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8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docx

新文化运动公开课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课前准备

Ⅰ、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可能性和必然性。

(2)结合材料,深入了解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和李大钊及其著作,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或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

(3)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2、学生准备:

学生按兴趣选择题目,分组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

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

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

请同学们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即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断破坏共和。

孙中山等人为维护共和作了不懈的努力。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愈演愈烈。

思想领域里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思想领域里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过渡: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一、《新青年》的创办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回答一: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回答二: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回答三: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回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

[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引导]那么请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我想问的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与尊孔的关系。

这个问题可以留到后面回答。

但有一点就是:

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

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教师小结]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

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经济上: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思想上:

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①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

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

不对。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⑤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讲述]同学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北京大学。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1916年2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

他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实行教授治校,鼓励学术研究,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一个宽广良好的言论空间。

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思想。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他的办学方针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教师讲解]蔡元培的治校方针,实际上为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阵地。

他当了北大校长后就骋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

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

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

因此当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上一节课的教员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员则长袍马褂。

比如辜鸿铭,他讲的是英国文学,脑后却拖着一条辫子,因为他是拥护满清帝制的。

……

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

[教师讲述]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致力于唤醒民众。

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

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

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

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陈独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

”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

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

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

第三,当了解国家与社会经济之关系。

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新国民。

同学们,一个国家,一旦发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么,不论这个文明曾经有过怎样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积弊。

看来,到新文化运动爆发时,不得不承认,我们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

鲁迅说:

“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确实是这样的。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回答一:

“新”是针对旧的。

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

回答二:

新道德应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旧道德应是封建的道德。

回答三:

新文学指白话文,旧文学指文言文。

回答四: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针对的是专制与迷信。

回答五:

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

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

[教师讲述]在辛亥革命之后到五四运动前,原来儒家的纲常名教、封建道德,还是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辛亥革命之前,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