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学习指导《窦娥冤》.docx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学习指导《窦娥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学习指导《窦娥冤》.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学习指导《窦娥冤》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学习指导——《窦娥冤》
【编者按】
从3月14日起,原创文章公众号“剑鸣涛声”正式开通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课程学习辅导。
您只要加关注,每天都可以按时收到相关课程的学习指导文章。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灵活机动的适时适地学习!
——只要您想学,打开手机就能学!
课余还可以读一读本号每天都会准时推出的一篇原创文章!
今天推出第1单元第1课:
1.窦娥冤
一.单元学习内容:
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二.单元学习要求:
1.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着重欣赏曲词之美。
(中国古代戏曲)
2.把握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中外话剧)
三.课文原文:
四.重点注释:
见课下注释。
五.作家作品和文体介绍:
1.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杂剧代表作家。
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他曾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分为散曲和杂剧。
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套曲)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
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称为“煞尾”。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二煞》《一煞》等都是曲牌。
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旦、末、净、丑、外,卜儿,都是戏剧中的角色名称:
旦是扮演女主角的,副旦、外旦、小旦是配角;末是扮演男主角的,副末、外末、小末是配角;净,俗称“大花脸”(名为“净”,其实脸谱画得最“脏”,骂人的“老白脸”即奸臣),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俗称“白眼窝”,也是骂人的话,小丑之意。
)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外,扮演老年男子,卜儿,扮演老年妇女。
科和白都是戏剧剧本的组成部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动作、武打和舞蹈动作。
白,是宾白,是剧中的说白部分,可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杂剧的特点,可用五句话概括:
四折一楔子(剧本结构,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一折一宫调(一折之内数支曲子同属一个宫调),旦末净丑外(杂剧角色,相当于现代戏剧的“生旦净末丑”),曲词宾白科(杂剧内容,“曲词”就是唱词,因曲词是杂剧的主要内容,次于曲词的“白”<道白>就称为“宾白”;“科”就是动作,成语“插科打挥”的“科”即此意:
做个滑稽动作,开句玩笑),主角唱到底(表现形式,元杂剧角色很多,但只有“主角”才有“唱”的资格)。
元曲宫调对应的情感基调: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如下:
仙吕宫调:
〔清新绵邈〕;南吕宫调:
〔感叹伤悲〕;中吕宫调:
〔高下闪赚〕;黄钟宫调:
〔富贵缠绵〕;正宫调:
〔惆怅雄壮〕;道宫调:
〔飘逸清幽〕;大石调:
〔风流蕴藉〕;小石调:
〔绮丽妩媚〕;高平调:
〔条畅晃漾〕;般涉调:
〔拾缀坑崭〕;歇指调:
〔急并虚歇〕;商角调:
〔悲伤宛转〕;双调调:
〔健捷激袅〕;商调调:
〔凄怆怨慕〕;角调调:
〔呜咽悠扬〕;宫调调:
〔典雅沉重〕;越调调:
〔陶写冷笑〕。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六.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现实生活中,说到自己的冤屈,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比窦娥还冤!
”那么,窦娥这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是怎样被毁灭的,她的冤情又是怎样造成的?
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7.文本结构及课文以外剧情简介: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楔子:
窦娥七岁被卖做蔡家童养媳。
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
窦娥拒绝改嫁。
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第二折:
窦娥蒙冤入狱。
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含冤被斩,临刑前发三桩誓愿。
窦娥怨恨,指天斥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此后的情节是:
楚州大旱三年。
窦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巡查,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
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
8.问题设计:
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9.精彩唱词赏析:
1.【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十.其他人物性格:
婆婆:
胆小、糊涂、软弱;
赛卢医:
凶狠、自私自利;
张氏父子:
无赖、狠毒;
梼杌:
贪婪、凶暴。
十一.主旨点睛:
窦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
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作品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十二.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九.板书设计:
窦娥冤
/绑赴法场:
指天斥地,鸣冤叫屈→怨\
—婆媳诀别:
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悲—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恨/
【附1】问题设计参考答案:
1.窦娥的不幸命运:
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做童养媳;成亲不到两年,死了丈夫;守孝三年,形单影只,与婆母相依为命;孝服刚除,祸从天降,被逼改嫁不从,遭人陷害,蒙冤入狱,含冤被斩,至死冤屈未雪。
(黑暗的社会现实让底层民众走投无路!
