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
九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
1.结合语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suì()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
呵,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
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jìn()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答案】邃、jǐ、zhòu、烬
【解析】注意对常见的字词音形意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认知。
2.古诗文默写(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
(2),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4),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句子是,。
(6)现今国家出台贷款购房新政策,遏止房价上涨,满足普通百姓需求,正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
3.名著阅读题(4分)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1)上文选自哪部名著?
(1分)文中的“我们”是指哪两个人?
(2分)
(2)文中的“他”回国后的最终结局怎样?
(1分)
【答案】1)《朝花夕拾》,鲁迅、范爱农(每个1分)
(2)淹死(每个1分)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4.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对联(3分)
3月1日下午,接到云阳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反映,市供电公司张江飞、于帅、王伟等多名青年志愿者,忙完手头工作后,来到小区居民陈荣生老夫妇家中,为他们查询电费、讲解电价标准并检查线路情况。
忙乎了好一会,还顾不上喝一口水,他们又赶往下一个居民家……这几名志愿者并非独自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组织,就是市供电公司的“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
上联:
活雷锋深入小区人家
下联:
【答案】红马甲照亮居民心田
【解析】有“红马甲”或“志愿者”得1分,其他词语相对得1分
5.阅读下面三段材料,用概括性的语句说出你的发现(3分)
材料一:
日本时报网28日发表题为《有关南京的不当言论》的社论称,虽然很难确定日军当年在南京杀害了多少中国人,但从日本过去的报告和研究来看,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的言论肯定是不恰当的。
河村隆之2月20日会见来自友好城市南京的官员时谈到发生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初的南京大屠杀。
河村隆之称南京当时存在“普通的军事行动”,但似乎并未出现“南京事件”。
《网易新闻》
材料二: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日前连续数次发表谬论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引起了南京市民强烈不满,南京市政府于2月23日通报暂时与日本名古屋市停止官方交流,但河村隆之对此置若罔闻,导致南京对日关系降至冰点。
《凤凰网》
材料三:
1日下午,法国华人青年在巴黎日本驻法使馆附近举行集会,抗议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
《中国新闻网》
二、阅读理解题(38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耶?
”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答案】
(1)因此
(2)痛心遗憾(3)做、担任(4)过了
【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译:
【答案】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8.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9.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析甲乙两段文字的区别。
(4分)
【答案】甲文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乙文以描写为主,重在刻画人物。
【解析】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五种,学生应加以区别。
阅读《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完成10——11题(7分)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和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
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
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
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
威廉·肖迪克对当地的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
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
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
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
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
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溶解量会越大。
B.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C.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D.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4分)
(1)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2)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
【答案】1)不能,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用竟然说明锑元素的含量增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删去后就变成情理之中了。
(2)不能,可能表示猜测,用可能是说明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有限是一种猜测,这种危险也许会很大;删去后就只表示危险小了,与文章说明的意思不符合。
【解析】说明文的用语要求准确、严密又不乏生动。
阅读《远去的乡愁》完成12——16题(共15分)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乡愁,颇像一曲古老而又充满着温馨的歌,每当夜阑人静之际,它会时隐时现,忽远忽近在你
耳边响起,恰如游子剪不断的情怀和思念,洒满了童年的酸甜苦辣,这时,真恨不得两胁生出翅膀飞向故乡!
我的故乡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式客家小山村,一排排的小青瓦房傍着四周山下建造,中央是水旱二用的田野,村子里屋前东西二条小溪清澈见底,水中小鱼小虾偶尔可见,整条小溪上有不少“石跳”和石板小桥,每天早晨,妇女都会三三两两地蹲在一起洗衣服并呱呱啦啦地唠叨着家常。
春天季节,桃红柳绿,竹篱兼小青瓦屋、绿树一角的屋檐
下袅袅炊烟,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设色“国画”!
当然,最使人眷恋的还是故乡那一片片屋后的树林,尤其是我们村子祠堂后面那一片,大的可二三人合抱,小的如缸瓦罐粗。
这树林子下面,连接长着贴着地面生长的野草,是我童年的乐园。
这一片“园子”树林,会长出如针刺般的“园子”,秋深果熟季节,掉得满地皆是,剥去带刺外皮,咬开果壳,如板栗肉一样喷香;这些树木,一年四季,郁郁蓊蓊。
还有,不管多么热的酷暑天,只要往那里看上一眼,就会感到浑身凉爽……然而,这些长了几辈人的森天古树,经“人民公社”办食堂以后,被伐作食堂柴薪或大炼钢铁烧作木炭,早已荡然无存。
就连新中国成立后就断了“香火”改作小学的祠堂,如今也已经断壁残垣,长满野草了!
