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1266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docx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总结报告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工程

施工总结

1、K12+935盖板暗涵简介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KT-1标段一工区内的所有涵洞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我标段一工区选定了K12+935钢筋砼盖板暗涵作为一工区盖板暗涵的首件施工项目。

该盖板暗涵,进口形式为一字墙,出口形式为八字墙,孔数-孔径为1-4.0×4.5m。

中心桩号为K12+935,交角90°;涵洞全长34.500延米,基础采用条形扩大基础。

2、施工投入的资源配置

2.1、人力资源配置

参加本涵洞施工的主要人员

姓名

职务

职责

童意

工区副主任

负责现场的施工协调与管理

王春涛

副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负责技术交底和技术指导

郭冰战

质检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

张建春

检测工程师

负责施工的试验检测

徐懿

测量工程师

负责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郭继文

专职安全员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史茹斌

路基工程师

负责现场的路基、涵洞施工

2.2、本涵洞施工投入的机械设备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制造时间及

生产厂家

使用年限及

状况

进场日期

挖掘机

ZX210H

1

2009年日本

良好

2011.05

强制式拌合机

L500

2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砼运输车

MR-60S

2

2008年辽宁

良好

2011.05

自卸汽车

STR1491

3

2009年北京

良好

2011.05

电焊机

通用500

1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钢筋弯曲机

QW-40

1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钢筋切断机

JW4

1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砂轮机

ST-250

1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砼振动棒

B-11

4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压路机

YZ12C

1

2009年湖南

良好

2011.05

发电机

300GF-W

1

2010年江苏

良好

2011.05

蛙式冲击夯

LB25B

1

2010年山东

良好

2011.05

汽车吊

QY30

1

2008年中国

良好

2011.05

3、涵洞基础及下构施工方案

3.1、涵洞基础施工

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下部构造的施工顺序为:

分项开工报告审批→基础放线及开挖→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同步盖板预制→转运盖板→安装盖板→翼墙施工→台背回填。

本涵洞开工报告于2011年7月10日报批,于2011年7月20日开始施工。

3.1.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结合涵台底部所处的位置、开挖深度等情况定出开挖的边坡坡率,并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当在原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开挖临时涵洞并保证水流正常进行。

3.1.2、基坑开挖及验收

涵洞基础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如动荷载过大则需增宽护道。

基坑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本涵洞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不小于400KPa),如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需上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进行商讨,必要时进行变更;如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基底是否满足排水要求,经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3.1.3、基础施工

(1)、钢筋加工与安装

基础钢筋在K8+700钢木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后,运输到涵洞施工现场绑扎成型。

钢筋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施工。

(2)、模板加工及安装

在基础钢筋施工完成后,进行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组合模板(0.9m×1.5m)拼制而成,成品经检验合格后使用,模板固定采用拉杆和支架联接固定,模板做到横平竖直,模板加工及安装在使用前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钢模板使用前进行除锈、磨光处理。

、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并按照每4~6米预留一道沉降缝(缝宽2cm)。

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同时预埋PVC管,以保证拉杆能够取出。

③、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④、在模板安装的同时注意预埋涵台钢筋,并用拉杆固定牢固,防止钢筋在浇筑砼时发生偏移。

(3)、砼的拌制、运输和浇注

试验室试配砼配合比是以骨料表面干燥时计算的理论配合比。

工地进行砼拌制施工时,试验室根据砂、石骨料的实际含水量换算成实际施工拌制的材料用量配合比(以质量比计),以配料通知单通知现场执行。

随着天气的变化,砂、石含水量常有变化,为了稳定砼中的水灰比,保证砼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测定砂、石的含水量,因下雨或其他原因致含水量发生变化,必须立即测定。

拌和混凝土上料顺序为:

砂、石、水泥、水。

混凝土在拌和楼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间断搅拌以增强其和易性和流动性,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离析。

对于已离析的混凝土,必须经过拌和站的二次拌和后方能使用。

否则,禁止使用。

混凝土采用泵送直接入仓,浇筑采用要分层法,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为使上下层成为整体,浇筑上层时插入式振捣棒应插入到下层一定深度,同时下层砼须保持一定的塑性,因此规定须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以前浇筑完成上层砼。

砼浇筑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应尽可能连续进行,若遇到停电、搅拌机故障、下雨等意外时,间断时间超过已浇筑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重塑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4)、墙身台帽施工

在基础混凝土终凝后,便进行墙身、台帽钢筋的绑扎,绑扎钢筋时注意钢筋在伸缩缝处断开,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便安装墙身模板和台帽模板,验收合格后便浇筑砼,具体施工方法同前。

5、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做好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凡需隐蔽的工序完成之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项目部设质量检验工程师和专职质检员跟班检查验收。

每道需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监理工程师对即将覆盖或掩盖的任何一部分工程进行检查、检验以及任何部分工程施工前对其基础进行检查。

5.1、检测、试验手段和措施

⑴、现场取样、送样及时,试验室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

⑵、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

⑶、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工作。

⑷、建立检测设备的使用。

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损坏或认为检测精度不合要求时,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标定。

⑸、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的公证性。

⑹、严格检验程序和试验程序。

⑺、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6、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单侧墙身采用一次性水平分层浇筑,这样对混凝土拌和站的拌和能力、混凝土运输罐车的运输以及混凝土汽车输送泵的泵送要求高,压力大。

