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78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正银鲫及养成.docx

方正银鲫及养成

方正银鲫及养成

方正银鲫,与普通鲫统称为鲫鱼、鲫瓜子(东北)、喜头(湖北)、鲋鱼、寒鲋(台湾)、鲫仔(闽南)、鲭(古名)等。

方正银鲫原产地为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该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鲫种,银鲫亚种。

方正银鲫与分布在前苏联欧洲地区和日本的单性型银鲫(只有雌鱼,没有雄鱼)不同,它具有雌、雄两性,且两性的染色体数和核型都相同,是世界上仅有的两性型三倍体银鲫种群,以营雌核发育繁殖后代。

银鲫分布于整个西伯利亚的太平洋水系中。

流入咸海各河川的下游也有此鱼。

在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龙凤山水库等湖泊、水库和内蒙古的达费湖、贝尔湖都分布与方正银鲫相同的两性型三倍体种群,而在松花江、黑龙江、嫩江等水体仅是三倍体的单性型种群。

方正银鲫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易饲养等优良品质。

在长江流域至珠江流域,养殖周期为一年,当年可养成体重0.15~0.4千克的商品鱼;在北方地区,则需要养殖两年,体重可达到0.2干克。

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鲜肉粗蛋白含量为17.6%左右)和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5%)。

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商品鱼类中的上品。

目前,方正银鲫的市场售价为20~3O元/千克,是水产品市场颇受欢迎的商品。

方正银鲫从1975年以来,已在全国推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面积达到40多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1/15公顷,下同),经济效益达亿元以上。

由于该鱼具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为保存方正银鲫原种,1991年12月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建立国家级方正银鲫原种场。

1997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原种。

一、外部形态特征

体型短,体高而侧扁。

头小,吻钝,口端位,下唇厚,唇后沟仅限于口角。

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

背鳍具有硬棘,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

胸鳍不达腹鳍。

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

鱼体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深银白色,体侧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

二、生活习性

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是一个富营养型中型丘陵水库,位于黄泥河上游,1965年建成,集水面积175平方千米,总库容600万立方米,实际养鱼水面4050亩,多年年平均积温为2500~2600℃,全年无霜期为120~130天,冰封期为150天左右。

库区最高水温31℃,最低水温为0.1℃。

明水期透明度偏低,平均为39.3厘米。

pH值6.79,溶解氧9.28~12.8毫克/升之间。

总硬度平均为81.42毫克/升,总碱度在0.55~6.1毫克/升。

矿化度平均72.92毫克/升,阳离子中钾钠离子含量高,其重量比占47%,阴离子中重碳酸盐重量比占69.1%。

因此该库水质属CCaI型。

库中浮游生物极为丰富,生物量平均为17417毫克/升,以蓝藻门种类数量和轮虫数量最多。

底栖生物多,平均生物量为48.75克/米2。

水生植物丰富,以沉水植物为主,分布在水深0~1米的沿岸带,生物量为0.55千克/米2。

栖息鱼类主要是银鲫和狗鱼。

方正银鲫在这样优越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和繁殖,它和其他银鲫一样。

属典型的底牺鱼类。

春季,水体解冻,水温上升,它从水库的深水区(越冬场)进入浅水区,强力摄食,4月中下旬或5月初开始产卵繁殖;整个夏天,它和子代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中生活,特别是黄泥河上游,由林区随雨水带入有机质的浅水区,这里浮游生物丰富,聚集着大量的幼鱼;秋季,进人9月中下旬,生活在浅水区的银鲫开始回到深水区过冬。

在越冬中,它们聚集在一起,集群过冬,集群有利于抵御低温。

银鲫可生活在盐碱水域,但对偏酸性的草炭水域不适应。

它们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不严格,在几乎测不到溶氧的水中,仍能活着。

因此,北方的许多浅水湖泊、水库因溶解氧不足,没有其他鱼类生存,而鲫鱼成为主产鱼类。

双凤水库实际是一个鲫鱼和狗鱼型水库。

三、食性

(一)仔、稚鱼的食性

(1)全长5.5~7毫米的仔鱼,其食物主要是轮虫、小型枝角类和单细胞藻类。

(2)全长7~10毫米的仔鱼,以桡足类的无节幼体为主。

(3)全长10~12毫米的仔鱼,食物中出现摇蚊幼虫和腐屑。

(4)全长12~14毫米的稚鱼,主要食物为低等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许多单细胞藻类和腐屑的分量增加。

