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978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docx

15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核心题点精练十五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文言翻译无疑是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头戏,也是考生得分的关键所在。

翻译题是按点赋分,也就是说必须把其中的得分点准确翻译出来,才能得分。

可是,这得分点涉及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很细微,有时译错一个字就难以得分,导致考生翻译时译得很艰难却得分不多。

问题出在缺乏得分点意识,有了意识又很难把它们落实到位。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解析 得分点:

(1)“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

(2)“诣”“罗拜”“休息”,大意对。

参考译文

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

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

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回来的人接连不断。

王崇古广泛地召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

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边塞附近。

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注],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注 捐例:

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

“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

(2)(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解析 得分点:

(1)被动句,“叩阍”“勘实”,句意对。

(2)主语补充,“卑薄”“虞”,句意对。

参考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代理滦州知州。

(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

(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

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

有年请益力。

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乃予告,乘传归。

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

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才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起用废置的人。

(2)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居僧人房舍。

参考译文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第二年,陈有年从此不断上奏称病请求罢职。

皇帝依然安慰挽留,赏赐食物、羊和酒。

陈有年请求更为积极。

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士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起用废置的人。

才被准许告退,乘驿车回乡。

回乡的行旅只有一箱书、一竹箱衣服而已。

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居在僧人房舍。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

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

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遣宾客,百姓厌苦。

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

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后览嘉叹,昭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

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

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

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

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武则天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

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

(2)郭元振就在帅帐中与之谈判。

恰逢天下着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

十八岁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

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

武则天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

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

武后看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等人看,就提升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神龙年间,郭震升任安西大都护。

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

郭元振就在帅帐中与之谈判。

恰逢天下着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

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

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敬弘至巴陵,谓人曰:

“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

妻在桓氏,弥年不迎。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 ①高祖:

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

②桓玄:

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1)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灵宝(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能做桓家的入赘女婿。

(2)(元嘉)六年,升任(他为)尚书令,王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给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参考译文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

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

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

王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守荆州,桓玄送信给王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

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

“灵宝(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能做桓家的入赘女婿。

”于是他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

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几年也没有去接她。

元嘉六年,升任(他为)尚书令,王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给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

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

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分点”,只有审出“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

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分点”呢?

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

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

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要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戏弄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