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4404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docx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进展靠创新

教学、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

政治年级:

初三备课教师:

王彩霞时刻:

课题

第九课第一节科技发展靠创新

课时

2节

课标陈述

明确创新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懂得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内容分析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的发展靠创新。

学情分析

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确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能有科技的进步。

2、引导青少年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好爱好,尤其是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评价设计

用知识迁移来评价学生,使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个人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谢家麟、吴良镛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这些撬动粒子物理研究和造福人类的加速器,也成为谢家麟向科学与人生的梦想无限逼近的“加速器”。

“什么叫科研工作?

就是解决困难。

路都摆在那里了,你顺着走,还叫什么科研工作?

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就是没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条路来走。

”-----------谢家麟

思考:

请你说一下你认为谢老他们是靠什么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

总结:

靠的是科技创新。

(导入新课)

板书:

创新与科技发展

 

阅读感悟黄伯云的话,思考回答问题。

(时间约2分钟

 

导入新课

二、分组探究,小组合作

 

1.科技发展靠创新

 

2.由好奇到创新

 

情境活动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

火的发现,将人类送上了文明的第一级台阶,人类从此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文字的创造,使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结晶永久传递、永恒保存;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逐渐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因特网的应用,使“地球村”的村民在网上恣意遨游。

想一想: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谈一谈:

列举事实,说明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探究讨论:

为什么说“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或你是怎样理解“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的?

总结: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第一,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第二,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幻灯片)

据有关资料统计,人类的科技成果,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

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

据测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中叶是7年,近年来,在一些领域这种周期进一步缩短,在微型计算机领域,甚至仅隔6个月就有一代产品问世。

探究讨论:

读完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总结: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

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和可贵。

情境活动二:

出示材料:

(见P69)

探究讨论:

阅读材料,谈一谈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

总结:

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我们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反之,将被时代所抛弃。

过渡:

我们已初步了解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呢?

出示材料:

(见P70相关链接)

创新既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

情境活动三:

出示材料:

(见P70)

想一想:

根据这些故事你能说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说一说: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事例吗?

总结:

同学们刚才都举了很多很好的例子,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讨论:

科技创新需要好奇心,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发展自己所有的好奇心呢?

(教师要进行举例子引导,可以列举一些因好奇心没有正确把握而做了一些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的例子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火碱、硫酸伤熊事件)

总结:

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过渡: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们的好奇心,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意味着成功呢?

怎么样才能将自己的好奇心发展为创新?

情境活动四:

出示材料:

(见P70瓦特的材料)

探究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意味着成功呢?

怎么样才能将自己的好奇心发展为创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

生活中,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所发明创造。

只有那些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同学们,为了成才、成功,让我们扬起创新的风帆,搭起创新的桥梁,勇敢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吧!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请再看一事例。

 从好奇开始 

——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引发的思考

   由于在天文、物理、生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陈炜、王思远、马尧、孟奂、曹鹏飞5位“小科学家”获得了首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一殊荣。

5个小家伙登上了领奖台。

他们一个个“衣冠楚楚”,一副小大人样,但仍掩饰不住脸上流露出的童真。

   “小科学家”不都是尖子生。

“按照排名,我们处于第一梯队的中等,或者中下;以5分制计,我们的学习成绩是5减或4加。

”孟奂告诉记者,他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接触到的伙伴,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最顶尖的。

北京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韩静老师说,富有创新精神的同学,不都是学校的“好学生”,他们“不太听话”“不守规矩”,学习一般不是最好的,有的被学校视为“捣蛋鬼”“不务正业”,而这些孩子中,不少人在某些方面是很有创造潜能的。

兴趣能带人走一千里。

获得“市长奖”的5名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他们的科学研究却坚持了很长时间。

其中孟奂观测天象,曹鹏飞研究植物生理竟长达5年之久,几乎占到他们年轻生命的1/3。

是什么驱使他们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坚持做同一件事?

答案很简单,小家伙们几乎异口同声——“好玩”。

记者走访了多个大赛小选手后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只是从兴趣出发,甚至是从“玩”的目的出发,参加了青少年科技活动。

量子生物化学专家温元凯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在家里“做实验”,用墨水瓶装上灯芯做酒精灯,把电灯泡改称烧瓶,把打针的针管改称试管,然后自己装小火箭,虽然闯了不少祸,却很好地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正是在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玩”中,形成青少年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创造心理。

情境活动五:

(见教材P72页)你想探索下面的奥秘吗?

UFO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

如果有,他们在哪个星球上生活?

人的心脏为什么会片左边长呢?

动物有语言交流吗?

……

 

通过材料,感受创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间2—3分钟)

 

感悟科技进步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明确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间约3---5分钟)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理解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创新的重要性之一)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间约3---5分钟)

 

感受科技创新成果。

阅读并分析,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民族的作用(创新的重要性之二)

 

阅读相关链接内容,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创新

 

阅读并分析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感悟强烈的好奇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即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之一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间约3---5分钟)

事例:

如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

 

根据教师提供的事例进行讨论交流。

感悟好奇心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之二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时间约3---5分钟)

 

阅读材料,概括总结问题答案,时间约3—5分钟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

(时间约3—5分钟)

 

 

每个同学至少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但现在还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试着对有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阅读感悟

 

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习兴趣

 

用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请学生进行小结。

小结要点必须包括: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②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③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⑤好奇心是创新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⑥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才能从好奇中探幽寻胜,最终又多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通过学习,

1我知道了科技发展靠创新:

2我还知道了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要努力将好奇心发展成为创新;

3今后我要这样做:

(巩固记忆,时间约1--2分钟)

 

学生谈收获,并指导今后的行动

 

板书设计:

科技发展靠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科技发展

由好奇到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时间约8--10分钟)

选择题:

 1、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

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

这一事实说明( )

①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②创新依靠科技发展;   ③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⑤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⑥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③⑥

2、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认为“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成功”。

对此,你的理解是(  )

A、是正确的,因为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锲而不舍,才有可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C、是正确的,因为好奇是创新的使者,好奇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D、是错误的,因为好奇心容易使人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人们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新的结果。

这表明()

A、科技进步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需要人们努力创新B、科技发展靠创新

C、只有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新,在生活、学习中不需要创新

D、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

4、爱因斯坦说:

“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表明()

A、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

B、爱因斯坦完全是依靠强烈的好奇心取得巨大成功的

C、有了好奇心就会在学习、科学上取得成就

D、任何好奇心对我们的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5、人人都有好奇心,那么()

①好奇心没有好坏之分;②有了好奇心就可能有所发明创造;③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④有没有好奇心照样能当科学家

A、①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6、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

“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

”这就是说()    

①每个人从小就是科学家②每个人的好奇心在幼年时特别强烈③好奇心是创新的源头和动力④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不切实际,盲目蛮干B、敢想敢为,敢为人先

C、怀疑一切,否定一切D、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8、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创新”已成为神州大地上的最强音。

之所以呼唤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附:

参考答案

1C2.B3.B4、A5、B6、B7、B8、C

课后反思

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性。

在课堂中通过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能深入人心。

教师设计小组讨论、歌曲、写倡议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时间与广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