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579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docx

届河南省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考点训练题5

河南省光山县二高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加餐训练(有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气体和lmo1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X(g)+Y(g)

3R(g),该反应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R气体的浓度为0.6mol/L。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物质X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

B.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lmolR气体,达到新的平衡后,R的体积分数不变

C.其他条件不变,加压缩小容器体积时平衡不移动,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增大

D.平衡时物质X与Y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C

2.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下列条件能使平衡移动的是()

A.增加C的量

B.加催化剂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错;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故错;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错;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对。

故选D。

考点: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点评: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

温度、浓度、压强,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3.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在低温时逆反应能自发进行,则对其正反应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熵增加B.放热反应,熵增加

C.放热反应,熵减小D.升高温度时,平衡常数K减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G=△H-T△S<0时,反应自发,由题意可知,该反应在高温时自发,低温时逆反应自发,所以可知△H>0,△S>0,T很高时,△G才可能小于0,其逆反应中△H<0,△S<0,T越小,反应越自发,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对反应自发的判断

4.有两位同学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可逆反应:

A2+3B2

2C2的化学反应速率。

甲测得:

v(A2)=0.5mol/(L·min),乙测得:

v(B2)=1.5mol/(L·min),则这两位同学的测定结果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

D.都对或都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A2):

v(B2)=1:

3,则如果v(A2)=0.5mol/(L·min),则v(B2)=1.5mol/(L·min),但由于不能确定甲同学测得的反应速率是否正确,因此这两位同学的测定结果要么都对或都错,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反应速率计算与判断

5.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

2NO2

N2O4,恒温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2O4,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2O4的体积分数

A、减少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答案】B

6.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g)和H2(g)反应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kJ。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Q2>Q1=92.4kJB.2Q2=Q1=92.4kJC.2Q2<Q1<92.4kJD.2Q2=Q1<92.4kJ

【答案】C

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

2NO2(气)

N2O4(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

  A.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温度25℃、压强1.01×105Pa

  C.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温度0℃、压强5.05×104Pa

【答案】 C

【解析】化学平衡:

2NO2

N2O4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温度较高,压强较低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准确测定NO2的相对质量分子的目的。

8.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减少的反应是()

A、CO(g)+2H2(g)=CH3OH(g)

B、CaCO3(s)+2HCl(aq)=CaCl2(aq)+CO2(g)+H2O(l)

C、(NH4)2CO3(s)=NH4HCO3(s)+NH3(g)

D、2HgO(s)=2Hg(l)+O2(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CO(g)+2H2(g)=CH3OH(g)气体体积数减小,熵减;

B、CaCO3(s)+2HCl(aq)=CaCl2(aq)+CO2(g)+H2O(l)气体体积数增大熵增;

C、(NH4)2CO3(s)=NH4HCO3(s)+NH3(g)气体体积数增大,熵增;

D、2HgO(s)=2Hg(l)+O2(g)气体体积数增大,熵增;故选A。

考点:

点评:

熵:

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叫做熵,用S表示。

熵是一种具有加和性的状态函数,体系的熵值越大则微观状态数越大,即混乱度越大,因此可以认为化学反应趋向于熵值增加,即趋向于∆rS>0反之则熵减。

9.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投入2molNO2进行反应:

2NO2

2NO+O2,一段时间后测得NO2、NO、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2molNO、0.75molO2B.1molNO2、1.2molNO

C.2molNOD.0.7molO2[

【答案】D

【解析】明确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任何反应都应该遵循原子的守恒。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B.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可逆反应

C.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问题

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对反应中不同物质而言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对同种物质而言,其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D错。

11.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

A(g)

2B(g)和2C(g)

D(g),X1和X2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

在温度不变时分别增加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1降低,X2增大B.X1、X2均降低C.X1增大,X2降低D.X1、X2均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因此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都相当于是增大压强,前者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后者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答案选A。

12.可逆反应mA(g)

nB(g)+pC(s);△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n,Q<0B.m>n+p,Q>0

C.m>n,Q>0D.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第一个图象可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Q<0;由第二个图像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气体缩小的反应,所以m>n,A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平衡移动的图像问题

13.一定温度下,在某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molH2O(g),发生反应:

2H2O(g)

2H2(g)+O2(g) ΔH=+484kJ·mol-1,不同时间产生O2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0