故乡的小学,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师10多个,学生200多名,因为校舍拥挤,迁出原来改作学校的祠堂。
但到如今,故乡的小学去年
仅剩下三个教师七名学生了!
据说不久要撤掉并校。
在我的家乡,我是第一个走出去的人。
1976年,我悄悄离开那贫困的小山村去到外面的世界。
刚出来的头几年,每逢过年,总想回家看看,由于渴盼着回家,提前多少天心旌就摇荡了,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合上眼睛就感觉走进家门。
背着鼓囊囊的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家里之后,一连几天晚上,全村子里老老少少都会到你家里闲聊,听你讲外面的精彩世界;讲到吃的时候,和你一起咽口水;讲到快乐的时候,和你一起欢笑;讲到惊险的地方时,一起和你捶胸顿足;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着我带回村子里很少见到的香烟,满屋子烟雾缭绕,满地的烟头烟灰,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二三十条香烟,不到一周便一扫而光了。
这也许便是“乡音”和“乡情”吧!
那时节,许多的人向我投来羡慕
的目光,试探着如何离开!
离开故乡的开头几年,我回去过年了。
城市的丰富生活经常使我忘却那些“乡音”和“乡情”,回到老家,最不习惯的就是上厕所,客家人乡下的粪缸大而深,上厕所时那些花脚大山蚊会把你的屁股咬得起个大包,奇痒难受。
还有,因为交通不便,虽说乡
下老家离城里直线也不超百公里,但无论从哪里绕道,坐车坐船也得整整一天时间。
父母去世后,我去了更远的杭州、上海和北京。
到换了世纪的前几年回到乡下老家时,原来1300多人的村子,平时仅剩下400多个老弱病残在留守,年轻人像我当年一
样离开了家乡,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和小孩子了。
村子里的小青瓦屋正在慢慢消失,许多不伦不类的“小洋楼”杂乱无章地长在原来
村中央的田地里,那一幅生机盎然的设色“国画”再也没有了!
今年春节,我回乡下住了几天,拜访一些同龄人或长辈时,仍然很少见到年轻人。
他们说前几年过春节时村里还很热闹,但这种景象这二年好像也没有了。
早几年就随着打工的父母到城里上学的侄孙还未开学,来我家玩电脑,看着他飞快
点击键盘,我问他:
你想你爷爷奶奶不?
他摇摇头。
我又问他,想老家不?
他专心玩着电脑,连头也不回了。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远去的,看来不仅仅是村子里的热闹和那幅生机盎然的设色“国
画”,还有那淡淡的“乡愁”。
12.文章开头引用唐代诗人柳宗元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案】形象生动地引出写作对象乡愁,使文章更具有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可以从引出主题和吸引读者两个角度来回答。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所写的“乡音”、“乡情”分别指什么?
(2分)
【答案】.亲切热闹的聊天场面,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
【解析】分别标明“乡音”和“乡情”回答应一一对应关系,不可以颠倒。
14.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讲到吃的时候,和你一起咽口水;讲到快乐的时候,和你一起欢笑;讲到惊险的地方时,一起和你捶胸顿足;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着我带回村子里很少见到的香烟,满屋子烟雾缭绕,满地的烟头烟灰,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二三十条香烟,不到一周便一扫而光了。
15.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答案】.如第三段把原先故乡树木郁郁蓊蓊和现在古木荡然无存对比,写出了故乡环境的变化令人担忧,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美好环境缺失现象的遗憾之情;为表现“远去的乡愁”这个主题作铺垫。
【解析】这是一个半开放题,指出对比1分,作用分析3分。
共4分。
其他答案,如故乡人的对比,分析只要合理也可。
16.作者以“远去的乡愁”为题有何深意?
(3分)
【答案】.以“远去的乡愁”为题,既含有对过去家乡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谐、乡村热闹的怀念;又暗含作者对如今家乡冷清、毫无生机现象的遗憾之情;同时表明作者为下一代“乡愁”淡薄,情感缺失而焦虑,引人深思。
【解析】文题鉴赏可以从内容、主题以及结构几个方面来赏析,本题要求挖掘出“远去的乡愁”的深刻主题。
三、作文(60分)
17.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不得抄袭。
泰戈尔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
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
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温馨提示:
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200
4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