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0296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医学院教案.docx

长沙医学院教案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三十三章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授课教师

所属系(部)

基础医学院

所属教研室

病原生物学

职称

讲师

授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第次课

授课时数

1学时

授课班级

专业(本科√专科□)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病原生物学(第4版)罗恩杰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2.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3.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

4.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5.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及流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2.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难点:

1.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2.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CBL教学法□其他□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第三十三章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

如蛔虫引起营养不良,钩虫引起贫血,阔节裂头绦虫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宿主产生巨细胞性贫血。

2.机械性损伤

如蛔虫性肠梗阻,布氏姜片虫引起肠梗阻。

棘球迫压肝脏,蛔虫蚴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破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3.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酶,溶解组织,引起肠壁损伤和溃疡及肝脓肿。

血吸虫虫卵毛蚴分泌物可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血吸虫肉芽肿)。

棘球蚴囊壁破裂,棘球液引起宿主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寄生虫全部清除,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

2.寄生虫部分清除,也具有部分抵御再感能力,呈带虫状态

3.不能控制寄生虫,引起寄生虫病

第二节寄生虫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一、寄生虫感染的类型

1.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1.1带虫者(carrier)由于宿主与寄生虫相互适应的结果,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

1.2慢性感染

1.3隐性感染:

多见于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

2.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2.12.1幼虫移行症(larvamigrans):

是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犬蛔虫

(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犬蛔虫卵

感染性的犬蛔虫卵

犬吞感染性虫犬蛔虫卵

 

人食入感染性的犬蛔虫卵

幼虫在组内移行(不能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引起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

皮肤幼虫移行症:

如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皮下结节。

内脏幼虫移行症:

如广州管圆线虫引起脑膜脑炎。

2.2异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mmunodeficiency)

在动物试验发现,宿主感染蠕虫或原虫可降低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在人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可出现这种现象,这属于继发性免疫缺陷。

如蛔虫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可降低宿主对伤寒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

再如内脏利曼病引起B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慢性感染多见,带虫者多见

2.重复感染和多重感染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多组织、多器官损害

5.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加

第三节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一、先天性免疫

1.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体液因素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

二、获得性免疫

1.寄生虫抗原

1.1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复杂性、多源性:

就来源而言体抗原(somaticantigen)和代谢抗原(metabolicantigen),表膜的表面抗原(surfaceantigen)

具有属、种、株、期的特异性:

1.2寄生虫的循环抗原

2.免疫的类型

2.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如热带利曼原虫引起东方疖引起免疫是一种消除性免疫。

2.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immunity)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状态。

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对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被清除,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

一但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

三、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其机制不完全清楚。

1.抗原性的改变

1.1抗原的变异(antigenievariation)

1.2抗原的伪装(antigenicdisguise)

2.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第三十四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一节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定义:

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1.定义: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2.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

土壤:

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

水:

多种寄生虫可通淡水而达人体

食物:

食源寄生虫的感染。

如旋毛虫经食物传染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

如蚊传播疟疾

人体直接传播:

如疥螨、人的阴道毛滴虫

3.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

经口感染蛔虫肝吸虫

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疥螨

经节肢动物叮咬传播蚊–疟原虫丝虫,白蛉---利什曼病

自身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猪肉绦虫

逆行感染蛲虫

经胎盘感染弓形虫疟原虫、、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第二节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侯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血吸虫病流行与钉螺的分布;丝虫病与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

三、社会因素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一、地方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

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气侯条件;

2.人群生活的生活习惯有关;

3.生产方式。

二、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

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疟疾流行与中华按蚊。

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的感染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与生产活动。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着,称为人蓄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

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消灭传染源:

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者。

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举例、图片说明

图片

图片

 

举例区分

 

病例、图片说明

 

调查报告说明

图片病例说明

 

病例说明

 

图片调查报告说明

 

图片

 

举例

 

举例

举例

 

详细说明

 

举例

 

结合生活史讲解

时间分配

 

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1.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与特点?

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授课的创新点:

1、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和课堂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充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2、结合寄生虫病的病例和图片(本教研室或者通过网络收集到的)教学,加强同学们的感性印象,以提高对总论部分介绍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运用PPT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人体寄生虫学》,汪世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体寄生虫学》,吴观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现代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4.《实用寄生虫学》,孙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一、备课要充分,专业知识要全面,这是讲好课的基础;

一、语言组织要严谨,口头表达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

二、注意把握课堂氛围,要弛张有度,活跃不能冲淡教学效果;

三、板书规范,字体大小适中,注意重点;

四、授课的每一句话要言之有据,逻辑性要强,不能信口开河。

五、尽管学生反应尚可,但还有很多缺点,有待继续努力,虚心学习,快速提高授课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