(5)全长12~20毫米稚鱼,食物中以植物性食物和腐属为主,并含有相当多的摇蚊幼虫和低等甲壳动物。

(6)全长21~29毫米的稚鱼,以植物和腐屑为主。

(7)全长29~38毫米的稚鱼,再次转变为摄食浮游生物。

(8)全长40毫米的幼鱼,食物成分与成鱼相似。

(二)成鱼食性

成鱼的主要食物是腐屑和藻类。

方正银鲫不同季节的食物成分也有所变化,春、夏、秋季植物性种类出现率较高,而在秋季动物性种类逐渐增高,冬季肠中也充满食物。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方正银鲫的肠道中商品饲料占主要成分。

四、生长特性

方正银鲫生长很快,各龄组的生长速度明显超过其他水域银鲫和鲫的生长,尤其在第3年至第5年之间,它的生长表现出如下特点:

(1)3龄以前,每年的生长几乎比前一年快1倍,4龄达到最佳生长值,5龄以后生长明显减慢。

(2)与一些水体(龙凤山水库、五大连地、镜泊湖、达费湖、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的银鲫比较,2龄以前生长相似,但3龄以后该鱼生长明显加快,大大超过这些水体同年龄鱼的生长值。

如方正银鲫的3龄鱼体长相当于龙凤山水库的4龄鱼,五大连池、镜泊湖、嫩江和松花江的5龄鱼;方正银鲫的4龄鱼体长超过龙凤山水库、达赉湖、嫩江、松花江、兴凯湖的6龄鱼。

(3)与莲花泡、扎龙湖等水体鲫鱼比较,方正银鲫鱼的生长从玉龄开始就超过两个湖鲫鱼生长值的1倍以上,表现出该鱼明显的生长优势。

(4)方正银鲫第2年开始性成熟,体长在9厘米左右,但与其他鱼类不同的是,其性成熟后继续表现生长优势,一直维持到5龄以后。

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

方正银鲫在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放养密度、生长期有密切关系。

在上海地区,池塘养殖方正银鲫和异育银鲫,当年鱼个体重可达到0.15千克;在外荡养殖,体重可达到0.3千克。

在湖北,池塘套养异育银鲫(因方正银鲫雄鱼很少,都用鲤鱼雄鱼精子人工授精),亩放更花鱼种80尾左右,当年个体重可达到0.2~0.25千克;池塘主养,亩放夏花鱼种1000尾左右,当年个体重可达到0.15千克左右;湖泊放养,当年个体重也可达到0.15千克。

在湖南和广东,池塘养殖当年个体重可达到0.3~0.4千克。

而在北方,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养殖方正银鲫或异育银鲫,池塘套养,亩放夏花鱼种100尾左右,当年个体重可达到0.10干克;池塘主养,则能培养50克左右的鱼种,需两年养成。

由此可见,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方正银鲫可当年养成,养殖周期一年。

方正银鲫南移后的生长快,并不是它的遗传特性有所改变,而是由于生长时间延长的结果。

五、养成

(一)池塘养殖

池塘成鱼养殖,在北方地区,以养殖方正银鲫为主。

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则主要养殖异育银鲫。

这是由于前面提到的,方正银鲫群体中雄鱼很少,很难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而鲤鱼雄鱼的精液量很大,几尾、几十尾就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同时,异育银鲫都为单性,同龄雌鱼体重要比雄鱼高15%左右。

因此,养殖异育银鲫可提高产量。

笔者认为,方正银鲫和异育银鲫生长相似,这是多年反复试验的结果。

目前,各地池塘养殖成鱼的方式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为三种,即池塘主养、鱼种池套养和成鱼池套养。

这些养殖方式所要求的池塘条件(如面积、清塘、消毒、施肥等)和日常管理与鱼苗、鱼种和亲鱼培育等条件基本相似,这里不再重述。

但作为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想获得高产稳产,根据实践,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面积适中,以5~10亩为好;池水较深,一般在2~2.5米;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堤坝较高、较宽,池底平坦,不渗水,洪水不淹,便于操作,并有一定的面积种植饲料作物。

如鱼池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加以适当改造。

1、池塘主养

根据亩产指标及规格要求,有三种放养方式:

(1)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4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可达到0.2千克以上,平均亩产350千克左右。

