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501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五 控制系统校正.docx

实验五控制系统校正

实验五控制系统校正

Ⅰ.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时域〕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观测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与瞬态性能的影响;

2.验证设计的校正装置是否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3.了解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软件包。

三.实验原理

1.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与瞬态性能的影响,设单位反应系统的结构如如下图所示:

①超前校正方案:

②滞后校正方案:

③超前——滞后校正方案:

2.设计校正装置并验证设计的校正装置是否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①未校正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如如下图所示:

②加上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如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一〕串联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测得数据如下表:

1.,未校正前的系统性能指标

①δ%=25时,K=1.2,=7.013

图一

②增大K,出现临界振荡,此时=11

图二

2.接入超前校正环节,即,测试系统性能指标

①保持=11不变,此时δ%=50.4,=1.838

图三

②调节K,使δ%=25,此时K=5,=1.503

图四

3.去除超前校正,接入滞后校正,即设置,测试系统性能指标

①保持=11不变,此时δ%=62.7,=15.37

图五

②调节K,使δ%=25,此时K=0.06,=114.6

图六

4.去除滞后校正环节,接入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即,,测试系统性能指标

①保持=11不变,此时δ%=21.9,=3.564

图七

②调节K,使δ%=25,此时K=13.5,=2.705

图八

〔二〕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

测得数据如下表:

1.,未校正前的系统性能指标,δ%=60.4,=2.677

图九

2.接入校正环节,即,测试系统性能指标,δ%=16.5,=0.2654

图十

五.思考讨论

〔1〕实验一中采用的几种校正装置,各有特点?

如何选用校正装置的类型?

答:

超前校正装置:

调节时间短,调节速度快,但稳定性不好;

滞后校正装置:

稳定性好,但缺点是调节时间太长,快速性不好;

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同时避开了两者的缺点,不仅稳定性好,调节时间也快。

〔2〕在实验一中,当开环增益倍数K等于原系统的K临界时,采用哪种校正方案使得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好?

答:

由各个校正装置的响应曲线看,当开环增益倍数K等于原系统的K临界时,采用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好,超调量小,同时调节时间也短。

〔3〕在实验一中,当σ%=25时,采用哪种校正方案使得系统在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最小?

答:

超前校正系统

〔4〕在实验内容二中,是采用校正方式?

有何特点?

答:

超前校正装置。

参加超前校正装置后调节时间变短,超调量减小。

 

Ⅱ.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特性〔频域〕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深刻体会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相位滞后校正装置、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对开环频率特性的影响与其对闭环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

1.相位超前校正—微分校正对开环频率特性的影响,取,校正装置〔=0.5〕

2.相位滞后校正—积分校正对开环频率特性的影响,取,校正装置T=0.02〔=10〕

 

3.相位滞后—超前校正—微分—积分校正对开环频率特性的影响,取,校正装置T1=1.43T2=6.67〔=10〕

 

四.数据处理

〔2〕.对未校正前的系统进展频域性能分析〔要求列出性能指标〕

〔4〕根据实验数据、曲线,对实验结果加以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答:

由上述实验数据以与曲线分析可知:

超前校正装置的参加可以调节使系统稳定,增加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穿越频率,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减小系统的幅值裕度;

滞后校正装置的参加可以调节使系统稳定,增大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穿越频率,减小系统的相角裕度和系统的增大幅值裕度;

滞后—超前装置参加可以调节使系统稳定,减小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系统的穿越频率增加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减小系统的幅值裕度。

五.思考讨论

〔1〕滞后—积分环节的校正,使频率较高局部幅值如何变化?

可提高那一类系统的稳定性?

答:

滞后—积分环节的校正,使频率较高局部的幅值减小,可提高相位较大系统的校正。

〔2〕超前—微分环节的校正,使频率较高局部幅值如何变化?

可提高哪一类系统的稳定性?

答:

超前—微分环节的校正,使频率较高局部的幅值增大,可提高相位较小系统的校正。

〔3〕相位滞后—超前—微分—积分校正对系统的性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

相位滞后—超前—微分—积分校正,主要是利用其超前局部提高相位较小系统的校正,增大其相角裕度;利用滞后局部提高相位较大系统的校正,增大系统的增大幅值裕度。

Ⅲ.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试验,了解了是相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以与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MATLAB教学系统仿真软件对原系统、校正装置、参加校正装置后的系统进展时域以与频域仿真,不仅熟悉了软件使用方法,更对相应知识点加深了理解,相信以后对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的特点与其适用X围会有更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