)
2.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逆来顺受:
被卖做童养媳,成亲后侍夫孝母,夫死守孝,忠贞不渝;婆婆做了接脚,些许埋怨,照旧服侍;蒙冤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叮嘱婆婆,心地善良。
但就是这样善良、富有牺牲精神的女子蒙冤忍屈,令人悲愤。
3.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张驴儿逼婚,婆母一再劝说,窦娥坚执不从;蒙冤受刑,指天斥地,发下三桩誓愿,以明心迹,以白其冤;本是心地善良的弱女子,因环境所迫,蒙冤受屈,变得刚强,直至发下三桩誓愿,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有报!
”血溅白练,立证其冤;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亢旱三年,惩治丑恶。
【附2】精彩曲词赏析:
1.这支曲子,是窦娥恨地怨天的唱词。
这里,她虽还没有阶级觉悟,这是历史的局限;但她却认识到了贫富的悬殊、善恶的区别。
在这种思想认识支配下,她咒骂天地也是怕硬欺软,顺水推船,让作恶多端的富人欺压善良的贫民,自己的冤枉苦难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所以,她咒骂天地,就是咒骂统治阶级,因为他们无心正法,才使百姓有口难言。
地不分好歹,天错勘贤愚,真是枉为天地!
没有神灵显圣,自己就被冤枉处死,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就是这样,在激烈的斗争中,幻想逐步破灭,觉悟逐步提高,这才能够喊出惊天动地的冤枉,对鬼神天地发出震撼人心的控诉。
2.【耍孩儿】这支曲子发下第一桩誓愿:
要热血飞白练,是为了向世人立即证明,她窦娥确实是蒙冤受屈,含冤而死的!
3.【二煞】这支曲子发下第二桩誓愿:
要六月飞雪覆尸,感天动地,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
她窦娥心地善良,纯洁无瑕!
4.【一煞】这支曲子发下第三桩誓愿:
要楚州大旱三年,是为了惩罚贪官污吏,惩治这黑暗的现实社会!
【附3】
抓住“冲突”学戏剧
亲爱的同学们:
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三、四单元安排了两个戏剧单元:
中国现当代戏剧、外国戏剧和中国古代戏曲。
这是继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之后,整个高中阶段仅有的两个戏剧单元,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起来,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戏剧教学实际上只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戏剧文学的教学。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主题,具有完整结构和独立欣赏的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又要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而要符合舞台艺术要求,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俗话说:
“无巧不成书。
”这个“巧”,就是我们常说的“戏剧性”;而这个“戏剧性”,就体现为戏剧冲突。
因此,在鉴赏戏剧文学时,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
就第三单元而言,其教学重点是:
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发展的。
要突出这些重点,首先要抓住戏剧冲突。
《雷雨》节选部分的戏剧情节开始于侍萍到济南来看女儿四凤,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周公馆,结果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当年对自己始乱终弃的周家少爷—周朴园,矛盾由此展开;而当年被周朴园抛弃的小儿子、此时身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也恰巧来找周朴园—他的生身父亲谈判。
于是,周鲁两家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课文节选的这一幕中得到了集中展示。
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同时也是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体现为最经典的人物台词,就是鲁侍萍在看到他日思夜想的亲生儿子周萍冲向鲁大海,并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时,对周萍欲认不能、欲言又止的两句话:
鲁(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萍你是谁?
鲁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亲儿子揭了亲生父亲的短,亲哥哥因此打了亲弟弟;亲生母不能认亲生儿,亲生儿不知是亲生母—爱恨情仇,错综交织,满腔悲愤,百感交集!
这两句台词,简直就是迸发着血和泪的愤怒控诉!
——这就是那个旧世界种下的祸根,这就是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极需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浪潮荡涤冲刷的罪恶之源!
抓住了这一戏剧冲突,也就是抓住了精髓,抓住了关键!
现当代戏剧是如此,中国古代戏曲又何尝不是这样?
《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背景是:
老夫人赖婚不成(因莺莺私定终身),被迫应允;但又使出杀手锏,催张生上京赶考。
这分明是故意刁难,无疑于棒打鸳鸯!
一个不想走,一个非让走;一个不想让走,一个不得不走!
就在这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哭哭啼啼、缠缠绵绵之中,老夫人的口是心非、言而无信,崔莺莺的鄙视功名、珍重爱情,张生的被逼无奈、身不由己昭然若揭;而隐藏在这些表象背后的实质,则是人物自身各自不同的性格使然!
戏剧冲突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在剧作家笔下的典型化,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戏剧冲突在剧本中又具体体现为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而剧中人物的性格恰如小说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一样,体现的常常便是文学作品的主题!
至于戏剧中的其它诸因素,包括剧本的主要内容—剧作家的舞台提示等,也都从属于戏剧冲突,依附于戏剧冲突!
明乎此,同学们在戏剧单元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你以为然否?
你的忠实的朋友于剑涛
于涧水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