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2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1
1.编制依据5
1.1施工合同5
1.2施工图纸5
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5
1.4应用的主要法规6
1.5其他6
2.工程概况7
2.1各参建方基本情况7
2.2工程基本情况7
2.2.1设计标准7
2.2.2建筑限界8
2.2.3轮廓内设计8
2.2.4隧道结构设计9
2.2.5隧道防排水设计10
2.2.6隧道路面设计10
2.3工程建设地点特征13
2.3.1地形地貌13
2.3.2气候、气象13
2.3.3水文条件13
2.3.4地质结构14
2.3.5地震效应评价18
2.4施工现场条件18
2.4.1交通便道条件18
2.4.2现场临水、临电18
2.4.3现场周边地下管线情况18
2.4.4现场周边建筑情况18
2.5主要工程数量19
2.5.1隧道土建工程数量表19
2.5.2隧道机电工程数量表22
3.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23
4.施工部署25
4.1施工管理目标25
4.1.1工期管理目标25
4.1.2质量管理目标26
4.1.3安全管理目标26
4.1.4绿色施工管理目标26
4.1.5技术管理目标26
4.1.6成本管理目标26
4.1.7BIM应用目标27
4.2组织机构27
4.2.1组织机构图27
4.2.2岗位职责29
4.3总体施工部署34
4.3.1总体施工思路34
4.3.2总体施工顺序37
4.4主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42
4.5劳动力配置计划44
4.6主要材料进场计划47
4.7施工进度计划47
4.7.1总进度计划47
4.7.2主要节点计划48
5.施工准备48
5.1技术准备48
5.1.1技术文件学习、培训、交底48
5.1.2施工方案编制计划48
5.1.3试验、检测计划49
5.2施工现场准备51
5.2.1施工临建准备51
5.2.2施工临水、临电准备51
5.2.3现场其它准备51
6.施工总平面布置52
6.1现场情况说明52
6.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2
7.主要施工方法52
7.1洞口及明洞施工方法54
7.1.1施工工艺54
7.1.2主要施工要点54
7.2洞身开挖施工方法55
7.2.1施工工艺55
7.2.2主要施工要点56
7.3超前支护施工方法58
7.3.1洞口长管棚施工方法58
7.3.2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60
7.3.3超前锚杆施工方法62
7.4初期支护施工方法62
7.4.1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方法62
7.4.2砂浆锚杆施工方法63
7.4.3药卷锚杆施工方法64
7.4.4钢拱架、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66
7.5中隔墙施工方法67
7.6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法69
7.6.1防排水设计69
7.6.2地表防排水施工70
7.6.3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施工70
7.6.4隧道结构衬砌防水施工70
7.6.5洞内路面防排水施工71
7.7洞身二次衬砌施工方法72
7.7.1施工工艺72
7.7.2主要施工要点72
7.8隧道路面及附属构筑物施工75
7.8.1隧道路面施工75
7.8.2洞内附属构筑物施工79
7.9隧道监控、量测方法79
7.9.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79
7.9.2控制测量80
7.9.3围岩监测81
7.10特殊条件施工处理方法84
7.10.1断层、破碎带施工措施84
7.10.2突水处理措施84
8.主要管理措施85
8.1进度管理措施85
8.1.1工程进度管理体系85
8.1.2工程进度管理制度86
8.1.3工程配套保证计划89
8.2质量管理措施90
8.2.1质量目标90
8.2.2质量保证体系91
8.2.3质量管理计划91
8.2.4质量管理制度92
8.2.5质量控制要点及重点94
8.2.6质量创优计划96
8.3技术管理措施97
8.3.1技术管理体系97
8.3.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管理98
8.3.3技术交底管理98
8.3.4试验管理99
8.3.5技术资料管理99
8.3.6BIM管理99
8.4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100
8.4.1安全管理目标及体系100
8.4.2安全管理制度100
8.4.3安全资料管理102
8.4.4安全管理措施102
8.4.5应急救援预案113
8.5消防保卫措施119
8.5.1消防保卫目标119
8.5.2消防责任制120
8.5.3现场消防保卫情况120
8.5.4消防保卫工作内容120
8.6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123
8.6.1雨季施工措施123
8.6.2冬季施工措施124
8.6.3暑期高温施工措施124
8.7绿色施工措施125
8.7.1绿色施工目标125
8.7.2绿色施工组织机构127
8.7.3绿色施工实施措施127
8.8CI管理措施130
8.9降低成本措施135
附表一隧道施工总进度计划附图一隧道平面及周边现状图附图二隧道北洞口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三隧道南洞口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四隧道临水平面布置图附图五隧道临电平面布置图
附图六隧道横断面水、电、风布置图
1.编制依据
1.1施工合同
表1.1-1
序号
合同
编号
签订日期
1
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工程
BT模式项目协议书(工程量清单计价)
/
2015.03
1.2施工图纸
表1.2-1
序号
图纸名称
编号
出图日期
1
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工程
凤凰山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
2017.02
2
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A】
