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9658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docx

现代汉语下册总复习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一)语法

1、定义: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汉语的语法结构规律:

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不大用形态(表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①语序的变化

语序:

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

语序不同,结构关系和意义就不同。

天气好(主谓)  好天气(偏正)

②虚词的运用(结构、意义)

用不用:

四川出产的橘子,四川出产橘子。

用哪个:

我和弟弟,我的弟弟。

B、语法结构一致性

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短语,短语加语调成句,语法结构大体一致。

C、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词的多功能性(与缺少词的形态变化相关)

2、语法学:

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

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包括词法、句法

(1)词法:

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及特征、词形变化(重叠研究、研究研究)。

(2)句法:

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二、语法的性质

(一)抽象性(概括性)理由

(二)稳固性

(三)民族性

三、语法的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的单位(四级单位)

1、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

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

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

1、定义:

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

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2、种类:

主:

被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

陈述主语的。

动语(及物)  :

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宾:

表示人、物或事。

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中心语(P75):

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定():

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

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

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独立语(P75)

第二节 词类(实词)

一、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定义:

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二)划分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形态、意义。

主要是语法功能。

1、语法功能

⑴定义:

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⑵语法功能的表现:

①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

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实虚)、充当什么成分(词性)。

②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包括这一类能否与另一类组合,何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

数量词与名词的组合。

匹马、峰骆驼。

③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包括与何实短语合,表示什么语法关系。

如:

的、地、得。

2、词的形态

⑴构形形态:

重叠,商量商量商量(商量一下)

⑵构词形态:

加缀,剪剪子(名词)二 老二(名词,排行为“二”的人)

(四)划分应注意

1、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

2、功能、形态、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

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

3、在同一词类里,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

一个具体的词不一定具备所属词类的全部特点。

4、在不同的词类之间也有共性,归并成更大的类。

5、注意区分一般规律、特殊现象、个别现象(是)。

很中国、香港、内地、绅士、淑女。

(五)词类概念

1、词类和词性

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

词性是给个别的具体的词进行归类的结果。

2、实词定义:

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

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3、虚词定义: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2、名词的种类:

⑴一般名词(分类不科学)

⑵表示时间

⑶表示处所

⑷表示方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⑴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个别现象作谓语:

明天国庆节

特殊现象作状语:

时间、方位

⑵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⑶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重叠词:

奶奶、爷爷。

量词:

人人、家家、户户。

⑷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4、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二)动词

1、定义: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的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⑴多数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⑵多数能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表心理活动则可,

⑶动词多数可带“着、了、过”表动态。

⑷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可重叠,表示短暂、轻微。

单音节:

AA,看看,走走。

双音节:

ABAB:

学习学习、讨论讨论、

AABB:

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A一A:

走一走、看一看、考一考

A了A:

走了走、看了看、考了考

A不A:

走不走、看不看、考不考

3、特殊动词

⑴判断动词:

主语宾语之间。

⑵能愿动词(助动词)

⑶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

⑷“有”

(三)形容词

1、定义: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⑴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⑵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⑶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⑷有些性质形容词可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⑸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红彤彤

⑹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程度加深)。

⑺唯谓形容词。

不能带“了”,可受“不”修饰,只能作谓语,但多不是光杆谓语。

昏沉、

⑻可带趋向动词或“着、了、过”。

(四)区别词(非谓形容词、属性词)

1、区别词的意义

⑴定义: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

⑵区别词往往成对或是成组的。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⑴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尖端科学、特级教师,长期的、相对的

⑵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的”字短语可作主语、宾语。

⑶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成组或单独)。

非慢性、非烈性。

⑷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区别词只能作定语,具有非谓性。

不能前加副词“不”。

不特级。

形容词可作定语、谓语、补语、状语,能前加副词“不”。

不红

⑸区别词和短语的区别。

能否插入“的”

(五)数词

1、定义:

表示数目和次序。

⑵种类

①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

②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

A、基数前加“第、头”、“初”、老、小

B、用表序符号:

甲乙丙丁、子丑寅卯、ABCD。

2、数词的语法特征

⑴数词通常要和量短语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①数名短语:

②数词单独作句法成分。

在计算,文言格式:

万水千山、三教九流、

③序数词:

专名,可直接修饰名词。

省略,基数表示序数时。

⑵数量短语通常作定语、补语、状语。

⑶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

(六)量词

1、量词的定义和种类

⑴定义:

表示计算的单位。

⑵种类

①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

②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③复合量词:

由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

2、量词的语法特征

⑴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的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

⑵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表每一、逐一),重叠后能单独充当作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充当补语。

体词: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⑴定义: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⑵种类

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范围:

③表示时间、频率:

马上、常常、再三。

④表示处所:

⑤表示肯定、否定:

⑥表示情态:

⑦表示语气:

⑧注意:

同类不同用,同形不同类。

2、副词的语法特征

⑴副词都能状语。

程度副词可作补语。

⑵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少数在省略句中可单说。

(八)代词

1、定义:

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⑵种类(表要看熟)

2、代词的语法特征

⑴人称代词可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⑵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①指示和代替。

②虚指和实指。

⑶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疑问。

不表疑问的两种情况:

任指:

虚指: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可重叠);表示列举未尽;

(九)拟声词(象声词)

定义:

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十)叹词

定义:

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三、实词的运用(例见书上)

第三节 词类(虚词)

一、虚词

1、虚词的特点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

2、虚词的作用

⑴虚词和语序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语法手段;⑵每类词数目有限,但使用频率却很高;⑶同类虚词有共性,又有个性;⑷很多虚词往往不止一种语法意义。

(一)介词

1、定义:

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表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种类:

3、作用和特点

(二)连词

1、定义:

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2、种类:

3、连词辨析

⑷区分同形的连词和介词

(三)助词

1、定义: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

2、分类:

⑴结构助词,⑵动态助词,⑶比况助词,⑷其他助词

(四)语气词

1、定义:

表示语气

2、分类:

①陈动语气②疑问语气③祈使语气④感叹语气

3、语法特征:

附着性强,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

4、六个基本语气词辨析:

的、了、呢、吧、吗、啊。

合音与音变

①语气词的层次

②语气词的连用

③语气词的合音与音变

④区分语气词“的、了”与助词“的、了”

二、虚词的运用(见书上例子)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划分原则:

区分一般规律、有条件或特殊规律、个别现象。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见书上例子)

第四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一)短语(词组)

1、定义:

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于词且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2、特点:

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意义(关系)。

①直接组合主要靠语序。

②非直接组合靠虚词。

(二)分类

1、按结构(内部)分:

看其内部结构关系类型。

2、按功能(外部)分:

看其在更大的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相当于哪类词。

3、按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分:

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

4、从意义上分:

单义和多义。

5、按成句能力分:

自由短语(能加句调成句)和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

6、按层次分: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和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五种基本类型

1、主谓短语

(1)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

(2)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3)分类(见书上例子)

2、动宾短语

⑴由有支配关系的动语和宾语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是整个短语的核心;后一部分是受前一部分影响、支配的对象。

⑵支配关系用语序和词类而不用虚词表示。

⑷分类(见书上例子)

3、偏正短语

定义: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组成。

修饰部分在前头,描写或限制中心语。

修饰关系。

(1)定中短语(见书上例子)

(2)状中短语(见书上例子)

4、中补短语(见书上例子)

5、联合短语(见书上例子)

※合成词、短语、句子都有五种基本类型。

(二)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连动短语)  

(1)定义:

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不用关联词,不属其他结构关系。

几个动词性词语连用而彼此不形成主谓、动宾、中补、偏正或联合关系的短语就叫做连谓短语。

(2)分类(见书上例子)

2、兼语短语(递系短语)(见书上例子)

(1)定义:

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

有兼语的短语叫兼语短语。

动作的发出者。

3、同位短语:

(1)定义:

多由两部分组成,各部分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做一个成分。

(2)分类:

(见书上例子)

4、方位短语

(1)定义:

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短语后面,主要表示处所、范围和时间,具有名词性。

(2)种类:

(见书上例子)

