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510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x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青海省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投入低、收益高、污染少、周期短等特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偏低,整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论文围绕青海省门源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查阅期刊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和访谈,在参考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对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Theresearchof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inmenyua

ABSTRACT

Culturalindustryasanemergingindustry,haslowinvestment,highyield,lesspollution,cycleshort,etc,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carryout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hasthevitalsignificance.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ofqinghaiprovincedoorssourcescountyculturalindustryhasmadesomeachievements,butoverallisstillinitsprimarystage,theindustrialstructureislow,theoverallstrengthisnotstrong,thecultureindustryremainstobefurtherdeveloped.Paperaroundthe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ofqinghaiprovincedoorssourcescounty,usingthespecialtycourseoftheoreticalknowledgeandresearchmethods,throughalargenumberofjournals,technicalliteratureandfieldsurveysandinterviews,thereferenceonthebasisofpredecessors'theoryofMenYuancounty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situationanalysis,find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andtheinsufficiency,andtargetedputsforwardfeasibleSuggestions.

Keywords:

MenYuancounty,cultural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1

1.3研究方法1

2.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解释3

2.1文献综述3

2.1.1国外研究现状3

2.1.2国内研究现状3

2.2相关理论解释3

2.2.1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3

2.2.2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4

3.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概况5

3.1门源县简介5

3.2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5

3.2.1经营性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5

3.2.2积极打造文化品牌6

3.2.3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6

3.2.4文艺队伍建设初显规模7

3.2.5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7

4.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9

4.1优势因素9

4.1.1文化多样性优势9

4.1.2地理区位优势9

4.1.3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9

4.2劣势因素9

4.2.1文化企业规模偏小9

4.2.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缺乏10

4.2.3文化资源开发系统性不足10

4.3发展机遇11

4.3.1产业和区域政策扶持11

4.3.2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1

4.4面临的挑战11

4.4.1基础设施落后11

4.4.2区域竞争激烈12

4.4.3缺乏资金支持12

5.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3

5.1打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13

5.2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13

5.3引导培育文化消费市场13

5.4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14

5.5多渠道开展投融资活动14

5.6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撑体系14

6.结论15

参考文献17

致谢1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实现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基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态优势,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各族人民群众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研究目的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投入低、收益高、污染少等特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的研究较少,大部分人都把主要目光都聚集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忽视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因此,统地对县域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促进门源县民间文化的开发、传承与保护,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1.3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实地访谈、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主要采用:

访谈法,走访当地的文化企业以及文化局等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文献收集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为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解释

2.1文献综述

2.1.1国外研究现状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众文化”论争中提出的。

[1]但在早期的研究中,一般把CultureIndustry翻译为“文化工业”的居多。

阿多诺还特别强调,使用“文化工业”这一术语,是为了与“大众文化”相区别。

[2]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文化产业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社会衰退的标志。

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他承认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3]以英国伯明翰大学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产业理论中的悲观主义倾向进行了再思考,他们肯定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还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对没有对文化产业下一个确切的、可接受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产业的经济性逐渐开始显现出来,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也开始转向经济角度。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提出了“两种经济”理论,他认为所有文化产品既有使用价值,也有文化价值。

[4]法国发展经济学家F·佩鲁的研究指出文化因素在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性。

[5]纵观国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

目前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的内涵都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都因研究者的角度以及所在的国家而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在不断延伸。

2.1.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的研究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产业政策调整的进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自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产业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对文化的侵害。

[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术界才开始关注对文化产业的研究。

但是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文化对经济的推动方面去研究的,很少将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去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相应的研究成果。

如孙安民著的《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赵晶媛编著的《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胡惠林、李康化著的《文化经济学》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释。

以上研究为论文写作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尤其是对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是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而有必要对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2.2相关理论解释

2.2.1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的提出是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结果,不同的国家对文化产业有不同的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部等部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文化产业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文化部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通过制作、营销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文化产业包含的范畴也很广,涉及很多个行业类别。

主要有图书出版业、新闻传媒业、广播影视业、动漫业、网络业、表演艺术业、广告业、体育赛事和休闲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

2.2.2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但要准确掌握文化产业的本质,还要理解和区分二者的概念。

文化产业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营性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都具有商品经济的特征。

但是文化事业的运行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服务于大众,以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作为组织发展的目标。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人类文化活动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方面,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忽视一方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3.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3.1门源县简介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的东段,东北与甘肃省接壤,南部邻接大通县,西面与祁连县、海晏县相邻,曾是丝绸之路的南路,是青海省的“北大门”。

地区总面积6902平方公里,总人口15.81万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是多元文化、多民族的汇聚地。

这里是古老黄河文明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融合,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门源县西部是祁连山金牧场和环湖地区海波最高的刚什卡雪峰,中部是中国最美的国家4A级百里油菜花海景区,东部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期间还有卡约、辛店文化遗址。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构成了门源独特的文化流传和浓郁的生活氛围,使门源县拥有发展文化产业弥足珍贵的资源禀赋。

3.2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从整体情况来看,门源县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

门源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国家藏区的政策扶持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并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使文化产业成为门源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3.2.1文化市场活跃,经营性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门源县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和正确引导文化市场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健康成长,现已形成了门类较多、经营种类较为齐全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县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79家,其中,网吧6家,棋牌娱乐31家,歌厅茶艺2家,打字复印13家,图书发行2家,光碟出售18家,印刷企业1家,文化产品企业6家。

如图3-1所示:

图3-1门源县文化企业构成图

2011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0万元,同比增长30%,2012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65万元,同比增长32%,2013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90万元,同比增长38%,门源县文化产业正在形成规模,但还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7]

