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891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6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docx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措施结构

 

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结构

(第一版)

 

前言

为提高结构设计质量,加强图纸统一性,不断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同时为校审提供依据,于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之前各项目的结构统一做法进行总结及多轮讨论,制定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第一版。

本措施含PKPM电算参数、图纸绘图标准、构件计算和构造措施等部分,请大家遵照执行。

实际工作中,各工程项目所制定技术措施将不再包含本措施已含内容。

制定各工程项目统一技术措施时,专业负责人可以依据项目具体情况对本措施个别规定进行调整。

调整内容根据工程不同级别,需报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执行。

本技术措施使用过程中,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供本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目次

1.总则

2.结构布置原则及一般规定

2.1结构体系与抗震设计

2.2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

2.3剪力墙布置

2.4现浇梁布置

2.5现浇楼(屋)盖板布置

3.荷载与作用

3.1恒荷载

3.2活荷载

3.3墙体荷载

3.4活荷载折减

3.5其它

4材料

4.1梁板钢筋与混凝土强度

4.2剪力墙钢筋与混凝土强度

5.计算分析与参数选择

5.1计算基本要求

5.2计算参数的选取

5.3计算结果的判断

6.地基基础及地下室外墙

6.1地基

6.2基础

6.3地下室外墙设计

7.结构构件(剪力墙梁板楼梯节点)

7.1剪力墙设计

7.2梁设计

7.3板设计

7.4楼梯设计

7.5节点设计

8.经济指标的控

1总则

1.0.1本措施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6~8度地区,A级适用高度的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其他类型结构的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1.0.2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应以安全性为原则,优化结构方案,做到经济合理。

1应从建筑方案阶段入手,进行必要的计算,对建筑方案,提出优化建议,使结构方案更加合理。

力争结构规则、构件传力直接,有条件时积极与建筑和甲方沟通协商,选择合适的立面线脚、节点造型的形式,减少二次结构的含钢量。

2从设备专业方案阶段着手,从结构方案出发优化设备专业方案。

做到结构、设备专业统筹考虑,确定合理的结构设计。

3结构专业定案对剪力墙结构构件布置应细致推敲,尤其要充分重视剪力墙的数量和位置,争取最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综合定案阶段,与设备专业配合,应从设备管井、留洞、消防栓的摆放等具体问题出发,分析结构剪力墙合理尺寸,对一些设备荷载的的大小和功能房间的设置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4地下建筑部分,分别控制钢筋和混凝土用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楼屋盖结构方案和基础形式。

1.0.3在执行本措施时,尚应综合考虑住宅建设所在地区施工技术条件、当地常用做法及审图公司意见,存在与本措施不一致情况时,应由专业负责人提出,经审核、审定同意后方可调整。

 

2结构布置原则及一般规定

2.1结构体系与抗震设计

2.1.1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按抗震规范确定,当在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以外的行政区域从事建筑工程建设活动时,应根据工程场址地理坐标查询《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15确定。

2.1.2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

标准设防丙类。

当住宅与大面积商业裙楼连成同一单元时,应根据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不同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2.1.3结构体系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并使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性能尽量相近;当差异较大时,应对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布置进行调整。

2.1.4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与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之比不应大于0.9.

2.1.5当多个住宅单元组合的平面长度超过60米时,应优先在单元间设防震逢,尽量形成长度较小、平面规则的结构单元。

2.1.6结构平面及竖向布置应满足《高规》和超限审查部分相关内容。

2.1.7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抗震等级、最大使用高度(m)及适用的最大高宽比详见《高规》3.3.1、3.3.2及3.9.3条相关要求。

2.1.8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比⊿u/h应符合《高规》3.7.3条要求。

2.1.9嵌固端:

依据《高规》5.3.7条判断±0.000(地下室顶板)是否满足嵌固端要求。

当满足时±0.000(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本层楼板按嵌固端要求设计。

如不满足,当地下室层数不多于两层且无人防时,基础顶为嵌固端,有人防时可嵌固到人防顶板;当地下室层数为两层以上时,负一层地面为嵌固端,本层楼板按嵌固端要求设计。

2.2结构构件布置的基本原则

2.2.1结构布置应充分结合建筑平立面的布置,结构方案及构件布置除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外,应尽量使建筑室内空间达到“无梁无柱”的效果,提高空间及平面的利用率,降低装修成本。

