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975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堂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假期自主学习反馈检测

化学试题2013-9-2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HCl(aq)+NaOH(aq)=NaCl(aq)+H2O(l)△H<0

B.2CH3OH(l)+3O2(g)=2CO2(g)+4H2O(l)△H<0

C.4Fe(OH)2(s)+2H2O(l)+O2(g)=4Fe(OH)3(s)△H<0

D.2H2(g)+O2(g)=2H2O(l)△H<0

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2和SO3中

3.下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含有电解质B.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

C.电池用完后可埋入土壤D.锌锰干电池属一次电池

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3mol,经过20s后,它的物质的量变成了1mo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A.0.1mol/(L·S)B.0.05mol/(L·min)

C.0.05mol/(L·S) D.0.8mol/(L·S)

5.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

C.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min-1

6.如图为蕃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7.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棒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8.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akJ/mol

H2(g)+1/2O2(g)=H2O(l);△H=bkJ/mol

2H2(g)+O2(g)=2H2O(l);△H=ckJ/mol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

a=bD.反应热的关系:

2b=c

9.下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阳极、b为阴极B.a为负极、b为正极

C.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D.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10.反应3X(g)+Y(g)

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v(X)=0.05mol·L-1·min-1          B.v(Z)=0.10mol·L-1·min-1

C.v(Y)=0.10mol·L-1·min-1           D.v(W)=0.05mol·L-1·s-1

11.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B.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

C.F原子结构示意图: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12.对于可逆反应M+3N

2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

1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CH3CH3B.Na2O2C.NaClD.N2

14.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

A.蛋白质和脂肪B.蛋白质和高级烃C.淀粉和油脂D.纤维素和油脂

16.aXn-和bYm+为两种主族元素的离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B.a-n=b+m

C.离子半径:

Xn->Ym+D.原子半径:

X>Y

17.现代医学证明,硒是人体中14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缺硒与贫血、冠心病、不孕症、癌症等疾病直接相关。

因此,硒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

已知硒元素与氧元素同主族,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2Se比H2O稳定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SeO4

C.它有两种氧化物SeO2和SeO3

D.其单质常温下呈固态

1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Fe—3e-=Fe3+

19.催化氧化产物是

的醇是()

20.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1mol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C.燃料电池反应时,化学能降低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自行反应

21.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消耗nmolB2

B.单位时间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nmolB2

D.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2.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23.关于如图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

B.石墨是正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

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

D.溶液中Na+向石墨方向移动

24.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

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2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钠离子的电子式:

C.甲烷的结构式:

D.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核素:

10O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6.Ⅰ.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572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572kJ(填“>”、“<”或“=”)

Ⅱ.已知1molCu(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7.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

(2)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3)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mol·L-1的盐酸和1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

(4)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进行燃烧。

(5)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28.已知拆开1molH2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1molO2需要消耗496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能够释放463kJ能量。

根据以上所给的数据计算反应:

2H2(g)+O2(g)=2H2O(g);△H=。

(2)如图所示,可形成氢氧燃料电池。

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当电解质溶液为H2SO4溶液时)和碱式[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或KOH(aq)时]两种。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I.下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

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填编号);属于烯烃的是(填编号);

(2)上图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但不属于同种类的物质的是:

(填编号)

II.课本“交流•研讨”栏目有这样一组数据:

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破坏1/2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9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molH—O键能够释放463kJ能量。

下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将图中①、②、③的能量变化的数值,填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kJ;②kJ;③kJ。

三、实验题

30.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H2O2溶液,各滴入2滴1mol/LFeCl3溶液。

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

31.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

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本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2)配置混合溶液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填“A”或“B”)。

A.先加乙醇,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和乙酸B.先加浓硫酸,再慢慢注入乙醇和乙酸

(3)浓硫酸的作用是。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5)实验完成后,右边试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

若要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这种分离方法叫做。

四、计算题

33.I.