3.2.2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大力发展节庆经济

举办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是一个城镇对外开放的有效平台的重要载体,并有力的推动着经济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建设。

门源县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门源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经过13年的精心打造,这已经成为一个特色的品牌,它不仅展现了门源县文化发展繁荣的景象,也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也提升了门源的形象。

另外,花海赛马场依托百里油菜花海资源优势,成功举办了两届大型赛马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和赛马爱好者纷纷参赛角逐,使门源的马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

此外,元旦和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2.3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知名度显著提高

门源县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以旅游产品的开发为工作重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能力。

2012年全县接待省内外游客110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旅游收入16820万元,同比增长15.4%,2013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到13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51%;旅游综合收入也达到了22707万元,同比增长35.1%。

[8]如图3-2、3-3所示:

图3-22008年-2013年门源县游客人数变化图

图3-32007年-2013年门源县旅游收入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门源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客流、信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的快速发展。

2013年,门源县旅游固定资产建设的投入是11013万元,较上年相比增长了120%,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基础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游客在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方面的消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各景点门票也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门源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2.4文艺队伍建设初显规模

县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培训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如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还开设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回族宴席曲和眉户戏的培训班。

此外,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创建活动,创建特色文化乡两个、扶持业余文艺剧团两个、组建社火队、秧歌队16支、组建老年文艺队1支、业余老年乐队一支。

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也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3.2.5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文化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门源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回族宴席曲、华热服饰、回族刺绣等,但这些文化优势没能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如虽已建成东旭“高原桃花源”旅游观光基地,但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华热藏族文化,过多了重视了观光功能,忽视了文化的功能。

4.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针对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论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门源县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4.1优势因素

4.1.1文化多样性优势

门源县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突出。

这里有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门源百里油菜花海、乱海子等独具特色的高原旅游资源,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的多样民族宗教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

民间传唱的花儿、回族宴席曲、西滩眉户戏等传统民间习俗和文化艺术资源,与门源县壮阔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也为门源县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2地理区位优势

历史经验表明,便利的交通也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门源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距西宁150千米,距海北州州府驻地西海镇250千米,至兰州市347公里,至甘肃张掖227公里,至甘肃武威127公里。

目前已开辟客运线路16条,每天发往各地的车次30余次。

另外兰新铁路途径门源县,门源火车站也即将建成,这对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门源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8]

4.1.3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

门源县地处西部,长期发展缓慢,开发滞后,客观上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储备了比较丰富的人文资源。

秀美的山川、辽阔的草原、醉人的花海,使人心驰神往,与东部沿海人造景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有利于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合作。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顺利的实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为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可以学习、借鉴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因此就有后来者居上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4.2劣势因素

4.2.1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未能形成文化产业链

近年来,虽然门源县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销售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产业规模仍然很小(见图4-1),发展水平依然较为低下。

图4-1门源县文化产业销售收入图

如图所示:

门源县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的比率依然很小。

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销售收入50万元,同比增长30%,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销售收入65万元,同比增长32%。

2013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90万元,同比增长38%。

较上年相比,虽有所增长,但其在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没有形成产业链,无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文化企业都是刚刚起步,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但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无法形成市场优势和竞争规模,如华瑞藏毯厂,年销量低,未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还有回族刺绣虽有一定的规模,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没有一家能形成“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

文化旅游业也发展迅速,但是旅游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企业经营缺乏与同行业的合作,仅靠单独的旅游企业和单独的旅游景区提供不完整的服务,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导致文化旅游业竞争力弱。

4.2.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缺乏

门源县有15.8万的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门源县现有的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和规律并不了解。

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门源县文化局内只有两人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和规律有所了解,而只有一家文化企业的负责人是学过管理的。

在文化企业中,懂经营,会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人才特别较少,大部分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技能匮乏。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匮乏,严重阻碍了门源县文化经济的发展。

4.2.3文化资源开发系统性不足

门源县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对文化资源进行初级加工,并未深层次的挖掘其文化内涵。

如回族音乐文化旅游,其中比较独特的有回族宴席曲,虽然已经成功的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并没有进行后续的挖掘和宣传,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并不大,特色不够明显。

[12]又如珠固华热藏族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观光旅游方面,并没有进一步挖掘华热服饰的深刻内涵,提升其文化附加值。

门源县的文化经营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从事歌舞娱乐、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网吧等几个档次比较低的门类,,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制作的行业非常少见。

门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当地经济基础以及自然气候的影响,文化资源的开发未形成系统的产业格局,这都是在今后的文化发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4.3发展机遇

4.3.1产业和区域政策扶持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政策举措,并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下发,不仅在政策上给予西部地区特殊的支持和倾斜,而且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安排部署。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可以使门源县的文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青海省在全省文化发展改革大会上通过《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名省的意见》,提出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发展战略,[9]海北州《关于加快文化发展改革建设文化名州的意见》,为海北州的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优惠。

4.3.2文化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县域文化和县域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

[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文化消费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3.3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各层次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这为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彼此间对文化的了解。

[11]门源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回族宴席曲”、“华热服饰”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不仅对当地,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乃至于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的价值和魅力应该在这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中体现。

4.4面临的挑战

4.4.1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青海省门源县地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文化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对于西宁、海东等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宾馆只有6家,景区帐篷度假村服务场所8家,农家乐接待点也仅有35家,在旅游旺季,根本无法为大规模的游客群体提供服务。

此外,很多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就是因为交通不便,通达性较差,导致游客不愿意前往。

基础设施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门源县文化产业体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定型之一。

表4-1门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

单位

2011以前

2012年以前

2013年

旅行社

0

1

3

旅游景点

5

7

10

旅游星级饭店

3

6

7

其中:

三星

1

3

5

二星

2

5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