2.2.2客厅、餐厅及独立空间内尽量考虑不设梁或侧露梁,对必须的侧露梁,也应当将该梁露在次要的空间;户内空间主次顺序:

客厅、餐厅→主卧室→次卧室→过道、厨房、卫生间→其他。

2.2.3外墙尽量全部采用混凝土剪力墙,防止外墙渗水。

2.2.4与商业相连部分的住宅层高应与商业层高协调,避免产生错层。

2.3剪力墙布置

2.3.1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应具有必要的侧向刚度。

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平面布置易简单、规则;剪力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抗震墙各墙肢的刚度不宜相差悬殊。

2.3.2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

2.3.3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剪力墙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剪力墙墙厚变化应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错开,不应同时改变墙厚及混凝土强度。

2.3.4剪力墙墙肢长度宜均匀,宜布置成长墙,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一片墙体内尽量不开洞或少开洞,因为剪力墙洞口两侧设暗柱、连梁、填充墙和拉筋,综合造价高。

结构单元中不宜存在个别过长剪力墙,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弱连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较小的弱连梁连接,弱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但多肢墙或双肢墙的连梁跨高比宜≤2.5,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肢,各墙肢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

2.3.5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当采用错洞墙和叠合错洞墙时,应按有限元方法仔细计算分析,并在洞口周边采取加强措施,或将叠合洞口转化为规则洞口)。

2.3.6独立结构单元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房屋的适用高度适当降低:

7度不超过100m;8度(0.2g)不超过80m;8度(0.3g)不超过60m。

3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当墙厚较厚(≥300mm)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不属于短肢剪力墙;带有较长翼缘(其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短肢剪力墙比一字形短肢墙的抗震性能好,也可不计入短肢墙范围。

当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墙肢两端均与较强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La/hb≤2.5.且连梁高度hb≥400mm)相连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4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其他为一般剪力墙或筒体承担)。

2.3.7当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顶层设置大房间时,顶部大房间尽量设在结构单元的中部,刚度过渡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宜进行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2.3.8剪力墙布置以减少边缘构件(暗柱)的数量为原则,暗柱的数量直接影响钢筋含量。

应控制剪力墙在端头、拐角的形状,与建筑沟通方案,优化剪力墙拐角处暗柱布置方式。

当端头翼墙长度净尺寸小于等于200mm时,计算分析可忽略其影响,按构造节点配筋处理。

2.3.9剪力墙结构中的长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应沿楼层竖向逐渐减薄,通过减小剪力墙厚度降低剪力墙构造配筋量。

2.3.10剪力墙内外墙交接部位宜布置沿外墙方向的翼墙,尽量加长翼墙的长度,使沿外墙布置的梁钢筋的满足锚固构造要求。

2.3.11偏拉墙肢处理:

双肢墙的一个墙肢为小偏心受拉时,墙肢全截面开裂,刚度降低,另一墙肢的地震水平剪力增大,使之也破坏,双肢墙的抗震性能退化。

因此,应避免双肢墙的墙肢出现小偏拉。

双肢墙的一个墙肢为大偏拉时,另一受压墙肢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抗规》6.2.7条3款),以提高受弯、受剪承载力,推迟其屈服。

由于地震为往复作用,因此,两个墙肢的弯矩、剪力设计值都要乘1.25。

判断墙肢偏拉类型方法:

e0=M/N>(hw/2-as)时则为大偏心受拉,否则为小偏心受拉。

2.4现浇梁布置

2.4.1应减少布置与剪力墙垂直相交的现浇梁,可采取加大现浇板的跨度尺寸,或按异形板计算分析楼板。

2.4.2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梁截面高度可根据荷载情况参考以下高跨比:

简支梁(1/12~1/16)

连续梁(1/12~1/20)

悬挑梁(1/5~1/7)

注:

1)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挠度值减去构件的起拱值。

2)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较大值,必要时应计算挠度及裂缝宽度。

3)有特殊要求的梁,截面高度尚可较表列数值减少,但应仔细核算,并采取加强刚度措施。

如增设受压钢筋、梁内设置型钢、增设预应力钢筋等等。

4)在计算梁的挠度时,考虑梁受压区现浇板(翼缘)的有利作用。

5)连梁计算不满足时,减小连梁截面高度,设双连梁或多连梁,刚度折减及弯矩调幅(竖向荷载或风荷载控制时不允许采取此措施)。

2.4.3梁截面宽度一般不宜小于150,框架梁不宜小于200;分隔井道、卫生间等的小梁梁宽可用120。

外墙梁高结合门窗洞口顶标高及建筑做法确定,一般为结构板顶至洞顶高度。

2.4.4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2.4.5当剪力墙或核心筒墙肢与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接的剪力墙,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

2设置扶壁柱,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

3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2.4.6剪力墙支承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梁且非刚接时,荷载较大、跨度不小于5m或梁端高度大于2倍墙厚度的大梁时,宜设置扶壁柱或暗柱承受梁端弯矩,暗柱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并设箍筋,也可按宽度为梁宽加2倍墙厚对应的暗柱刚度计算梁端所受弯矩。

2.4.7当单面有大跨梁与剪力墙中暗柱连接时,可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但梁端顶部和底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少于最小配筋率。

2.4.8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小于0.5时,宜按假定梁端与暗柱铰接计算的梁弯矩图核算梁其他部位截面受弯承载力;考虑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设计时,暗柱受弯承载力尚不宜小于梁端截面受弯承载力的1.1倍。

2.4.9在剪力墙支座处大梁纵向钢筋宜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以便于满足钢筋锚固要求,当锚固长度不满足时也可按有关规范要求在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或设置锚头以减小锚固长度.(说明:

当现浇剪力墙或窗间墙作为跨度大于5m的梁的支座时,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上可能出现竖向裂缝,如果弯矩较大,而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和承载力不足,也会出现平面外破坏,而且目前有些计算软件未给出剪力墙平面外的内力和配筋,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设计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

当单面有大跨梁与剪力墙中暗柱连接时,为避免梁端弯矩过大造成暗柱破坏,在尽量减少梁顶部和底部裂缝对正常使用影响的前提下,可对梁端弯矩进行较大调幅,但梁端顶部和底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少于最小配筋率。

考虑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设计时暗柱受弯承载力不应小于梁端截面受弯承载力的1.1倍,暗柱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要求。

 

2.5现浇楼(屋)盖板布置

2.5.1楼(屋)盖结构选型应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的需要,满足建筑对楼层净高的要求。

2.5.2楼(屋)盖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风和抗震。

楼(屋)盖的梁、板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尚应满足耐久性和有关防火等级要求。

2.5.3考虑结构安全及舒适度(刚度)防火、防爆等要求,在符合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的前提下确定现浇板的合理厚度。

同时满足构造需求控制现浇板最小厚度。

实际工程中楼板厚度建议:

普通3m跨度以内的楼板可取80~100mm;3m~4m跨度的楼板可取100mm;客厅处的异形大板可取120~150mm;普通屋面板可取120mm。

板的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见表表2.5.3-1。

需要结构构造加强部位楼板厚度取值建议参见下表2.5.3-2:

表2.5.3-1板的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h/l)

项次

板的支撑情况

板的种类

单向板

双向板

悬臂板

1

简支

1/30

1/40

2

连续

1/40

1/50

1/12

注:

1L为板的短边计算跨度;

2跨度大于4m的板宜适当加厚。

3表中双向板系指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等于1的情况,当大于1时,板厚度适当增加;

4荷载较大时,板厚另行考虑。

5板厚尚应满足防火要求。

 

表2.5.3-2常用楼板厚度:

(以±0.000为嵌固部位为例+核6常6)

楼层

板厚

备注

地下2层顶

板厚:

200mm(人防部分);120mm(非人防部分)

地下1层顶

板厚:

180mm(非嵌固部位时为:

160mm)

标准层

3600mm(含)以下:

板厚100mm;

3600~4000mm(含):

板厚110mm

4000~4500mm(含):

板厚120mm

边跨及接近单向板可适当调整(一般增减10mm)

大屋顶

最小板厚:

120mm(悬挑阳台处用100mm)

电梯机房

最小板厚:

120mm,机房位置板厚150mm

塔楼顶

最小板厚:

100mm

带裙房住宅的裙房顶

最小板厚:

120mm(属于竖向收进的厚150)

电梯基坑板厚

板厚:

250mm

注:

根据情况局部可适当调整(一般增减10mm,调整较大时共同商定,以便于统一);在平面凹进处

设置连板厚度取180mm,在开洞多,需要加强处取120mm;楼层楼梯平台板不小于本层最小板厚。

2.5.4当楼板平面过于狭长或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过大消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变形产生的不利影响。

结构分析中可根据开洞情况考虑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如弹性楼板模型等,同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予以加强。

对双十字、井字形、Y型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应加强楼板以及外伸墙体根部连接处的构造节点,必要时可在外伸段凹槽外端设置拉梁或拉板。

1设置拉梁或拉板沿竖向宜均匀布置。

拉板厚取250~300mm,按暗梁的配筋方式配筋;拉梁、拉板内纵向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1.0%(或按受拉考虑配筋)。

纵向受拉钢筋不得搭接,并锚入支座内不小于laE。

2设置阳台板或不上人的外挑板,板厚不宜小于180mm,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并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2.5.5楼板一般不宜开大洞,如楼板开大洞削弱后,宜采取以下构造措施予以加强: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提高楼板的配筋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宜少于0.25%。

2洞口边缘设置暗梁、边梁;暗梁宽度可取板厚的2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1.0%

3在楼板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钢筋。

2.5.6现浇板内埋设机电暗管时,管外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管子交叉处不受此限制(在暗管交叉处,两根暗管的外径相加值可以大于板厚的1/3,但此时暗管外皮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板内预埋管道应分散布置,避免多根相邻管道并行布置,同时宜减少管道交叉设置,所铺设管线应放在板底钢筋之上,板顶钢筋之下(不能影响受力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且管线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宜小于50mm,不应小于30mm。

当小于50mm且该处无上部钢筋时,在管道上部建议设置附加抗裂钢筋。

注意入户管线和电表箱子附近的楼板有较大直径或较多线管通过,楼板适当加厚,并且尽量不做异形板,避免楼板裂缝。

2.5.7当剪力墙采用滑膜法施工时,宜优先采用滑膜一层墙体浇筑一层楼板的方案;如采用先滑墙体,后浇楼板或搁置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案时,需验算墙体在施工期间的承载力及稳定性,仔细设计楼板与墙的连接大样。

2.5.8对有人防和消防(消防通道)要求的楼盖结构以及直升飞机停机坪的屋盖结构,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2.5.9一个结构单元内的楼板厚度尽量均匀,不宜局部出现过厚或过薄的楼板,不利于力的平衡和经济性。

 

3.荷载与作用

3.1恒荷载

3.1.1高层剪力墙住宅设计常用墙体和楼层重量根据所选材料按《荷载规范》计算

3.1.2当建筑楼层和外檐节点复杂且重量较大时,尤其对全楼重量影响较大的标准层外檐做法应按建筑专业提供的节点详图计算导荷。

(外挑较大时应考虑梁的扭转效应)

3.1.3建筑材料应选用容重小的材料,减小填充墙和建筑做法的重量,达到降低结构的钢筋用量。

3.1.4结构计算填充墙荷载统计应对门洞和窗洞处墙体重量按实际情况折减。

3.2活荷载

3.2.1一般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特殊用途房间可参考全国统一技术措施。

房间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kN/m2)(kN/m2)(kN/m2)

制冷机房

8

水泵房

≥5,或按实际

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带变压器)

10,或按实际

通风机平台(8号通风机)

8

通风机平台(10号通风机)

10

商业

3.5

住宅电梯前室(首层前室不小于3.5)

2.0

设水冲按摩式浴缸的卫生间

4

有分隔的蹲厕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

8,或按实际

电梯底坑

按实际

 

3.3墙体荷载

3.3.1以下所列墙体荷载适用于建筑墙面一贴一抹、双面抹灰、双面贴砖的做法。

每单侧贴、抹均按0.5kN/m2计算。

抹灰作法:

20水泥砂浆,贴砖作法:

20水泥砂浆+10面砖。

3.3.2当外墙面为干挂石材时,挂石材一侧荷载取为1.0kN/m2,墙体荷载按下表增加0.5kN/m2。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20%

