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922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此言论出自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由“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

体现的是道家思想。

所以B选项正确。

AC两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D项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ACD三项排除。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百家争鸣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正确;A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C均是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但与题干“第一次”的说法不符。

3.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的变化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决定的,故选B;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

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A.道家、儒家、法家

B.墨家、法家、儒家

C.兵家、墨家、道家

D.儒家、道家、墨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属于道家;舍生取义比喻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出自《孟子》,属于儒家;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属于法家。

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

故选A。

5.下列观点中,不属于程朱理学内容的是

A.“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致良知”

【答案】D

【解析】程颐、程颢认为: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朱熹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存人欲”;由此可知,ABC均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D是王守仁的思想,符合题意。

6.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主流思想的了解。

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的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因此答案为C。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揭露君主专制的罪恶,并提出了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思想保存在《明夷代访录》一书中,故A项排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其思想保存在《日知录》一书中,故B项正确;李贽的思想主张为批判理学和否定孔孟学说,否定四书五经,批判礼教,主张自由发展等。

其思想保存在《续焚书》一书中,故C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保存在《舟山遗书》一书中,故D项排除。

8.“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

全在于人的感觉。

”材料说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可贵的理论认识

【答案】A

【解析】“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强调人的个人感觉,强调人是评判一切的标准,这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符合,A正确;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中的观点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也有局限,排除D。

9.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德治,苏格拉底是主张知德合一,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是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有为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B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教育与知识,C项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是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环境下,故推崇君主的权威不符合苏格拉底,D项不同点,符合题意。

所以选D

10.《十日谈》写的是10名佛罗伦萨男女青年,为逃避城内瘟疫暂居乡间,在乡间的十天里每天讲故事以消磨时光,共讲了100个故事。

这些故事

A.充满人文主义思想

B.宣扬禁欲苦行

C.歌颂了教会高尚

D.否定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

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即《十日谈》,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明显与题意背离,排除;C项提及的是歌颂教会,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提及的是宗教信仰问题,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1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他是

A.薄伽丘

B.但丁

C.达芬奇

D.彼特拉克

【答案】D

12.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

A.意大利

B.德意志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的德国四分五裂,受到教皇的剥削尤为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最早爆发于德国,B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13.某思想或运动“既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

它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故C项正确。

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

文艺复兴冲破神学思想的桎梏,但没有提出政治建设的构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题意不符,排除D。

14.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这一思想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是他的伦理学中最具进步性和现实性的成果之一。

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是最神圣的。

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

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所示人物均是启蒙思想家,没有提出题干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1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其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B.《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C.活字印刷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D.《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A项正确,排除;《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B项正确,排除;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C项正确,排除;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D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16.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

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

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故A错误;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故B错误;纸是西汉才发明的,故C错误;瓦肆在宋代已经出现,是综合性娱乐场所,故D正确

17.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①《农书》

②《本草纲目》

③《农政全书》

④《女史箴图》

⑤《西游记》

⑥京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答案】B

【解析】《农书》属于元朝,故①错误;《本草纲目》属于明清时期,故②正确;《农政全书》也属于明清时期,故③正确;《女史箴图》属于东晋,故④错误;《西游记》也属于明清时期,故⑤正确;京剧也产生于清代,故⑥正确。

故②③⑤⑥组合正确,故选B。

18.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A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排除;《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的作品,排除;《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排除。

19.词在宋代空前繁荣,主要是由于

A.它适应了宫廷生活的需要

B.它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C.它有利于文学的昌盛

D.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乐工与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词便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宫廷生活的需要”错误,宋词主要是在民间兴起,排除;C项提及的不是宋词繁荣的原因,而是意义,排除;D项与宋词繁荣没有关联性,排除。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西晋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实现了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书法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说法可以排除。

21.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瓦特”“法拉第”“爱因斯坦”,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项图表信息无从体现;B项“当今世界科技中心”,不符合史实,图表信息也反映不出;C项理解明显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2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标志是

A.《物种起源》的发表

B.拉马克“用进废退”的提出

C.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D.“血液循环学说”的应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正式创立,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只是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奠基,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是指血液循环的发现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的运动规律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正确认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其他机能,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23.“量子论”是近代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

A.属于生物学成就

B.提出者是爱因斯坦

C.出现于19世纪初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量子论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生物学成就,排除;B项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排除;C项错误,是20世纪初。

24.互联网最初开始于

A.美国

B.法国

C.苏联

D.英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即Internet)最初开始于1969年,源自于美国国防研究计划署(ARPA)的一项计划,该计划连接美国西南部的四所大学的主要计算机,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互联网最初开始于”要求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25.下列历史事物,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联的是

A.文艺复兴

B.现代工厂制度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与工业革命无关,与题意相符,所以选A。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工业革命使欧洲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先进人士提出改革社会的设想,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思想,故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26.某书序言中写道: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

A.《四洲志》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青年杂志》

【答案】C

【解析】。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该书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符合题意;A是林则徐的著作;B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27.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

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答案】C

【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正确;A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B、D。

28.下列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排斥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正确;A中排斥不符合材料主旨;C是维新派思想主张;D是共和派思想主张。

点睛: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

29.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B.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C.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D.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有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顺序均不正确。

3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是在

A.戊戌政变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十月革命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深入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符合题意;A属于无关项;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引进马克思主义,C与题干说法不符;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颠倒了因果关系。

31.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故选C。

32.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民有、民享、民治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科学、共和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国民党一大的“三大政策”不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33.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该时期毛泽东

A.探索了新型革命道路

B.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

C.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答案】A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所写的文章,该时期毛泽东探索到了新型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答案为A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排除B、C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

34.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六大

D.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故D项正确;A项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三大主要是讨论国共合作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B;中共六大主要是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题干无关。

3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

【答案】C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36.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学术领域

C.艺术领域

D.经济领域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37.国外有人说:

“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

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杨利伟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粮食问题可以知道这是要求的农业方面的成就,所以B正确,其水稻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大量增加,C是地质学家D是航天员A是科研人员。

38.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最可能出现的是

A.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B.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211’工程”的标语

C.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方针,“实施‘211’工程”于1995年启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都与题干中时间“1977”,不符,因此ABD均错误。

1977年高考自然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故选C。

39.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双百方针

C.引进人才

D.西部大开发

【答案】A

【解析】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它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符合题意;B是在1956年提出;CD属于无关项。

40.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

A.舒伯特

B.贝多芬

C.舒曼

D.莫扎特

【答案】B

【解析】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即“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B符合题意,正确;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排除A;舒曼是浪漫主义全盛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C不正确;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排除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题,共计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归于消灭。

”——陈独秀《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主张?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影响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思考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