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40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脉输液法说课稿3.doc

(鞠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三号面试者,xxx请问老师我现在可以开始么?

(点头回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脉输液》。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1,结合教学大纲谈教材地位、作用2,说学情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举例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抽象理论变具体形象、直观

三,说学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堂笔记、观察法、体验式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定义、目的、常用溶液,输液种类、操作准备、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一节《静脉输液》

首先我结合教学大纲谈一谈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和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术,其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理念指导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静脉输液》这节内容,是临床中疾病治疗与抢救过程常用的措施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准确了解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本课程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分为:

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实验课中,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分为:

学会、初步识别、观察并记录等层次

2,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专生,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差,从生理角度看,学生年轻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此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对关注的事物产生浓烈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2)能力目标:

要求“学会”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3)情感目标:

要求学生态度严谨、认真,培养学生形成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4,教学重点《静脉输液法》

5,教学难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中的“排气法”

二,说教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根据这样的教学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举例法: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观点。

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接受。

(3)讨论法: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可以运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直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包括:

1,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2,做好课堂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划出知识点和重点(培养总结重点的能力)

3,观察法

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老师的操作演示,关注技巧和细节部分(培养观察能力)

4,体验式学习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程共2个学时,90分钟,包括:

(一)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50分钟)

(三)分组练习(30分钟)(四)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去医院输液的经历,由老师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欲,顺利导入新课。

比如:

假设你作为当时的护士,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你会怎样处理?

(二)讲授新课

1,静脉输液的定义(结合课件利用物理学中高压流入低压的原理讲述定义)

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原理,将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

2,静脉输液的目的

运用提问法,从“病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角度引出静脉输液目的。

比如,发高烧的病人缺水,无法进食的病人缺营养,失血过多的病人需补充血容量,细菌感染的病人需输注抗菌药物等等

总结为“3补1输”,便于记忆,即:

补水、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输入药物。

3,常用溶液(由于在药理学中都学过,简单介绍即可)

晶体溶液:

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等渗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高渗溶液(利尿脱水,减轻水肿)、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胶体溶液:

右旋糖酐(低分子改善微循环,中分子扩充血容量)、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5%白蛋白、血浆蛋白(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

静脉营养液:

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补充营养)

4,重点讲解:

静脉输液技术

(1)简要介绍临床中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种类:

密闭式(应用最广泛)、开放式(容易污染,应用少)、静脉留置针(适合需长期输液、穿刺困难的病人)

这里可以用多媒体图片辨别三种输液方法,比较不同之处。

(2)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技术

①操作准备:

包括护士、病人、用物及环境的准备。

主要讲授用物准备,推教具车至台前,将用物介绍给学生,使其“初步识别”用物。

用物包括:

液体瓶及瓶套、启瓶器、输液器、基础治疗盘(棉签,止血带,消毒盒,输液贴)笔、表、核对卡等。

②操作步骤:

 (具体步骤包括:

检查核对药液和输液器,准备输液器,挂好输液瓶,排尽空气,消毒,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松止血带,调节滴速,固定,记录输液时间、药物、滴速,并签名,离开前告知病人如有需要按呼叫器。

推治疗车至台前做操作示范:

第一遍,由教师模拟真实病房情境作一次完整操作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总体了解;

第二遍,由教师做一次分解操作,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过程中强调细节、讲解要点,使学生了解操作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排气法”。

最后一遍,请一位同学亲自操作一次,其它同学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评价操作过程。

(这里我们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很好的突出了本节课重点。

③针对本节课难点,着重演示“排气法”,还可借助“放录像”的形式,学习“排气法”

(三)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将学生分组,练习《周围静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教师在巡回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熟练口述《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的操作步骤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操作回应情况、分组练习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使学生真正,全面的掌握本节内容。

▲输液故障及处理

1,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位置或变换肢体位置,直到通畅为止

3)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瓶

4)静脉痉挛输液不畅但有回血,可局部热敷缓解痉

5)针头阻塞输液不畅又无回血,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夹住上端输液导管,打开调节孔,待液体降至合适位置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输液导管。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夹住下端输液导管,打开调节孔,待液体升至合适位置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导管。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应检查上端输液管和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

静脉输液

一,定义:

利用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原理,将无菌溶液或药物输入静脉的技术

二,目的:

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输入药物

三,常用溶液:

晶体溶液、胶体溶液、静脉营养液

四,操作方法:

1,操作准备护士、病人、用物、环境的准备

2,操作步骤检查核对药液和输液器→准备输液器→排尽空气→消毒皮肤→选择穿刺部位→穿刺→松止血带→固定→调节滴速→记录→签名

3,注意事项

五,分组练习:

 

  初步练习 “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重点练习 “一滴排气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