(2)、单侧墙自左向右一次性浇筑,沉降缝的垂直度难于保证。

(3)、对涵台墙身的钢筋保护层实测,左侧墙身共检查41个点,合格33点,合格率80%;右侧墙身检查了34个点,合格31个点,合格率91%(详细检测结果见表1)。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涵洞墙身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cm,允许误差为±1cm,并且当全部保护层合格率达到85%以上时,视为合格。

根据所测结果,保护层基本满足要求。

(4)、使用的1.5米×0.1米钢模局部出现不平整和错台。

(5)、拆模后,墙身表面局部有修饰现象。

(6)、养护措施不到位。

(7)、拆模后沉降缝未及时处理和刷沥青(包含基础)。

7、下步施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1)、在浇筑涵洞墙身混凝土时,拌和站全负荷运转以保证供应混凝土的浇筑,如若需要,还可协调临近拌和站供应混凝土;在原有3台9m3混凝土运输罐车的基础上,再增加3台,使其达到6辆;同时再增加一台备用混凝土汽车输送泵,加上原有的一台,总共2台。

这样可以保证大面积混凝土的不间断浇筑。

(2)、对墙身混凝土浇筑,采取分节施工,以保证沉降缝顺直。

(3)、我部在以后的涵洞墙身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及驻地办指令要求施做钢筋保护层,采购经驻地办批准的70MPa专用砂浆垫块进行支挡,支挡间为1m×1m,使所有涵洞身钢筋保护层都达到合格。

(4)、在今后的涵洞施工将模板换成1.5米×0.9米的模板,以保证拆模后墙身无明显错台和不平整。

(5)、出现修饰的问题主要是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均匀,以致拆模后墙身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状态,再用水泥浆处理的结果。

我们在以后涵洞施工之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质量交底,增强质量意识,并在施工中采用大块模板,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严防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6)、在涵洞基础及墙身混凝土浇筑之后,立即对其表面用土工布进行覆盖,绑牢扎紧,并派专人24小时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与均匀,养护期不少于7天。

(7)、在混凝土7天养护结束后,及时对沉降缝进行处理,并在基础和墙身临土面涂刷沥青。

8、综合评价及总结

通过K12+935盖板涵首件工程墙身的施工过程来看,我工区所确定的涵洞墙身整体式浇筑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下步计划采用分段分节浇筑以满足沉降缝的顺直,以利混凝土连续浇筑、振捣密实和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通过首件的施工,使全体涵洞施工队伍加深了对涵洞墙身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质量意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具体措施见第7条的--下步施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措施施工,并继续改进和优化,发挥首件的优点,坚决杜绝在首件工程出现的问题再次发生。

同时,通过对K12+935盖板暗涵基础及墙身混凝土成品的检测(倾斜度、外观尺寸、平整度检测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其合格率均为100%),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各项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

自检评价意见虽为合格工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后续施工中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优质高效地完成所有涵洞的施工。

 

表1K12+935盖板暗涵左侧墙身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部位

设计值

允许误差

实测厚度(cm)

合格率

(%)

左侧

墙身

4cm

±1cm

4.5

4.6

4.6

4.6

4.6

4.4

80

4.2

5.1

5.0

5.1

4.5

5.5

4.2

3.4

3.9

5.9

4.9

5.3

2.2

2.1

4.6

4.8

3.8

4.2

4.1

4.6

5.0

4.7

4.5

4.5

4.2

4.6

3.7

5.5

4.9

2.4

4.5

4.9

5.0

4.8

3.9

检测:

复核:

日期:

 

表2K12+935盖板暗涵右侧墙身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部位

设计值

允许误差

实测厚度(cm)

合格率

(%)

右侧

墙身

4cm

±1cm

3.9

5.0

5.2

5.3

3.4

4.3

91

4.7

4.6

4.2

4.4

4.0

4.5

4.0

4.5

4.8

4.8

4.1

4.5

4.2

4.4

4.7

4.4

4.7

4.4

4.4

4.7

4.4

4.4

4.8

4.0

2.7

4.8

4.1

3.8

检测:

复核:

日期:

表3K12+935涵洞基础及下部构造倾斜度一览表

序号

部位

允许偏差

实测值

部位

允许偏差

实测值

1

左侧

墙身

≤0.5mm/m

0.3

右侧

墙身

≤0.5mm/m

0.2

2

0.1

0.2

3

0.2

0.1

4

0.5

0.4

5

0.4

0.5

检测:

复核:

日期:

 

表4K12+935涵洞基础及下部构造尺寸实测值

部位

设计值

允许误差

实测值

基础长度

34.500m

±15mm

34.516

34.507

34.486

34.489

34.508

基础宽度

2.200m

±15mm

2.202

2.187

2.192

2.205

2.209

墙身宽度

1.200m

±15mm

1.205

1.194

1.198

1.203

1.200

内径宽

4.000

±15mm

3.987

3.990

4.002

4.005

4.006

检测:

复核:

日期:

 

表5K12+935涵洞基础及下部构造平整度实测值

项目

允许误差

实测值

平整度

5mm

2

0

1

3

4

0

1

1

2

3

检测:

复核: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