(2)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5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在0.18千克左右,平均亩产500干克左右。

(3)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6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可达到0.16千克,平均亩产450千克左右。

2、鱼种池套养

一般在每亩鱼种池中套养银鲫夏花鱼种100~120尾,四大家鱼鱼种按常规密度放养。

这种养殖方式对银鲫不单独投饵,也不需要其它投入,经饲养150天左右,每亩可增收银鲫20~25千克,平均个体重可达0.25千克左右,而且不影响地中家鱼鱼种的生长和出池规格。

湖北曾在鱼种池中每亩套养80、100尾个体重4.35克和11.3克银鲫的养殖试验(鲢鱼的放养量为每亩3000~3500尾,另加5%~10%草鱼和团头鲂)。

饲养150天,银鲫放养尾重4.35克,出池时平均个体重为0.16~0.23千克之间,月平均增重45.7克/尾,成活率为95.8%,亩产分别为14.7干克和17.45千克。

另一组银鲫放养尾重为11.3克,出池时平均个体重0.22~0.28千克,月平均增重59.67克/尾,成活率为92.8%,亩产分别为20.1千克和23.7千克。

两组试验的家鱼种的回捕数量都是3000尾左右,鱼种规格达到12~15厘米。

3、成鱼池套养

这种养殖方式,类似于鱼种地套养,每亩成鱼池套养银鲫100~120尾,放养规格6厘米以上,饲养180天,亩可增收银鲫商品鱼20千克左右,平均体重0.15千克以上。

投放鲢、鳙、草、团头鲂等鱼种700尾,平均亩产可以达到250千克左右。

(二)湖泊放养

在4000~5000亩小型湖泊中,亩投放6厘米以上银鲫20~30尾,当年可产商品鲫1~3万千克,平均尾重达到0.15千克以上。

这种养殖方式,在湖北、山东和上海等地已见成效。

(三)饲料及投喂技术

(1)银鲫的营养需要

银鲫和其他鱼类一样,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营养物质包括:

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如果缺乏其中一种或多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将导致生长减慢、鱼病发生,长期缺乏,将引起死亡。

方正银鲫是杂食性鱼类,从鱼苗孵出到体长2.0厘米以前,主要摄食轮虫等甲壳动物,这与多数鱼类的食性一致;从体长2.0厘米以后与成鱼一样,以摄食藻类和腐屑为主,能消化其他鱼类不能消化的蓝藻类,并从这种藻类中摄取的碳,达到43%~50%。

目前对银鲫的营养需求还无人研究,但从上述食性分析,它的营养需求,应该介于鲢鱼、罗非鱼和鲤鱼之间。

由于鲢鱼摄食浮游植物,不需投饵,无人研究其营养需要。

而罗非鱼、鲤鱼的营养需求,则研究较多。

因此,这里暂借用罗非鱼、鲤鱼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鱼体的一切细胞和组织组成成分,约占鱼体混重的16%~18%。

罗非鱼最适生长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8.68%。

鱼类的蛋白质是由二十几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10种氨基酸为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鲤鱼对这10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为35.6%,对脂肪和必需脂肪酸在饲料中的需要量为5%~12%,对糖类在饲料中的需要量为25%。

维生素是维持鱼类生长发育,保证体内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质,绝大多数维生素是辅基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鱼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缺少它,鱼体会出现某些酶活性失调,造成代谢紊乱,影响一些器官机能和鱼体的生长发育,导致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2)人工配合饲料及配方

配合饲料是以鱼类的营养学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对主要营养物的需要及消化吸收特点和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并根据营养标准,利用多种饲料的互补作用,按营养平衡的饲料配方配制的饲料。

虽然,目前方正银鲫还没有一个专用的配合饲料配方,但根据上述罗非鱼和鲤鱼的营养需求,选择了几个配方,进行了试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配方1

豆饼50%,鱼粉10%,麦麸40%,添加物如骨粉1%,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CMC)1%,混合维生素配制。

饵料系数1.7~2.1。

2.配方2

米糠或糠饼45%,豆饼粉35%,蚕蛹10%,土面粉8%,骨粉互.5%,食盐0.5%。

饵料系数2.27。

3.配方3

麦麸30%,豆饼粉35%,鱼粉15%,玉米粉5%,大麦粉8.5%,生长素1%,食盐0.5%。

饵料系数1.7。

4.配方4

豆饼50%,鱼粉15%,麦麸15%,米糠15%,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1%,矿物质1%,抗生素下脚粉1%,黏合剂2%。