NLT1016-SZ1-014
2017.01
3
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项目
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
/
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表1.3-1
类别
序号
名称
编号或文号
国家
(GB)
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
/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
9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工程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5
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85-2012
11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903-2013
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2014
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2011
行业标
准
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2004
类别
序号
名称
编号或文号
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JTG/TF60-2009
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4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12-2015
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
CJJ1-2008
6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19
7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范》
JTGF90-2015
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9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其它
1
《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CECS370-2014
2
《隧道运营场所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T4277-2016
1.4应用的主要法规
表1.4-1
类别
序号
法规名称
编号
国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国家主席令第15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家主席令第22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第70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国家主席令第91
号
5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6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7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质【2009】87号
1.5其他
表1.5-1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企业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2
企业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
3
企业
公司质量手册
/
4
企业
公司安全手册
/
5
企业
中建一局集团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A类
/
95925
2017-07-2403:
10:
34
--------------------------------------------
“95925”设置的“Marked”
2.工程概况
2.1各参建方基本情况
表2.1-1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工程
为宇路北延伸段凤凰山隧道工程
2
工程地址
景德镇市珠山区
3
建设单位
景德镇陶阳置业有限公司
4
勘察单位
江西省九一五工程勘察院
5
设计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
监理公司
江西省赣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
质量监督
景德镇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8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9
合同范围
隧道土建工程、隧道机电预埋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具体工作内容
根据本项目施工图纸及甲方下达的指令为准。
2.2工程基本情况
本工程为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工程凤凰山隧道工程,位于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配套路网建设项目为宇路北延伸段中段,穿越凤凰山。
隧道起点里程
(AK0+615.000),终点里程(AK1+050.000),隧道总长435m,为双洞单向交通连拱隧道,隧道位于直线段内,大致呈南北走向。
凤凰山隧道整段位于1.69%的下坡段。
2.2.1设计标准
本隧道内道路设计等级同为宇路道路设计等级,详下表:
表2.2-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等级
1
道路等级
等级
次干路
2
荷载等级
等级
中等交通
城-A级
3
路面结构
/
沥青路面
4
设计行车速度
Km/h
40
5
车道数
/
双向四车道
行车道宽度
m
3.5
路缘带宽度
m
0.25
停车视距
m
40
道路净空
m
