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660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1课时新授课.docx

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1课时新授课

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

(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

2、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学具:

压力小桌、海绵、小刀、斜面、图钉、木块、纸板等

媒体: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上他的眼睛,让他伸出双手,然后老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砝码,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把这两个砝码,放在这个同学的手心上。

第一个直接放在右手心,第二个是放在一个托盘里然后再放到左手心。

最后,请问这个蒙上眼睛的同学,你认为哪边的手感觉更重。

设疑:

为什么这位同学的右手感觉重些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里的神秘暗纱,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教学引入时让学生产生一种迷惑,产生一种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

猜测哪边的手感觉更重。

 

讨论、预设:

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压力

 

定义:

作用点:

方向:

大小:

 

【体验与感受】

同学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压力产生的效果?

(1)把水杯放在松软的海绵上;

(2)把木块放在斜面上;

(3)把图钉按在墙壁上。

【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及感受,请同学们思考:

能否画出文具盒对海绵、木块对墙面和图钉对墙壁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想一想】

(1)压力都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产生的吗?

(2)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定相同吗?

(3)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吗?

【引领认知】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重力

G=mg

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心

压力

F=G

(水平接触面)

垂直受力物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受力物体表面

说明:

压力并不是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

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设计意图:

由日常生活现象和亲身感受引出摩擦力,增加感性认识,易于理解接受。

亲身感受

思考、交流:

 

画出茶杯对海绵、木块对墙面和图钉对墙壁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了解压力的三要素

区别压力与重力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创设问题情景】

(1)分别用分发的图钉和大头针在纸板上装订一幅花纸,手指的感觉如何?

(2)用大小不同的力让压力小桌压橡皮泥或海绵,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议一议】

(1)通过什么现象可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2)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小结】

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

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

运用的研究方法:

转换法。

【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

猜想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并引导学生把猜想的结果进一步归类)

【设计实验】

(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①如何改变压力的大侠送?

②如何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归纳方案。

【进行实验】

探究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方法:

应控制______相同,改变

结论1: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探究方法:

应控制______相同,改变

结论2: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总结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加以描述的能力。

【交流评估】交流与反思:

你在实验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你在课前的研究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验支持上述结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跟踪练习:

小明同学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体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能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小组间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总结结论时:

注意用控制变量法的出结论,并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说出“压强”。

组织学生及时交流与反思,并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自由发言,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及时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能力,敢于批判的精神。

 

及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压强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4、物理意义:

 

5、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思维拓展: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得出了两种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能否用上述方法比较出下面两个力产生的效果?

(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

重为15N的甲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m2

重为12N的乙物放在水平地面上,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m2

小结:

通过刚才的体验、探究和类比引导出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

P=F/S

3、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Pa)

4、物理意义: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小提示:

通常接触面积就是受力面积,但有时两物体接触却互不施力,这就没有受力面积,只有接触面积了;有时,比如磁铁之间有作用力,但却可以不接触,这就只有受力面积,没有接触面积了,所以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只能说“受力面积”

【例题】

质量为45kg的一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他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g=10牛/千克)

分析解题思路:

(1)F=G=mg

(2)S=2×150cm2=0.03m2

压强的计算要注意:

1、找对压力(受力分析得出);

2、找准受力面积(几条腿,几个轮胎,大小面等)。

思维拓展:

要想很快地使压强增大一倍,可以怎么办?

讨论交流:

冰面救人

你必须立即思考,因为这个问题很紧急!

一个儿童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应怎样避免压破冰层,救出儿童?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压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

为了不压坏物体,要设法减小压强,而有些情况下又需要增大压强。

 

【畅所欲言】

请同学们看教材P31的三幅图,讨论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

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

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归纳总结】-----增大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2、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回归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压强的例子,并说明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举例师点出图片。

【归纳总结】-----减小压强的方法

1、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2、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回归生活】----减小有害的摩擦的方法

生活中有哪些减小压强的例子,并说明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举例师点出图片。

(设计意图:

知识回归生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跟踪练习:

1.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将于明年被送上月球。

“中华牌”月球车安装了较多的车轮,并且车轮上刻有花纹,这是为了(  )

A.减小压强,增大摩擦B.增大压强,减小摩擦

C.增大压力,增大摩擦D.减小压力,减小摩擦

2.下列现象中哪一个起到了增大压强的作用()

A.铁轨扑在一根根的路枕上

B.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

C.斧头、剪刀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

D.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是细绳

3.练太极拳是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

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

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类比

甲:

1m2面积上

受到3N的压力

乙:

1m2面积上受到4N的压力

知道各个符号对应的物理量和单位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学生完成计算

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不规范的地方,总结解题格式和注意事项

 

抬起一只脚

 

趴在冰面上匍匐前进

向学生渗透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在冰上玩耍。

 

看教材P31的三幅图,讨论交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实例

思考回答:

 

学生及时梳理知识,加深对压强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学以致用完成检测题、解答见附件1

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见附件2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三、压强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Pa

4、物理意义: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这节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主要采用了“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在课题教学中让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相互作用,并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设计实验这一环节,学生各抒已见。

从生活中寻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的实验器材。

从我们身边的事例出发,利用简单的实验,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给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一些有创设性的问题,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理所当然的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设计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压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很多。

但要注意一点,防止学生上课时只看热闹,忽视知识的归纳总结。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

2、从本节课当中,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的开放性,像学生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没有拘泥于老师准备的仪器,把手头的工具,结合实际的情况,设计出来;还有学生能从如何避免路面被破坏的“体无完肤”中想到路面的质量问题,进而想到如何做人;还有在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时学生想到日本的“仁者”发明的可以在水上走的鞋等等。

从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还将继续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

3、由于学生对压力的概念不清,对受力面积把握不准,在解题中容易出错,故本节课要讲清压力的概念,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让学生找准受力面积,统一单位,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或判断。

 

附件1:

1、小明用如图的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图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

能得出的结论是;要使瓶子倒放时与正放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方法是:

.

2、如图,两手指用力压住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正确的( )

A.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B.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3、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质量为450g,底面积为5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

4、一个质量为60㎏的人,若仰躺在硬板床上产生的压强是6×103(Pa),躺在“席梦思”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为0.3㎡.请你通过计算说明:

为什么睡在“席梦思”床上更

舒服。

附件2:

你估计在全班的同学中,哪一位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自己估测:

自己的体重,自己鞋底的面积为,估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2)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