0.0016

0.0020

0.0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0.968kJ

B.前2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5×10-5mol·L-1·min-1

C.增大c(H2O),可以提高水的分解率

D.使用颗粒更小的纳米级Cu2O,可以增大平衡时O2的体积分数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知,达平衡时生成的n(O2)=0.0020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是484kJ·mol-1×0.0020mol=0.968kJ,A项正确;B项,v(O2)=

=2.5×10-5mol·L-1·min-1,则v(H2O)=2v(O2)=5×10-5mol·L-1·min-1,B项错误;增大H2O的浓度,H2O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D项错误。

14.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N2O4

2NO2

C.Br2(g)+H2

2HBrD.6NO+4NH3

5N2+3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氮有颜色,所以改变某物质的浓度,平衡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平衡移动,颜色改变,不选A;B、改变某物质的浓度,平衡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平衡移动,颜色改变,不选B;C、溴单质有颜色,改变某物质的浓度,平衡移动,颜色改变,若改变压强,溴的浓度改变,颜色改变,但平衡不移动,选C;D、反应中所有气体都没哟颜色,不选D。

考点:

平衡移动。

15.已知反应:

2CO(g)+O2(g)

2CO2(g)△H<0。

某温度下,将2molCO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CO的平衡转化率(

)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A点CO的平衡浓度为0.4mol

B.由图甲知,B点CO、O2、CO2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

l:

2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

D.若0.50MPa时不同温度下CO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图甲可知,A点时CO的转化率是0.80,则剩余CO的物质的量是2mol×(1-0.80)=0.4mol,则CO的平衡浓度是0.4mol/10L=0.04mol/L,错误;B、A点时氧气的平衡浓度是0.02mol/L,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是2mol×0.8/10L=0.16mol/L,说明A点时CO、O2、CO2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04:

0.02:

0.16=2:

1:

8,B点的压强大于A点,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所以其比值不是2:

1:

2,错误;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压强增大,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确;D、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规律,压强相同时,T1先达到平衡,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所以T1>T2,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对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判断,平衡移动的判断

16.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

①N2(g)+O2(g)⇌2NO(g)△H1=akJ•mol﹣1

②2NO(g)+O2(g)⇌2NO2(g)△H2=bkJ•mol﹣1

③CO(g)+1/2O2(g)⇌CO2(g)△H3=ckJ•mol﹣1

④2CO(g)+2NO(g)⇌N2(g)+2CO2(g)△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H4=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Kp=(用表达式表示).

(3)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②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NO2的同时消耗了lmolNO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探究反应④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的原因。

(5)探究反应④中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中

的比值、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

①在X、Y、Z三点中,CO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的变化趋势曲线.

【答案】

(1)2c﹣a

(2)

(3)CD(4)常压下NO的转化率已经较高,并且高压要增加成本.(5)Z>Y>X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N2(g)+O2(g)⇌2NO(g)△H1=akJ•mol﹣1②2NO(g)+O2(g)⇌2NO2(g)△H2=bkJ•mol﹣1③CO(g)+1/2O2(g)⇌CO2(g)△H3=ckJ•mol﹣1④2CO(g)+2NO(g)⇌N2(g)+2CO2(g)△H4,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得④2CO(g)+2NO(g)⇌N2(g)+2CO2(g),则④中△H4=(2c﹣a)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Kp=

(3)对于反应2NO(g)+O2(g)⇌2NO2(g)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NO2是正反应,消耗了lmolNO也是正反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A错误;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则当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B错误;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再变化,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正确;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NO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CD;

(4)由图可知,常压时N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增大压强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增加成本,所以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

(5)①随着n(NO)/n(CO)的不断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②由图1可知,温度越高,N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正向移动,CO2的体积分数增大,如图所示

考点:

盖斯定律,平衡移动的原理

17.(10分)Ⅰ.1100℃时,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a2SO4(s)+4H2(g)

Na2S(s)+4H2O(g)

(1)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1molH-H键断裂同时2molH-O键形成

D.Na2S的质量不再变化

E.υ(正)=υ(逆)

F.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2)若2min时反应达平衡,此时气体质量增加8g,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Ⅱ.丙烷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3)通入丙烷的电极为_____(填“正极”或“负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燃料电池的优点________。

