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183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课时训练题24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1.下列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后世之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情享受)夫游之乐也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答案:

B

解析:

A.阳,南面;C.明,动词,照亮;D.求思,探究、思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始舍于其址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获得 ④景象

B.①筑舍定居 ②十分之一 ③能够 ④景象

C.①筑舍定居 ②十一 ③得到 ④观察

D.①房屋 ②十分之一 ③取得 ④观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释义。

①“舍”,动词,筑舍定居;②“十一”文言文表达分数的特定形式,即“十分之一”;③“得”,能够;④“观”,景象,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句相同,③与④句也相同

B.①和②句相同,③与④句不同

C.①和②句不同,③与④句相同

D.①和②句不同,③与④句不同

答案:

A

解析:

①②都是“景观”,③④“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胜”均有“尽”之意;B项“相”意思分别是“帮助”/“相貌”;C项“卒”的意思分别是“去世”/通“猝”,突然;D项“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B.以

C.焉

D.故

答案:

C

解析:

A项①于:

介词,在;②于:

介词,对;B项①以:

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

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①故:

名词,缘故;②故:

连词,表结果,所以。

6.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答案:

F

解析:

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项属于名词作动词;C项形容词作动词,D、E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然力足以至焉。

答案:

D

解析:

A、B、C项均为判断句;D项为省略句,句末处省略了“而未至”。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于是余有叹焉

E.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答案:

C

解析:

古义:

A项非常:

不同寻常;B项至于:

到达;D项于是:

对于这种情况;E项学者:

求学的人;F项十一:

十分之一。

9.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王安石,________时期文学家、政治家。

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________。

抚州临川人。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

答案:

北宋 介甫 半山 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下列句中的“以”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以:

连词,而  ②以:

介词,由于,因为

B.①以:

连词,不译 ②以:

介词,因此

C.①以:

连词,而且 ②以:

介词,凭借

D.①以:

连词,不译 ②以:

介词,凭借

答案:

A

解析:

①以: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②以: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胜:

尽;A项,说/道路;B项,观察/景象;D项,得到/心得,收获。

1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

D

解析:

D.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13.“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

D

解析:

D项不是游览体会,而是对于“仆碑”的感慨。

14.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阐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帮助。

B.作者的心得:

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达到,可以不后悔。

C.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在“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一句中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答案:

D

解析:

不是举例论证,应是对比论证。

15.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代的人弄错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里说得完呢?

(2)这就是研究学问的人对于学问不能不深入思考而慎重取舍的缘故。

16.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

(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①命名,②说出;B项①能够,②得到;C项①观察,②景象;D项均为流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而:

但是,表转折。

A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而,表转折。

B项,①语气词,无义;②代词,那里。

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并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字,从意义和用法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③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⑤托遗响于悲风

⑥于今无会因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

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

D

解析:

①~⑧句中“于”均为介词,但意义不同,①⑧句意思是“在”,②③④句中“于”意思是“对”,⑤意思是“给”,⑥意思是“从”,⑦表被动,意思是“被”。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穷:

走到尽头;A.平坦/平安;B.错误/弄错;C.表示原因/凭借、用来。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②/⑧/⑨

C.①③④⑤⑥/②/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

B

解析:

②中“其”为句中助词,不译。

⑧中“其”为语气副词,表反问。

⑨中“其”为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自己”。

其余均为代词,放在一起。

6.下列加点词语词性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入之甚寒,问其深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往往有得 ⑤有泉侧出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⑧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则其至又加少矣

A.①③⑧/②⑥/④⑨/⑤⑦

B.①②⑥/③⑧/④⑨/⑤⑦

C.①③⑧/②⑥/④⑦/⑤⑨

D.①②⑥/③⑦/④⑤/⑧⑨

答案:

A

解析:

①③⑧均为形容词作名词,②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④⑨为动词作名词,⑤⑦为名词作状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两个“乃”分别是“表判断,是”和“才”;B项两个“而”分别是“而且”和“却”;C项两个“其”分别是“那个”和“自己”;D项两个“以”都是“因为”。

