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361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课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下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三是要充分利用“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课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下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第5课二课时,第6课二课时,第7课二课时,第8课一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五课时,语文园地二一课时,共计十三课时.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

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介绍资料,导入诗文。

1、宋朝著名诗人除苏轼外,你还了解哪位、诗人?

2、今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3、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两人互读,指名读,检查朗读,并知大意。

2、写农民喜获丰收,欢悦待客的景象。

再读,根据直接和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

3、默读,从诗问的词句中你有什么体会?

足,莫笑,丰年,让人感到农家人的喜悦和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感觉,能举个例子吗?

4、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体会情感。

5、练习背诵。

三、小结学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

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1.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特点?

2.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5.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2、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找出爬的动作词、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

你怎么知道的?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1.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六、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

(指名学生)

板书:

蟋蟀的住宅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选择住址方面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

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

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

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

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五、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

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汉语的节奏美,体会句子的对称美

2明确边读边想的方法;朗读积累对联;进行趣味语文的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确边读边想的方法;朗读积累对联;进行趣味语文的活动。

2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我的发现

1读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2读“我的发现”,看小林、小东他们发现了什么?

3你在读本组课文时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在头脑中浮现出了具体画面?

4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读对联,理解大意。

2在朗读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

3朗读,体会,背诵积累。

4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

5试给对联填字。

冬去山水秀,()

植树造林绿大地,()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前设计

教学后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展示课下搜集的对联,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二趣味语文

1第一项活动。

(1)读活动内容,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3)老师讲明对联蕴含的意思。

(4)从这副对联的意思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该怎样读这副对联。

2第二项活动

(1)读活动内容,读杯盖上的汉字,按顺时针方向以每个字为开头,试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体会意思。

(3)自渎,读出感受。

(4)再欣赏。

清心明目;不可一日无此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