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563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docx

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系列纵观

苏老师中考语文状元专题讲座决胜2011年中考,助推自主学习型状元

“权威解读中考说明、精准把握中考动态”专题——结合北京六年中考、四年模拟系统讲解中考备战要领和备战准备,帮助考生树立必胜信心,助推2011年中考语文状元

●纵观●(可参考《北京五年中考试题及答案选编(2005—2010)》教学使用)

题型

2005年

2005年(海淀)

2006年(课标A)

2006年(课标B)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基础·积累

选择7题;默写3题;共18分

(无名著和语言运用)

选择4题;默写(6小题)及运用5题;共26分

选择4题;默写(6小题)及运用5题;共24分

选择5题;简单(含默写、名著及运用)5题;共24分

选择4题;填空(含默写、名著)2题;综合性学习3题;共24分

选择4题;

填空(含默写、名著)2题;综合性学习3题;共24分

选择4题;

填空(含默写、名著)2题;综合性学习3题;共25分

选择4题;

填空(含默写、名著)2题;综合性学习3题;共25分

理解·感悟

文言文阅读(《醉》)4题

现代文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圆明园》、《新年话惜时》)12题

共42分

文言文阅读(《生》4题;

现代文阅读(《话说海淀》、《逃跑的火焰》10题;

共44分

文言文阅读(《陈》5题;

现代文阅读(《望柳庄》、《小议慎独》、9题;

共36分

文言文阅读(《岳》5题;

现代文阅读(《望柳庄》、《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善于舍弃》11题;

共36分

文言文阅读(《桃》4题;

现代文阅读(《晶莹的泪珠》、《水资源》、《创新不言败》9题;

共36分

文言文阅读(《岳》3题;

现代文阅读(《乡间的庙会》、《小品建筑》、《完美人格资本》9题;

共36分

文言文阅读(《生》3题;

现代文阅读(《又临黄河岸》、《海洋资源的开发》、《俯而学与仰而思》8题;

共35分

文言文阅读(《陈》3题;现代文阅读(《忆冼星海》、《街头雕塑》、《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8题;共35分

表达·交流

开端(命题)

60分

节日(材料话题)50分

自信、沉着、关爱、知识的力量(材料话题)60分

关爱、知识的力量(材料命题)60分

动力来自——

(半命题)60分

向前,向前,向前!

(命题)

60分

——并没有结束(半命题)

60分

凝聚(命题)

60分

题量

27题

24题

24题

27题

23题

22题

21题

21题

分析及评价

详见课堂讲解(下同)

★近六年考点回顾★苏老师详细解析尽在“苏玉杰老师快乐语文课堂”

基础·积累

词语

阔绰、倔强、挟持、提防、塑造、胆怯、寻觅、哽咽、凯歌、凯旋、轻捷、捷报、修长、

修葺、处决、处所、清脆、清晰、称赞、赞赏、崇拜、推崇、打量、端详、暂时、教诲、

畸形、辐射、膝盖、机械、勉强、允许、刹那、订正、贮藏、倾斜、解剖、符合、乘客、

安抚、联袂、和煦、吟诵、遨游、湍急、追溯、粘贴、恻隐、蒙蔽、云霄、魁梧、惩罚、

脑髓、颠簸、酝酿、应酬、巢穴、记载、布告、布局、谋略、谋生

忍俊不禁、随声附和、不省人事、高屋建瓴、爱憎分明、自给自足、茅塞顿开、轩然大波、称心如意、情不自禁、得不偿失、满载而归、无边无垠、斤斤计较、不偏不倚、骇人听闻、两全其美、目不暇接、迟疑不决、就地取材、断壁残垣、扣人心弦、三顾茅庐、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异想天开、跋山涉水、饮水思源、功亏一篑、牵强附会、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初生牛犊不怕虎、

行百里者半九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重视新增词语的学习练习

不期而遇惩恶扬善高瞻远瞩惊涛骇浪杞人忧天 气冲霄汉

情投意合贻笑大方异曲同工专心致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局者迷,旁观者者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上为四字和俗语部分)

诗词句默写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

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

(《三峡》)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分别写出一个含有“花”字和“雨”字的句子。

①含“花”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雨”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010】

(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分)

(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1分)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2分

名著阅读

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其中的两个人物,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

《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选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①:

_________故事:

_________

人物②:

_________故事:

_________

《水浒传》是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

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________、________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任意填写两个),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_____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任意填写一个)。

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__________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了以______________为首的108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

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

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______________,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

后来,他在______________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

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2010】《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

《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

《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语言运用

07年:

阳光体育运动(该年度重要教育事件)提取信息+概括表达+主题选择

08年:

汶川地震(该年度重要社会事件)提取信息+概括表达+主题选择

09年:

上海世博会(跨年度重要时事)提取信息+仿写+表达

2010年:

社区养老(社会热点)提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应用

理解·感悟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05)重点词语的注解与辨析、重点句子的翻译、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05海淀、09)考点同上,下同

《陈涉世家》(06A、2010)《岳阳楼记》(06B、08)《桃花源记》(07)

现代文阅读

◆文学作品欣赏

一、熟悉《课标》和《说明》精神

《考试说明》把《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具话为: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7)欣赏文学作品(散文或小说)的要求是: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熟悉考点及变化

2010年散文考查:

阅读《忆冼星海》,回答问题。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4分)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

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散文考查:

阅读《又临黄河岸》,回答问题。

1.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清文章思路。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答案示例:

①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②兴奋激动③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④昂奋自豪)

2.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引起了下文所写的。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承上启下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承上启下,这种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结构的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

该试题指明了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但需要学生找出句子本身,这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搜索相关的信息。

(答案示例:

①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功②看到黄河的情景

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自选语句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能力:

①找到真正“精彩”的句子②认准“精彩”之处③表述时把作用和语境意义结合起来。

(答案示例:

“(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的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2008年考散文考查:

阅读《乡间的庙会》,完成第13-15题。

1.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考查《说明》内容: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答案示例:

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2.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指定区域语句。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答案示例:

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

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3.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

(不超过150个字)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答案:

主要内容:

走亲家、做买卖、看戏理解(要点):

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

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2007年散文考查:

阅读《晶莹的泪珠》,完成第14—16题。

(12分)

1.阅读第1-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答案示例:

诧异忧郁惋惜担忧)

2.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指定语句——人物语言: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答案要点:

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

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3.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150字)

《说明》内容:

写作目的。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答案示例:

40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

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带给我的启示是:

莪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考点归总:

1.语言:

指定语句——指定区域——自选

启示:

感悟语言的能力,语义+作用

2.整体感知:

线索——段落——衔接——内容

启示:

读懂原文文本思想(遵循)

3.阅读感受:

体验——认识——评价

启示:

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现实意义

◆科技作品的阅读

一、熟悉《课标》和《说明》精神

《考试说明》把《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具化为: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二、熟悉考点及变化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街头雕塑),完成第16~17题。

(共6分)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2分)

答: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

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材料二:

16.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7.答案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

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

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2009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完成第16—17题。

16.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如果删去“仅水产品一项”,就无法与前面的“各种丰富的资源”相呼应;同时也使后面的“提供”一词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考点明示:

语言、语法

命题依据: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7.阅读第②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材料一海水养殖业要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滩涂、浅海养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进,形成一批大型名特优新养殖基地。

(摘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利用化学诱变技术和选育技术培育出来的“981”龙须菜,与野生种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30%,亩产提高了3-5倍。

“981”龙须菜的问世,不但使龙须菜成为我国第三大海藻养殖种类,也使我国龙须菜的养殖产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自《海南日报》)

(我国海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科学技术的使用为海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考点明示:

连接,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命题依据: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总结:

语言语法——判断探究

2008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小品建筑》,完成第16—18题。

16.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

(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

考点明示:

结构技巧的作用

命题依据:

(5)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7.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

先说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10个字),最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超过15个字)。

(“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群体性”的内涵以太和殿为例作具体说明)

考点明示:

结构、思路

命题依据: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18.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

(“九龙壁”属于小品建筑。

它是“宁寿宫”中的一个独立的、但又与整个建筑群相配的小建筑。

它起到装点“宁寿宫”的作用)

考点明示:

链接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

命题依据: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总结:

技巧——思路——判断

2007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地球水资源),完成第17-19题。

17.阅读第①段,说出“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却很少”的原因。

(①淡水总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

②世界淡水储量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两极、冰川和深层地下)考点明示:

内容理解

命题依据: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18.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②段所反映的哪两个问题?

(材料一:

解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材料二:

解决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考点明示:

链接材料和说明对象的关系

命题依据: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19.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因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引发的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争斗)将愈演愈烈)考点明示:

句间关系说明方法的作用

命题依据: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总结:

理解——判断——技巧

2006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试题:

阅读《中华瑰宝——太极拳》(节选),完成19——21题。

19.从全文看,对太极拳走出陈家沟、走向世界起关键作用的三个人物是:

(陈长兴杨露禅邓小平)考点明示:

语言理解

命题依据: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0.第④段画线语句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太极拳传播范围广,练习人数多或太极拳已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

考点明示:

说明内容的理解(不是说明方法的作用)

命题依据: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1.本文介绍了中华武术太极拳,其中对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