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97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docx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流利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简介白居易,背诵白居易的古诗

  3.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4.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农历四月,庐山脚下落红满地,浓绿深深——温柔的春天悄悄地离去了。

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会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衬着杏黄色的院墙,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我正在感叹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

  (3)齐读古诗

  5.试背诵

  二.学习《稻田》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春天的江南水乡,充满了绿色的盎然生机。

碧绿的春水涨满了春前的池塘,极目望去,田野上肥壮的稻秧无边无际地向天边延伸,仿佛与低垂的云脚连成了一片。

更有那浑身洁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鹭鸶,破云如雾,来到了精美无比的画屏般的江南水乡嬉戏飞翔。

  (3)齐读古诗

  4.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寺菲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

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

  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

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

(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

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

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

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检查读诗情况。

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

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决学生的问题。

  A指名读

  B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说。

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

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

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决学生的问题。

  A指名读这一句。

  B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

(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E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

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指名读。

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

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

过渡:

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

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再带着感情读一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把全诗连起来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

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

你可以自由组合背。

(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