120厚多孔砖3.04kN/m2

240厚多孔砖5.08kN/m2

370厚多孔砖7.21kN/m2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γ=7.5kN/m3)

100厚加气块1.75kN/m2

150厚加气块2.13kN/m2

200厚加气块2.50kN/m2

250厚加气块2.88kN/m2

300厚加气块3.25kN/m2

注:

1.以上所列荷载乘以净高后,荷载值精确至0.5kN/m2,例如4.5,5.0,5.5

3.3.3计算线荷载时应扣除梁高,但荷载种类宜适当归并不宜过多。

3.3.4计算线荷载时应减去窗洞口面积并加上门窗荷载,但荷载种类宜适当归并不宜过多,门窗荷载按0.5kN/m2考虑。

3.3.5当为同一小区(有多栋楼)的项目时,各栋楼应先统一荷载数值再输入模型。

3.4活荷载折减

3.4.1活荷载折减只适用于设计梁,墙,柱和基础,设计楼板时不能折减;

3.4.2活荷载折减只适用于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不能折减;

3.4.3执行《荷载规范》表5.1.2时的注意事项:

1.本表仅适用于表5.1.1第1

(1)项的功能类别。

2.对于表中“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应特别注意:

1)不包括屋面以上的机房水箱间等设备用房、屋顶造型等;

2)有错层时电算信息中的层数是虚假的,不能直接采用;

3)应为同一类别的层数。

例如:

某工程为23层高层建筑;1~5层为商场,6~23层为办公用房。

1~5层商场不能采用表5.1.2,应按规范5.1.2-2-2规定采用,6~23层不能按23层查表(折减系数0.55),应按18层查表(折减系数0.60),计算地下构件时,其楼层折减系数取1~5层的折减系数与6~23层折减系数的加权平均。

3.5其它

3.5.1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技术标准》GB50153-2008的规定,水位不变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而水位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

抗浮验算公式:

Gk/Nwk≥1.05,(式中Gk、Nwk均为标准值)

注意以下事宜:

(1)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时,应要求地勘单位在报告中明确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和设计基准期的抗浮设防水位;

(2)施工图中应有明确的降水要求;

(3)施工阶段停止降水时间,应按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确定,建筑自重应不考虑建筑做法,例如:

基础上的回填土、楼面做法、梁抹灰、后砌隔墙等。

3.5.2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它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值的1.1倍采用。

3.5.3固定隔墙的自重,应考虑门窗洞口进行荷载折减后按恒荷载计算。

3.5.4方案设计时,可参考下列单位楼层面积的平均结构自重值估算结构总重标准值及竖向构件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1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13~15kN/m2

2砌体结构20~22kN/m2

3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14~16kN/m2

4轻钢结构房屋6~8kN/m2

5地下室25kN/m2

3.5.5当建筑平面为矩形时,其风荷载体形系数可按下列原则取用:

当高宽比H/B≤4时,取1.3,高宽比H/B>4时,取1.4.(式中H为建筑物高度,B,L为迎风面宽度).B,L分别为迎风面宽度和长度),其他情况详《高规》附录B

3.5.6挡土墙计算中,地面竖向活荷载一般取5.0kN/m2

 

4材料

4.1梁板钢筋与混凝土强度

4.1.1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30,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由于受力构件采用C25时,钢筋保护层须增大,故不经济,一般很少采用。

4.1.2梁板受力钢筋可采用HRB400、HRB500、CRB600H级钢筋,楼板分布钢筋可采用HPB300级钢筋。

注意目前CRB600H钢筋直径范围6~12mm。

4.1.3吊钩(吊环)采用Q235B级圆钢或HPB300级钢筋,不应采用冷加工钢筋。

4.2剪力墙钢筋与混凝土强度

4.2.1剪力墙分布钢筋宜优先采用采用HRB400级钢筋。

4.2.2剪力墙住宅底部加强区范围,可采用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方法降低剪力墙墙肢轴压比,从而减少约束边缘构件数量,达到节省钢筋用量的目的。

4.2.3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高强度混凝土易开裂。

4.2.4人防地下室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受拉钢筋构造配筋率小。

4.2.5当地下室外墙位于车库内时,非挡土墙施工缝可不设止水条或止水挡板,不用抗渗混凝土。

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室埋深分层确定。

 

5计算分析与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