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68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docx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

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

  内容提要: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简称FTP体系)是西方商业银行公平评价绩效、集中管理市场风险、科学指导产品定价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在发达国家已被商业银行广泛运用。

在国内,FTP体系才刚刚开始被我国商业银行所认识。

本文详细介绍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本概念和定价方法,全面分析了推行FTP体系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基本原理、实施困难、相关建议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以下简称FTP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被美洲银行首次运用于银行经营管理以来,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现已成为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在评价绩效、资源配置、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基础平台的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纵深推进,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国际经验,引入和推行FTP体系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在国外被称为FundsTransferPricingsystem,简称FTP。

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全额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以下简称FTP价格),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表示。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基本原理

在FTP体系的管理模式下,资金中心负责管理全行的营运资金,业务经营单位每办理一笔业务(涉及资金的业务)均需通过FTP价格与资金中心进行全额资金转移。

具体地讲,业务经营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资金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资金管理部门购买。

对于资产业务,FTP价格代表其资金成本,业务经营单位需要支付FTP利息;对于负债业务,FTP代表其资金收益,业务经营单位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

例如,某分行叙做了一笔期限1年的定期存款,固定利率%,金额1000万元。

如果该笔存款的FTP价格为2%,则经营单位从资金中心获得20万元FTP利息,减去其付给客户的利息15万元,该笔存款的净利息收入为5万元。

又如,某分行发放了一笔贷款,期限2年、固定利率6%、金额1000万元。

如果该笔贷款的FTP价格为3%,则经营单位每年付给资金中心30万元FTP利息,加上其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60万元,该笔贷款的年净利息收入为30万元,两年净利息收入共计60万元。

FTP体系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大功能:

科学评价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指导产品定价和集中市场风险。

它们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机理表现为:

由于FTP提供了每笔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所以,在FTP管理模式下,银行对每笔业务都可以计算出其净利息收入。

这样,基于每笔业务的基础信息,银行就可按产品、按部门、按客户或按个人来衡量其对全行整体净利息收入的贡献。

将这些量化结果运用于绩效管理上,银行可以不同考核对象所赚取的净利息收入作为考核指标;运用于优化资源配置上,银行可以此为基础,客观地比较不同产品的盈利性,从而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客户群或地区;运用于产品定价上,客户经理可清楚地量化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从而在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获利因素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定价策略。

FTP体系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则是指FTP体系能剥离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将全行利率风险统一集中到总行管理。

若一笔业务的FTP净利差在其整个业务期间内保持不变,则表示该笔业务对经营单位而言没有利率风险。

也就是说,不论市场利率发生怎样的变化,该业务的净利息收入都不会发生变化。

但由于FTP体系带来的只是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它并不能改变银行整体的利率风险,所以,业务经营单位没有利率风险,并不表示整个银行没有利率风险。

事实上,该业务背后的利率风险,只是通过资金的全额FTP计价转移,从业务经营单位剥离到了资金中心。

所有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都被剥离到了资金中心,也就是实现了市场风险的集中管理。

正因为如此,使得FTP体系同时还具有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定价方法

目前国际通行的FTP定价原则是期限匹配原则,即根据FTP定价曲线,按照业务的期限特性、利率类型和支付方式逐笔确定存、贷款等相关业务的FTP价格。

其中,FTP定价曲线是一条反映不同期限资金价格的曲线,它是按照期限匹配原则确定产品FTP价格的基础。

国外商业银行通常采用机会成本法(opportunitycost)确定其FTP定价曲线,即:

根据银行当前的机会筹资成本和机会投资收益计算各期限档次资金的价格。

市场收益率曲线是国外商业银行确定其FTP定价曲线的基础。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某分行于2005年11月21日叙做了如下两笔业务(如下图所示):

1)一笔期限1年、利率1%的存款,其FTP价格(不含其他调整因素)等于FTP定价曲线上1年期的收益率%,该存款的净利差为%。

(存款的净利差=FTP价格-存款利率=%-1%=%);

2)一笔期限2年、利率4%的贷款,其FTP价格(不含其他调整因素)等于FTP定价曲线上2年期的收益率%,该贷款的净利差为%(贷款的净利差=贷款利率-FTP价格=4%-%=%)。

以上是最基本的定价原则,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资金中心在确定每笔业务的FTP价格时,还要根据业务的具体特性选择不同的定价方法。

通常,一笔业务的FTP价格包括两部分,即基础FTP价格和FTP调整项。

其中,基础FTP价格根据业务特性,采用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确定,FTP调整项则根据银行管理需要设置。

当FTP调整项用百分点表示时,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FTP调整项,当FTP调整项用百分比表示时,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1+/-FTP调整项)

目前,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有十几种,但最常用的主要是期限定价法(termtomaturity/repricing)、指定利率法(assignrate)和现金流法(cashflow)等三种。

