直贯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