(5)若开始时电解质溶液中含K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当溶液中K2C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时,消耗标准状况下丙烷的体积为mL(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BDEF;

(2)0.125mol/(L·min);(3)负,O2+4e-+2H2O=4OH-;

(4)能量转化率高,环境友好;(5)746.7。

【解析】

试题分析:

(1)A、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反应始终压强都相等,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错误;B、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当正方向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各组分的浓度不变,这样的状态的成为化学平衡状态,故正确;C、1molH-H键断裂同时2molH-O键形成,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错误;D、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Na2S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质量不在改变,说明达到平衡了,故正确;E、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故说法正确;F、ρ=m/v,随反应的进行,气体的质量增加,且此容器是恒容,当密度不在改变,说明达到平衡,故正确;

(2)气体质量增加8g,消耗氢气4×8/64mol=0.5mol,v(H2)=0.5/(2×2)mol/(L·min)=0.125mol/(L·min);(3)依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合价升高的电极作负极,即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

C3H8+26OH--20e-=3CO32-+17H2O,正极反应:

O2+4e-+2H2O=4OH-;(4)燃料电池优点:

能量转化率高,环境友好;(5)根据C3H8+26OH--20e-=3CO32-+17H2O,生成0.1molK2CO3,同时消耗丙烷0.1×22.4×103/3mL=746.7mL。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等知识。

18.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已知:

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CO2(g)+3H2(g)

CH3OH(g)+H2O(g)△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取一定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加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如图A所示,则该反应的ΔH0(填“>”、“<”或“=”)。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B所示,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KⅡ(填“>”或“<”)。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①工业上尿素[CO(NH2)2]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当氨碳比

=3,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60%,则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用硫酸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该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

(1)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1(3分)(方程式、状态正确给1分,△H符号、数据、单位正确给2分)

(2)①

(2分)②<(2分)③>(2分)

(3)①2NH3+CO2

CO(NH2)2+H2O(2分)(配平错扣1分)

40%或0.4(2分)

②CO2+8e—+8H+=CH4+2H2O(3分)(配平错扣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已知方程式和盖斯定律,所求方程式可由①-②×3得,△H=△H1-3△H2=+489.0kJ·mol-1-3×172.5kJ·mol-1=—28.5kJ·mol-1,所以CO还原氧化铁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1。

(2)①根据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②图A中生成物甲醇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可以分析为达到最高点之前反应并未达到平衡,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甲醇含量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再升高温度平衡发生移动,甲醇含量下降可以看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③图B中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的甲醇的物质的量I>Ⅱ,所以I条件下的反应进行程度更大,所以KⅠ>KⅡ。

(3)①工业用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该反应方程式可以由C:

N比进行配平,所以方程式为:

2NH3+CO2

CO(NH2)2+H2O;根据方程式中的系数可知,反应的n(NH3)=2n(CO2),而总的n(NH3)=3n(CO2),所以假设的CO2有1mol,则有n(NH3)=3n(CO2)=3mol,反应的n(NH3)=2×1×0.6=1.2mol所以氨气的平衡转化率为40%。

②在酸性电介质中发生电解反应,考虑氢离子参加反应,CO2在电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甲烷,有水生成,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CO2+8e—+8H+=CH4+2H2O。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主要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常数的表达、焓变的大小判断、平衡图像的理解等知识。

19.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N2和6molH2通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如右图):

容器中发生以下的反应:

N2(g)+3H2(g)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和气体为7mo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使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和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

(1)若a=1mol,c=2mol,则b=____mol,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方向进行(填“正”或“逆”)

(2)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

(3)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5mol,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1)b=__3____mol,__逆反应__方向进行

(2)1

(3)措施是降低温度

【解析】

20.(15分)氰化物有剧毒,氰化电镀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该电镀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是以CN一和[Fe(CN)6]3-两种形式存在。

研究表明可采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双氧水氧化法探究有关因素对该破氰反应速率的影晌(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氧化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

②Cu2十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③[Fe(CN)6]3-较CN一难被双氧水氧化,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脸设计]

在常温下,控制含氰废水样品中总氰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Cu2+的浓度相同,调节含氰废水样品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CuSO4溶液的体积/mL

双氧水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7

60

10

10

20

废水的初始pH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

12

60

10

10

20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