5、量词短语

(1)定义;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短语成。

(2)种类:

(见书上例子)

①数量短语

②指量短语

6、介词短语

(1)定义:

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

(2)种类:

(见书上例子)

(3)作用:

7、助词短语

(1)“的”字短语

①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

②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

(2)比况短语

(3)“所”字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

(一)短语的功能

1、做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

2、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二)分类

1、名词性短语:

功能相当于名词,常作主语、宾语。

2、谓词性短语:

功能相当于谓词,常作谓语,也可受副词修饰。

四、多义短语

(一)种类:

(见书上的例子)

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

1、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2、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3、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三)避免歧义的办法

五、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一)定义

1、简单短语是指组成成分为单词的短语。

2、复杂短语:

内部包含短语或由短语组成的短语。

从春城昆明到北京的班机上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

(二)分析复杂短语的方法

分析复杂短语,目前最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

六、短语分析小结

(一)分析短语的方法

⑴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⑵层次分析法

⑶句子成分分析法

⑷中心词分析法

(二)析句法的内容

1、切分

切分的三个条件:

①从结构上看

②从功能上看

③从意义上看

第五节句法成分

 一、主语 谓语

1、定义: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里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存的两个主要的句法成分。

主语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谓语是来陈述主语的。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1、名词性主语(见书上例子)

2、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短语。

3、主谓短语主语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1、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因此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充任。

2、名词性词语一般不作谓语,但有例外,表示日期、节令、天气、人的籍贯或描写人的外貌特征的名词性词语,可作谓语,特别在口语里。

3、在汉语中,数量词,以及由数量词作定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也可作谓语。

4、主谓短语作谓语。

(三)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如果是由动词性词语充任,那么从意义上看,主语一般说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主语是施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见书上例子)

2、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接受者。

(见书上例子)

一般将主语是施事的主谓句,称为“施事主语句”;将主语是受事的主谓句,称为“受事主语句”。

☆受事主语句有以下特点:

第一、含有被动意义。

汉语里的被动句,不一定有形式上的标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

第二、主语是有定的,即主语所指的事物,或者是说话双方已知的,或者含有周遍意义。

第三、谓语一般要求是复杂的,即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

(见书上例子)

3、中性主语主语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

这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

第二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虽然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但是这个行为动作既不是主语所发出的,也不是主语所承受的。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和宾语

动语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所支配、影响或涉及的对象。

1、受事宾语。

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2、施事宾语。

宾语是动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3、处所宾语。

宾语表示处所。

4、工具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5、数量宾语。

宾语表示数量。

6、宾语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事物。

 (三)能作宾语的词语

1、名词和人称代词经常作宾语。

2、但是更常见的是各类名词性短语作宾语。

3、数量词也能作宾语。

4、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作宾语。

   (四)汉语里的双宾语

   1、定义有的动词后面可带两个宾语,通常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这便是所谓的双宾语。

如:

   ⑴(她)给弟弟一支笔

   ⑵(李)老师教我们英语

   ⑶(他)问你一个问题        

   ⑷(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指人的宾语(如“弟弟、我们、你、大家”)靠近动词,一般称为“近宾语”,也称为“间接宾语”;指事物的宾语(如“一支笔、英语、一个问题、一个好消息”)离动词远一点儿,在间接宾语的后面,所以一般称为“远宾语”,也称为“直接宾语”。

(远物近人)

2、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

给送教 赔 还(hu1n) 问 借 告诉……

   三、定语

定语——名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1、定语的构成材料

①形容词作定语。

如:

②名词作定语,是作定语能力最强的。

③代词能作定语。

一般说,人称代词作定语。

④数量词都能作定语。

在汉语里动词也能作定语,但一般要加“的”,如“写的信、买的票、吃的东西、查找的资料、签订的合同”等,如果把这些偏正短语里的“的”去掉,就变成动宾短语了。

⑤在汉语里,基本上各种短语都能作定语,但都要加“的”。

2、定语的语义类别

⑴限制性定语:

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限制,使之与同类事物区别开来。

⑵描写性定语

(二)定语和助词“的”