(1)在一密闭的2L的容器里充入8molSO2和4mol18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

2SO2(g)+O2(g)

2SO3(g),2min末测得容器中有7.2molSO2。

试回答:

①反应后18O原子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

②2min末SO3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时间段内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时间

浓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3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达到平衡的时间是__________min,c2_____1.0min·L-1(填“<”“>”或“=”)。

(2)实验3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___(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A(g)

B(g)+D(g)是一个吸热反应,那么实验3与实验1相比,在相同体积时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常温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A中反应是中和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B反应CH3CH2OH(l)+3O2(g)=2CO2(g)+3H2O中,C、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B不符合题意;C反应Cu(OH)2(s)+2HCl(aq)=CuCl2(aq)+2H2OFe(OH)2(s)+2H2O(l)+O2(g)=4Fe(OH)3(s)中Fe、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D反应.2H2(g)+O2(g)=2H2O(l)中,H、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用于设计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原电池设计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明确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准确判断出反应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前提。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和SO2反应是可逆反应,即在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SO2和氧气,所以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可逆反应特点和机理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侧重对学生能量的培养和训练。

明确可逆反应的特点: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是答题的关键,然后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干电池的示意图可知,内部的氯化铵是电解质,A正确;锌是活泼的金属,所以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所以选项B正确;干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能造成环境污染,要分类回收,C不正确;锌锰干电池不能反复充放电,属于一次电池,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锌锰干电池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紧扣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所以该反应物的反应速率=

=0.05mol/(L·S),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该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明确反应速率的含义和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

5.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0~2min、2~4min、4~6min时间内,生成的CO2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3mol-0.1mol=0.2mol、0.35mol-0.3mol=0.05mol,所以反应开始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故A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B正确;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

由图象可知,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C正确;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

=0.1mol·min-1,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的定量计算、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有关图象分析等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含义和表示的熟悉了解程度,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6.A

【解析】

试题分析: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锌比铜活泼,所以锌是负极,失去电子而溶解,A正确;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选项BCD均是错误的,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原电池原理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趣味性强,以水果电池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熟悉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7.D

【解析】

试题分析: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

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A、B、C三个装置中均构成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D、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所以铜极上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判断及电极反应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答题的关键。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气燃烧都是放热反应,A不正确;放热反应中△H<0,所以a、b和c均为负值,B不正确;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多。

放热越多,△H越小,则a>b,C不正确;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反应热的关系:

2b=c,选项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以及反应热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含义、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关系以及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易错点是判断a与b的相对大小。

9.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电解池中,电流的流向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根据电子或电流的流向可以确定电解池的阴阳极,进而确定电极反应。

根据装置图可知,电流是从正极流向阳极,所以c是阳极,d是阴极,a是正极,b是负极。

A、a是正极,b是负极,故A错误;

B、a是正极,b是负极,故B错误;

D、电解过程中,d电极是阴极,该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铜,电极质量增加,故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

明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根据电子流向和电流流向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从而确定电极的阴阳极,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是关键。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先由n(Y)的变化量求5min内Y的变化浓度,再由平均反应速率定义式求Y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后根据其余反应物和生成物与Y的系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求其余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依题意,v(Y)=0.5mol÷2L÷5min=0.05mol·L-1·min-1,故C错;由于反应3X(g)+Y(g)

2Z(g)+2W(g)中X与Y的系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则v(X)=3v(Y)=0.15mol·L-1·min-1,故A错;由于反应3X(g)+Y(g)

2Z(g)+2W(g)中Z与Y的系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则v(Z)=2v(Y)=0.10mol·L-1·min-1,故B正确;由于反应3X(g)+Y(g)

2Z(g)+2W(g)中W与Y的系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则v(W)=2v(Y)=0.10mol·L-1·min-1,故D错。

考点:

考查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涉及某气态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容器的容积、气态物质的变化浓度、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式、化学方程式中系数之比等于速率之比(或变化浓度之比、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等。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则分子式为C2H4O2,故A正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其分子式为C2H4,故B错;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则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氟原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7,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氟离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C错;四氯化碳的分子式为CCl4,1分子的CCl4中含有4个C—Cl键,每个氯原子最外层还有6个电子,四氯化碳电子式中每个氯原子周围都还要加上6个小黑点,不能将非共用电子对省略,故D错。

考点:

考查化学用语,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M、N、Q的浓度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M、N、Q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A错C正确;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M、N的转化率不可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