饵料系数1.7。

(3)投饲技术

饲料配方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养殖效果上。

即鱼的生长速度,饲料的转换率,饲料系数,产量和经济效益上。

但是,一个科学的配方并不一定能获得预期的养殖效果,其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否正确掌握好投饵技术。

而池塘的生态因子极其复杂,鱼类又是变温动物,摄食强度随水温而变动,投喂饲料过少,将使鱼处于只维持代射状态,甚至体重减轻;投喂饲料过多,造成过食,过食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且过剩的饲料因腐败使水质恶化,反过来又影响鱼的正常摄食与成长。

为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首先要正确确定投喂量,并根据不同鱼类的摄食特性,鱼体大小、水温、溶解氧、饲料质量等,掌握好每天投喂量和投喂次数等。

鱼类投喂饲料量,一般是以占鱼体重的百分率来表示,称为投饵率。

计算投饵率的方法很多,但一般从鱼的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确定,也可从鱼类营养及代谢水平确定等。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和参照有关资料,提供以下参数作为制订银鲫投饵率时参考。

①日投饵量

控制在吃食量的70%~80%。

②不同发育阶段的投饵标准

幼鱼阶段在10%左右,成鱼阶段在2~3%之间。

如鱼体重为2、5、10、25、50克和100~250克,其投饵标准大体分别为:

10%~9%、9%~8%、8%~6%、6%~4%、4%~2%、3%~2%(水温25℃左右)。

③不同水温时的日投饵量

在适温范围内,等于0,13×水温℃(相当于鱼体重的百分数)。

④不同溶解氧时的投饵量

当溶解氧为3~4毫克/升时,投饵量应比5毫克/升以上时减少15%;在2~3毫克/升时,应减少40%;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应停止投喂。

(四)病害防治

鱼类发病,可由生物病原和非生物因素引起。

生物病原引起的鱼病有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感染的传染性鱼病和由各种寄生虫寄生的侵袭性鱼病;非生物因素则是由其他生物或机械物理、化学等引起的。

此外,还有一些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鱼类的敌害生物,如水鼠、水獭、水鸟、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等。

但是鱼类的发病,除上述环境条件和病原体外,还和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和对疾病、环境的敏感性(抵抗力)有关,因此,鱼类的发病是较复杂的。

但是,我们只要抓住鱼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可以使方正银鲫的养殖达到最佳状况。

(1)鱼病的预防

方正银鲫与其他鱼类一样,防病措施主要有:

鱼池的清塘、消毒,鱼种消毒,饲料消毒(包括施的粪肥),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如漂白粉、生石灰、敌百虫、“鱼安”的全池遍洒,磺胺肌、土霉素、痢特灵等制成药饵口服等已在前面各节中有所介绍,不再重复。

但是,考虑到方正银鲫春季从越冬池出来后,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等发病十分严重,这里介绍一种细菌性鱼病上法免疫预.防技术,可能对提高方正银鲫的饲养成活率有所帮助。

细菌性鱼病的土法免疫预防,即组织浆免疫预防。

组织浆来源于病鱼的肝、脾、肾,它们含的抗原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细菌,也可能有病毒。

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组织按1:

5或1:

10的比例加生理盐水,用研钵磨碎,二层纱布过滤,水浴加温保持60~65℃2小时,最后加福尔马林(含甲醛40%)液使成1%的浓度备用,使用时应再稀释1倍。

如加温灭菌后所加福尔马林的浓度为0.5%,使用时就不再稀释。

制备好的组织浆可放入瓶内,用石蜡封口,保存于冰箱内,可保存2~3个月。

土法免疫主要采用注射法,鱼体长要求在9厘米以上。

注射剂量,个体重250克,注射0.1毫升。

采用胸鳍基部注射,背部肌肉注射,注射深度0.2~0.5厘米。

(2)主要鱼病及治疗

方正银鲫发病季节主要在春季。

鱼病发生在亲鱼、后备亲鱼和鱼苗。

亲鱼、后备亲鱼的鱼病有:

术霉病、竖鳞病、烂鳃病、鲤鱼败血症病和锚头鳋病等;鱼苗的疾病有:

鱼苗气泡病和鱼苗水肿病。

1.水霉病

此病发生在春季出池后,鱼体由于擦伤,局部体表粘液脱落,加上春季早期水温偏低(15℃左右)而引起水霉菌寄生。

开始水霉菌寄生很少,后来越来越多,由于菌丝长而密,病鱼很难潜入水底而浮于水面。

对此病的病原、病因都已比较清楚,不再重复。

此病主要是预防,如已患此病,就很难治疗。

因此,越冬出池时,操作要细心,出池后,立即用孔雀石绿66毫克/升浸泡5~10分钟或4%的食盐浸洗10~15分钟。

长期浸洗用万分之四食盐加万分之四小苏打溶液,此法用于长途运输较好,或用孔雀石绿、龙胆紫等涂鱼体伤口较适用。

2.竖鳞病

此病发生在春、夏季,病鱼交叉感染。

因此病鱼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一口塘感染率可达到50%左右,以小塘最为严重。

病因是由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特别是使用老水)和鱼体抗病力降低而引起。

发病症状为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有时半数以上)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液的渗出液,鳞片竖起。

有时常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死亡。

防治办法,在出池捕鱼时,操作要细心,防止鱼体受伤,鱼体用3%食盐水或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10~15分钟。

用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按饲料量的5%添加,做成药饵投喂。

也可用1~2毫克/升呋哺西林全池遍洒。

3.烂鳃病

此病是银鲫较严重病害之一,流行广,危害大,全年发生,4~10月为流行季节。

病原为粘细菌类。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

严重时病鱼鳃盖内中间部分内膜常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烂鳃病除细菌病原外,寄生虫也可引起烂鳃。

防治办法:

鱼出池时要用食盐水浸洗。

入池后用呋哺唑酮配成0.1~0.2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或按每50千克鱼体重加5~10克制成药饵口服,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或用“鱼安”0.01~0.03毫克/升,即可杀死此菌。

4.鲤鱼败血症病

此病流行于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鲤鱼,现在也发生于银鲫。

是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发生。

感染此菌的鱼,养殖季节一切正常,但进入越冬期后,常突然发病,病鱼由安静状态变为运动状态,以后失去平衡贴冰层呈旋转式游动或长时间侧游,最后沉入水底呈昏迷状态慢慢死去。

检查鱼体无任何异常,也无寄生虫,但剖腹检查可见体腔内出血(正常鱼不出血),内脏充血或出血,鳔异常。

此病有三种类型内脏出血型(称隐性败血症),肠炎型(肛门发红,肠道充血(通常称肠炎病)和体表出血型(体表、内脏充血发炎,鳍基部充血发红,肛门红肿,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不褪色,称出血性败血症)。

此病可致使越冬鱼的大量死亡。

防治办法: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池塘改造、清整、药物清塘、鱼种消毒,改善池塘生态环境,防止氨氮过多,抗病品种选育等。

在饲养季节,池塘要经常泼洒生石灰水,定期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鱼用50毫克),8月中旬至越冬前服用消炎灵1~3个疗程,同时用新型复合氯制剂(FDP)0.2~0.3毫克/升全池遍洒。

越冬期间采用井水水源,并定期注水。

5.锚头鳋病

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以南方地区较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是危害大的流行性鱼病之一。

感染此病的银鲫亲鱼消瘦,体表发黑,性腺萎缩,严重影响亲鱼的体质和繁殖。

病原和病因和虫体的生活史都已研究得比较清楚。

防治办法为:

生石灰清塘;高锰酸钾浸洗,水温15~20℃时用20毫克/升、水温21~23℃时用10毫克/升浸洗1.5~2小时;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水成0.3~0.5毫克/升浓度,半月内连续两次用药。

6.鱼苗气泡病

发生在鱼苗孵化期间。

原因是池水过肥,水中藻类大量光合作用使池水气体过饱和,水中出现大量的小气泡,误被鱼苗作为食物吞食,肠道内积累较多气泡,导致鱼体上浮,不能正常游动和下沉,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办法是迅速换水或注入新水,可防止病情恶化,病情轻的能在清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7.鱼苗水肿病

鱼苗孵化后投喂鸡蛋黄水5~6天,如不及时下塘或出售,再继续投喂鸡蛋黄水,就容易出现此病。

此病症状为:

鱼体肿大,水中观察形如蝌蚪,体淡蓝色,不久鱼苗死亡。

病因尚不清楚,估计是饵料单一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