≥5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g
0.1
2.2.2建筑限界
表2.2-2
项目
净宽
净高
行车道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侧向宽度
检修道
/
13.25m
5.0m
3.5m×2
4.5m
0.25m+0.25
m
0.5m+0.75m
其中:
(1)隧道路面横坡(正常路拱):
单向坡-2%(直线段)。
(2)隧道内最大纵坡规范要求:
±3%;最小纵坡:
±0.3%。
本隧道设计为:
-1.685%。
(3)隧道防水等级:
一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8。
图2.2-1隧道建筑限界图
2.2.3轮廓内设计本工程隧道内轮廓断面满足功能要求,受力均匀、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隧道技术
标准、线形指标、超高设置、运营设施、隧道规模、交通量及组成等拟定统一的内轮廓断面形式。
采用综合管廊分设方案确定隧道内轮廓隧道左右洞非机动车道下分别设置内空高
234cm,宽252cm综合管廊空间,采用双连拱隧道方案,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2.2-2隧道轮廓内设计图
2.2.4隧道结构设计
(1)衬砌设计隧道洞身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即以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
钢拱架等组成的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衬砌型式,主要包括以下:
1)初期支护:
Ⅲ、Ⅳ、Ⅴ级围岩地段由工字钢拱架、径向系统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
工字钢拱架用Φ22纵向钢筋连接,并通过系统锚杆、锁脚锚杆将工字钢拱架与围岩形成整体受力;径向系统锚杆尾部垫板与钢筋网焊接为一体,并与围岩密贴,通过喷射混凝土将锚杆钢筋网形成锚喷支护与围岩整体受力。
2)二次衬砌:
Ⅲ级围岩地段采用素混凝土,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间应根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尽可能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
(2)超前支护设计本隧道为双车道隧道,开挖宽度较大,针对各种地形地质情况设计采取了强有力的
超前支护措施进行超前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主要包括以下:
1)洞口长管棚:
采用节长3m、6m的Φ108×6mm热扎无缝钢管,环向间距50cm,丝扣连接。
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120°范围,管心与衬砌设计外轮廓线间距大于30cm,在直线段平行路面中线布置;为保证钻孔方向以及成洞面稳定,在暗洞衬砌外设置了长2.0m、厚80cm的C25型钢筋混凝土套拱,套拱另设置3根I14工字钢起定位孔口管作
用,避免浇注混凝土时导致孔口导向管移位。
长管棚施作完成后方可进洞开挖;
2)超前小导管:
通过超前小导管的挑抬作用可以为呈碎块状及粘结相对较好的土状围岩后续初期支护的施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安全保护;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m的热扎无缝钢管;
3)超前锚杆:
主要用于呈大块状围岩,在掌子面超前施作超前锚杆后,通过超前锚杆的锚、栓、抬作用加固拱部大块状围岩为后续初期支护的施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安全保护,锚杆采用直径22mm,长3.5m的Φ22钢筋,环向间距约40cm;
4)双层小导管:
主要用于围岩破碎程度高,且粘结强度低、呈松散状的全风化围岩或土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无法达到稳定拱部围岩的情况,也适用于发生大坍塌时,对坍塌段塌孔内松散体进行加固。
双层小导管由超前小导管和超前注浆管组成;超前小导管在临近开挖轮廓线附近形成简单隔断后,再通过超前注浆管超前注浆加固拱部围岩
(或坍塌孔内松散体),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本隧道主要衬砌、支护形式及相关参数见表2.2-3。
2.2.5隧道防排水设计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衬砌防水:
暗洞段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防水层由300g/m2无纺土工布和1.2mm厚EVA防水卷材组成,采用无钉工艺铺设。
衬砌防水中引入分区防水的概念,即每模二次衬砌为一个防水分区,施工缝和沉降缝处设背贴式止水带,其连续、突出的止水肋能深深嵌入二次衬砌混凝土中,即使防水板存在渗漏,地下水也不会在二衬与防水板间大范围流动,只有二衬与防水板在同一区域漏水时,隧道结构才会产生漏水现象。
分区防水一方面使衬砌渗漏几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又使得衬砌漏水位置与防水板的漏水位置相对应,有利于后期整治。
防水板敷设范围为自拱顶部至边墙下部纵向引水管。
2.2.6隧道路面设计
洞内路面均采用为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路面结构为:
4cm阻燃反光(AC-13)
+6cm(AC-20C)(沥青混凝土面层)+1cm厚SBS改性沥青土工布粘结封层+23cm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不得低于5.0MPa)+15cmC20混凝土基层
+12cmC20混凝土整平层(无仰拱段设)。
表2.2-3
衬砌类别
S1
S5a
S4a
S4b
S3
S5b
SZD5
SZD4
SZD3
JCD
适用范围
明洞段
V级围岩洞口段
Ⅳ级围岩
Ⅳ级围岩
Ⅲ级围岩段
V级围岩一般地段
中导洞V
级围岩段
中导洞Ⅳ级围岩段
中导洞Ⅲ级围岩段
侧导洞围岩衬砌段
洞口段、
浅埋段、围岩破碎
洞口段、
浅埋段、围岩破碎
段
段
辅助措施
长管棚
长管棚、
超前小导管、双层小导管
长管棚、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
超前小导管、双层小导管
超前锚杆、锁脚锚杆
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