(三)多层定语

四、状语 

定义:

词或形容词性偏正短语里的修饰语是状语。

(一)能作状语的词语

1、副词都能作状语。

如“刚来”、“再玩儿一会儿”、“马上去”、“很漂亮”、“终于回来了”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汉语里,作状语的不限于副词。

2、一部分形容词性词语也能作状语。

如:

3、介词结构都能作状语,如:

4、在汉语里,表示动量和时量的数量词也能作状语,不过其中的数词大多为“一”。

5、某些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也能作状语。

6、少数由动词“有”组成的动宾短语也能作状语,不过也一定得带“地”。

如:

(二)状语和助词“地”(参见19页第一行)

1、“地”的使用

单音节副词后常不加,双音节副词后常可加可不加。

少数必加,少数必不加。

2、表意差别

(三)多层状语

1、以左统右

2、位置不同,意义不一样。

3、决定因素:

逻辑和表意。

4、大致次序。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

补语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充性说明的成分。

补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类别。

而不同性质的补语要求由不同的词语来充任。

下面分别说明。

1、结果补语

  ⑴结果补语是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直接粘连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性说明成分。

作结果补语的只限于单个儿形容词或动词。

   2、程度补语

⑴能带程度补语的词

①带程度补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形容词充任。

②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能带程度补语。

⑵分类带程度补语的中补短语可分为两小类:

①中心语不带“得”。

  ②中心语带“得”。

补语主要由“很”“不得了”“了不得”等充任。

3、情态补语  

⑴性质: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的情态。

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常用“得”。

情态补语可由一个形容词充任;也可由各种短语充任。

4、趋向补语

⑴性质

趋向补语是在动词之后用来补充说明行为动作的施事或受事运动、位移的趋向的。

趋向补语只能由趋向动词充任。

5、数量补语

⑴动量补语:

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

如:

看了几遍、打了我一下

⑵时量补语:

①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

②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

③表动作实现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

6、时地补语(介词补语):

时地补语由介词结构充任,表示时间或处所;作中心语的都是动词。

7、可能补语

(二)多层补语

1、层次。

两层居多,少数是三层。

2、能做多层补语的四种补语。

排序(从最外一层开始):

趋向补语、处所补语或数量补语、结果补语。

(三)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1、标记:

动词带“得”

2、关系:

“什么”宾,“怎么”补

3、词性:

名谓、补谓

(四)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补语在宾语前。

最常见,一般规律。

2、补语在宾语后。

有条件。

限于宾语是代词、简短指人名词、处所、受事,补语是时间、动量、趋向等。

3、补语在宾语前后。

有条件。

补语为能离合的双音节趋向动词。

离合词:

合为一个词,离为两个词。

 

六、中心语

动名均可

七、独立语

插入语(见书上例子)“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

结构、意义,拟声独语、独字句

八、句法成分小结及例解

1、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

2、识别句法成分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3、句法分析例解(见书上例子)

第六节 单句

※汉语里的句子

1、特征:

句子是语言里最大的语法单位;但从表述的角度说,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因为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2、定义:

句子是语言中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成分。

一句话完了,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3、构成:

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是,短语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是一致的。

 

4、分类:

单句和复句

单句:

由带有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

单句分类:

结构分句型,语气分句类。

句型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复句:

分句:

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句子的结构分类可图示如下:

              主谓句       单句           不完全主谓句

              非主谓句

句子                   无主句(含独词句)

     复句(还可进一步分类,详见后面内容)

一、句型

(一)主谓句

主谓句(定义):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按谓语的构成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构成:

主║状+动+补+宾

主动不可少,其他可酌减。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构成:

指状+形,形+补,状+形+补;

状态形容词作谓语常加“的”。

性质形容词常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者表比较的成分做状语、补语。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条件:

①肯定句,②短句,③口语句式,④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

4、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分类标准:

大主语小主语分别是施事还是受事,及其关系。

句子的主语叫大主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是小主语。

共分五类:

①大主语受事,小主语施事。

(大受小施)

结构:

受事║施事—动作。

②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受事。

(大施小受)

结构:

施事║受事—动作。

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