期限定价法是指按照业务的原始期限或重定价周期在FTP定价曲线上找到对应期限的点,并以该点收益率作为基础FTP价格的FTP定价法。

期限定价法通常适用于具有确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整个业务期内产品利率固定不变,以下同)或定期调整利率(产品利率跟随某个利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调整,以下同)的业务。

例如:

现有贷款A(1年期固定利率的贷款)和贷款B,贷款A是1年期固定利率贷款,贷款B是一年期定期调整利率贷款,其利率每3个月调整1次。

按照期限定价法,它们的基础FTP价格分别为3%和2%(见下图)。

540)=540"space="0">

指定利率法是指根据业务的特性直接指定某个收益率作为其基础FTP价格的定价方法。

使用该定价方法时,首先需要确定指定的收益率,(如1个月LIBOR),然后计算该指定收益率在数据处理周期内的平均值(如月度平均值),并以之作为该业务的基础FTP价格。

指定利率法通常适用于无确定期限的业务、利率按天浮动的业务,以及需由经营单位承担利率风险的业务。

现金流法是指以每期清偿的本金金额及其占用期限的乘积作为权重,对FTP定价曲线上每期本金占用期限对应的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并以求得的结果作为基础FTP价格的一种FTP定价方法。

现金流法下的基础FTP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PiхMiхRi)

基础FTP价格=----------------

∑(PiхMi)

其中:

pi表示业务期限内或重定价期限内每期分期偿还的本金,Mi表示Pi所占用的期限,Ri表示起息日或重定价日Mi在FTP定价曲线上对应的收益率。

现金流法适用于本金按固定周期和确定金额分期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利率的资产业务。

例如,一笔本金400万元,分4年等额偿还的固定利率贷款,1到4年FTP定价曲线上的收益率分别为2%、%、%和%。

按照现金流法确定的FTP价格为%(见下表)。

540)=540"space="0">

二、推行FTP体系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对于现行"上存下借"的资金管理体系,FTP体系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管理功能。

推行FTP体系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带来许多新变化。

  

一是资金管理模式的变化。

推行FTP体系后,资金管理模式将由资金的差额转移转变为资金的全额转移。

在现有的上存下借资金管理模式下,分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首先在分行内部进行安排和匹配,只有资金余缺部分才通过上存或下借与总行发生资金往来。

而推行FTP体系后,分行所有的营运资金都通过FTP价格与总行发生转移,每笔负债业务通过FTP价格将资金上存给总行,并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每笔资产业务通过FTP价格从总行获得资金,并同时支付FTP利息费用。

推行FTP体系意味着两种资金管理模式的切换,将带来总、分行资金管理职能的变化。

在FTP体系下,分行原来的二级缴存、上存、下借、联行往来等内部往来资金业务都不复存在,分行在当地人民银行的资金和在联行帐户上的资金都属于总行的资金,总、分行资金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是分行净利息收入(NII)核算方式及其在行际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推行FTP体系前,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计息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与计息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之差,其中,与总行间的上存、下借业务以及联行往来业务都属于分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而推行FTP体系后,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每笔业务产品利率与FTP价格间的FTP净利差之和。

由于分行FTP净利息收支的大小取决于分行资产/负债的规模、期限、利率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推行FTP体系后,各分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化程度不一,由此必然会带来分行原有净利息收入贡献格局的变化。

三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经济调节手段的变化。

不论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还是上存下借利率,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济调节杠杆。

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比上存下借利率的经济调节作用更加直接、有效。

理由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作用点可以直接定位到银行需重点扶持的某类业务、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某类客户上,而上存下借利率的作用点通常只是分行差额资金的筹资成本或资金收益,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便利性。

四是总、分行市场风险管理职能的变化。

在上存下借资金运作模式下,分行承担利率风险,可以用其吸收的短期存款来发放长期贷款,从中获得以短支长的期限错配收益。

推行FTP体系后,期限匹配原则下的FTP定价方法,使分行大部分产品的市场风险都被集中到资金中心实行统一管理。

可见,推行FTP体系后,总、分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职能将发生彻底改变,并对总行市场风险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是银行管理基础平台的提升。

FTP体系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内商业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起点和基础。

推行FTP体系,将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事业线改革、产品定价、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创造切实可行的平台,极大地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基础。

三、国内商业银行推行FTP体系面临的困难及相关建议

基于国内金融市场和银行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技术的引入和推行将面临许多来自制度、体制、市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妥善解决。

(一)人民币金融市场不健全所带来的FTP定价基准问题

国内银行推行FTP面临的首要困难是人民币缺乏公认的市场收益率曲线,且市场收益率不能直接反映存、贷款业务的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

确定FTP定价曲线,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步骤,其作用是确定一个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