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202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docx

学年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

2012年10月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2.《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4.《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10.荷兰人经常向孩子重复一句话:

“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D.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11.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川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⑨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⑨   c.①③   D.②④

12.人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3.《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4.下表为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时 间

法律名称

时 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73年

《水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该表所反映的结论信息,最恰当的是

A.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15.历史学家哈孟德夫说: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破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17.“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

”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

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韩非子》记载:

“鲁人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乏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战国时期:

①私人手工业已经产生②手工业产品可投放市场

③出现区域性经济差异④政府禁止手工业品流通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9.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20.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

①严禁买卖人口、蓄奴②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兴办实业

③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④查禁鸦片,种植者予以重罚,贩卖者没收销毁鸦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1.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

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

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

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

22.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

这表明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23.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2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5.1928年底,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

“(湘赣)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文中的“红旗子”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工农苏维埃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陕甘宁边区政府

26.毛泽东说: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

27.“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8.《联邦党人论稿》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9题16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4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

(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分)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

(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4分)

 

30.(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

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分)“美苏对抗”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历史因素。

(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5分)

 

 

31.(14分)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

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坐贾(传统的商业)。

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

这种经济形态,在19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一所说“经济形态”是什么?

(1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熟的社会条件。

(3分)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世界文明史简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

(1分)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

(6分)

 

10月答案

1B2C3B4B5A6B7D8A9C10D11D12C13D14C15D16D17A18C19B20C

21B22D23D24B25B26B27D28C

29.

(1)特点:

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3分)

(2)指商品经济(1分)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市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3分)

(3)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3分)

(4)依据: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分)

原因:

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0.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分)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对抗;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

(3分)

(2)历史因素: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第三世界的崛起。

(4分)

(3)应采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1分)一方面美苏冷战使双方展开了高昂的军备竞赛,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2分)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分)

(说明:

不能依据材料辩证地看问题,只回答其中某一方面,最多得2分)

31.(14分)

(1)经济形态:

机器生产或工厂生产。

(1分)

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近代科学技术进步。

(3分)

(2)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商品输出)的发展;资本输出、人口流动;武力威逼等因素推动实现全球化的扩展。

(3分)

(3)概况:

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分)

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6分,任答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