/
初期支护
喷射
设置部位及厚度
/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边墙
砼
(cm)
墙26cm
墙22cm
墙22cm
墙20cm
墙26cm
墙14cm
墙12cm
墙10cm
12cm
钢筋
钢筋规格
/
Φ8
Φ8
Φ8
Φ8
Φ8
Φ8
Φ8
Φ8
Φ8
HPB300
设置部位
/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边墙
网
墙
墙
墙
墙
墙
墙
墙
墙
网格间距(cm)
/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20x20单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锚杆
设置部位
/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拱部及边
墙
边墙
长度(m)
/
4
3.5
3.5
3.5
3.5
2.0
2.0
2.0
2.0
间距(环向cm×
纵向cm)
/
60×100
80×100
100×100
120×120
80×100
120×80
120×100
120×120
120×80
钢架
规格
/
20b工字
钢
16工字钢
16工字钢
14工字钢
20a工字
钢
14工字钢
14工字钢
/
14工字钢
设置部位
/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拱部及边
/
边墙
墙
墙
墙
墙
墙
墙
墙
纵向间距(cm)
/
60
80
100
120
80
80
100
/
60/80
预留变形量(cm)
/
10
8
8
5
10
/
/
/
/
二次衬砌
拱墙厚度(cm)
60
55
55
55
55
55
/
/
/
/
仰拱厚度(cm)
55
55
55
55
55
55
/
/
/
/
2.3工程建设地点特征
2.3.1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陶溪川园区周边,周边分布有凤凰山,无现状水系。
实地勘察场地原始地貌多为山地,局部为拆迁区,施工期间场地未平整,地面起伏较大,场地平均高程为63.08m。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属杨子准地台(一级)江南台隆(二级)九岭—高台山(八字脑)台拱(三级)的东段,为四级构造区的高台山穹断束区。
拟建场地未见有明显的新活动构造通过,但在凤凰山存在褶皱构造,现状铁路处存在一条断层带;地形地貌中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2.3.2气候、气象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根据
1981-2010年最新气象数据,景德镇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
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41.8℃(1967年8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63年1月13日)。
景德镇春季气候多变,时冷时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阴雨连绵;前夏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出梅后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且湿度较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耐;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
2.3.3水文条件
勘察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隧道基本在基岩中穿过,地下水的迳流均在节理裂隙中进行。
IV级围岩主要为强风化千枚岩,节理裂隙极发育,且呈张开状,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小股状涌水;III级围岩主要为洞身强风化千枚岩或中风化千枚岩,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呈张开状,隧道开挖过程中雨季会产生滴状渗水。
在隧道的不同地段,由于岩石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渗透性、含水层厚度的不同,涌水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隧道涌水量并非平均分布。
特别是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部位,与岩体较完整的地段相比,涌水量将有明显增大,甚至有一定程度突水的可能。
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靠大气降水,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涌水量也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计算表明,开挖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涌水量将逐渐减
少,特别是在前90天内衰减很快。
2.3.4地质结构
根据拟建凤凰山隧道钻孔所揭露的地层显示,施工区域所处地质岩层主要为全~中风化千枚岩,凤凰山隧道基础采用强风化千枚岩为浅基础持力层。
隧道附近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表现为褶皱运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区域稳定性较好。
(1)不良地质情况:
隧道纵线发现2条疑似断层破碎带,编号分别为:
F1、F2,位置详图2.3-1、图2.3-2、图2.3-3。
(2)隧道北洞口地质结构隧道进口端(K0+620)洞口覆盖层厚度小,岩体破碎。
根据钻孔揭露,全风化千枚
岩,风化呈硬土状,厚约2.5m;强风化千枚岩层厚度一般15.0m,节理裂隙极发育。
边坡开挖后表层易发生崩塌、掉块;
(3)隧道南洞口地质结构隧道出口端(K1+000)洞口前填方厚度大。
洞口覆盖层厚度小,岩体破碎。
根据
钻孔揭露,全风化千枚岩,风化呈硬土状,厚约2.0m;强风化千枚岩层厚度24.0m-41.0m,节理裂隙极发育。
边坡开挖后表层易发生崩塌、掉块;
(4)隧道内围岩结构隧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