8.下列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梵语(古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庐冢:

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

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的意义相同,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也相同。

答案:

D

解析:

D项“学者”为古今异义词,在文中“学者”意为“求学的人”。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厚的考辨色彩深寓着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就是对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读书“唯勤”,且“多为之,自工”;练书法则要“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答案:

①文章叙议结合 ②他注重实践 ③他强调为学要勤(刻苦/躬亲而行)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①处要扣住前面的“很有特色”和后面的“哲思”;第②处从后文“带儿子苏迈……”来考虑;第③处从后文的“唯勤”来看,强调的是如何“为学”。

10.根据下面的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不超过80个字。

(5分)

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是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

解析:

解答图文转换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图表信息,然后将图表信息转换成文字表述出来。

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和要求。

题干明确指出此题是有关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情况的,要求把分布特点写成一段话,并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不超过80个字。

其次要注意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是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而制造业和建筑业都是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归纳时最好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25分)

神宗在颖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

“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

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

“择术为先。

”帝曰:

“唐太宗何如?

”曰: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

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

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帝曰:

“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

”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

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

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

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马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辩,帝为巽辞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

“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

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而已。

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阻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

”上以为然。

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B.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C.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D.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答案:

C

解析:

“太子庶子”为官职,排除A、D,“其人”指“王安石”,是“想见”的宾语。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中“神宗”“太宗”是皇帝去世后的庙号,而“熙宁”是皇帝在位时的年号。

B.“通知”与现代汉语中“把该办的事或该知道的事告诉人”的意思相同。

C.“铢两”在古代是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的一两,“铢两”是言极轻的分量。

D.“视事”在古代专指官吏到职办公,大多指政事方面。

答案:

B

解析:

“通知”在这指“全部知道”。

13.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评说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王安石主张治理国家应该以尧、舜为榜样,认为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B.王安石认为研究经书是为了处理世间的事务;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是最急迫的事,于是说服宋神宗制定并推行新法。

C.王安石以秤锤和重物相为轻重的关系作比,论述了皇权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的道理,劝说宋神宗要加强自己的权力,不要放权流俗。

D.王安石推行变法,遭到吕诲、韩琦、司马光等官僚和士大夫的反对,而并非真正使“黎民骚动”;王安石寄变法成功的希望于宋神宗是极不稳妥的。

答案:

C

解析:

C项中论述了“先王之道”与天下流俗相为轻重的道理,劝说宋神宗要大力加强新法的力度,以战胜流俗。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3分)

(1)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们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书本理论,不知道治理世事。

(2)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

(1)第一句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古今相同;

(2)第二句是判断句,“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参考译文:

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

这时候,(韩维)就说:

“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

”等到韩维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荐(王安石)。

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刚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

几个月后,又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

皇上问治国最先应从什么开始,(王安石)回答说:

“应最先选择治国的榜样。

”皇上说:

“唐太宗怎么样?

”回答说:

“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以唐太宗为楷模呢?

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

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

”皇上说:

“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

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

皇上对他说:

“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

”王安石回答说:

“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

”皇上问:

“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

”王安石说:

“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

”皇上认为很对。

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

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卿起草。

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

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

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

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夫沸腾,黎马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和,(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并且说:

“陛下用先王的正道战胜时下的流俗,所以就与天下流俗相权衡轻重;流俗的势力大,天下的人就归附流俗;陛下的权重,天下的人就归顺陛下。

秤锤与物体相比轻重,虽然有千斤重的物体,所用来的秤锤加减只不过铢两而已。

现在奸臣小人想败坏先王的正道,用来阻挠陛下的政事,就这样陛下与流俗之势正好是争轻重之时,虽然他们只是增加很小的力量,但是天下的形势,就已经归于流俗了,这就是纷争的原因。

”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王安石于是就职治事,韩琦的主张得不到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