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251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讲义

讲义编号:

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________

学员编号:

年级:

九年级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吴宗阳辅导科目:

化学学科教师:

叶坤敏

课题

第七单元复习:

燃料及其利用

课型

□预习课□同步课□复习课□习题课

课次

3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

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难点

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难点:

燃烧的条件的判断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网络总结与巩固】

本节考点:

考点回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燃烧的条件判断

灭火原理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节知识要点】

一、燃烧和灭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的条件。

①有________________;

②与_______________接触;

③温度要达到_______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破坏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

①清除__________________或使__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_____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爆炸。

二、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通常是指生活中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

1、煤

(1)煤主要含有_______,此外,还含有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煤的综合利用:

3、石油

(1)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等元素。

2、石油的炼制

(1)原理: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3、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是由_______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_____,化学式为____。

(2)甲烷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3)甲烷化学性质:

可燃性。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现象:

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生成水和CO2

②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的来源:

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

(4)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

煤矿的矿坑,沼池的底部等。

(5)甲烷的用途:

燃料。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1)放热反应:

如燃烧反应,Mg+2HCl==MgCl2+H2↑等。

(2)吸热反应:

如C+CO2高温2CO,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汽车用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④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

⑤加大尾气检测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俗称______________,化学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能源,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

节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

(2)氢气

①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

③制取

【经典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

【典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典例2】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典例3】(重庆中考)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①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煤B.天然气C.乙醇D.石油

③氢气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典例4】“绿化亚运”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大气污染,必须要加强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酸雨是指pH_____5.6(填“>”、“<”或“=”)的降水,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煤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3)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可将煤炼成焦炭,再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和H2。

其中,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

(4)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

该化学反应的方式为:

【典例5】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1)现代生产、生活所消耗的巨额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由于这些化石燃料的组成中含有____________元素,因此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代表。

①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量如下表:

公共汽车

出租车

百公里耗油/kg

17.1

9.12

平均载客人数/人

30

2

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kg。

乘出租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是乘公共汽车的倍。

【重难点关联练习巩固与方法总结】

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可能只有甲烷

2、2009年4月22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D)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5、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6、如图是一幅贴在汽车加油站的宣传广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玉米生产的乙醇可添加在汽油中作汽车燃

B.玉米汁可作汽车燃料

C.推广玉米生产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

D.推广乙醇汽油可适度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7、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回答

(1)锑的元素符号是Sb,则三硫化二锑的化学式为。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填“高”或“低”),火柴划燃后时会产生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

27日17时翟志刚成功完成太空漫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信步太空的国家。

让我们一起解读“神七”:

(1)为航天员提供的“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某同学对“人造空气”的分析如下:

①氮气含量比空气低;②氮气没有任何作用,可不添加;③改成纯氧气更有益于航天员呼吸;④没有污染物。

其中正确的是     。

(2)“神七”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

2NH4ClO4高温N2↑+2O2↑+Cl2↑+4X↑①X的化学式为   。

②混合燃料中高氯酸铵的作用是          。

③铝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防止载人飞船在高温烘烤下表面被氧化,在载人飞船表面涂了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

这种涂料应具有哪些性质?

                    (至少答两点)。

(4)“神七”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

先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再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

9、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根据右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只选填一种物质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2)通风口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由此说明燃烧需要。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打火机气体丁烷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

10、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

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

泉水瓶,盖上瓶盖。

这种方法属于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

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成立。

【课后强化巩固练习】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3、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3中移走石油液化气罐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

D.图4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10分,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内,两辆装载近40吨危险化学品——190号溶剂油的重型油罐车由于追尾发生燃烧爆炸,当场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迅速赶到的救援官兵,佩戴空气呼吸器,用喷雾水枪对火势进行控制,到5时30分,隧道内明火被全部扑灭。

(1)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190号溶剂油”的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______。

(2)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

其中“190号溶剂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迅速脱下衣物,扑灭大火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6、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7、在“甘肃省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中,由兰州分馆设计制作的“清洁绿色能源”专题展览引起与会各方关注。

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石油

8、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SO2、NO2B.CO2、COC.SO2、CO2D.NO2、CO

9、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10、“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加2滴~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11、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

①CO②CO2③SO2④NO2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

(3)我市从4月1日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

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______,这是汽油_____燃烧产生的。

(4)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④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监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课程重点核心笔记与分析、方法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_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有可燃物_;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特别关注】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

①首先进行猜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在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探究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③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实验探究中往往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④实验的方式

a、分项实验:

可以把三个条件分设成三个实验,一个实验检验一个条件。

b、综合实验:

几个条件同时检验,互为对比。

如图所示: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破坏_燃烧_的条件,使_燃烧反应_停止。

①清除_可燃物_或使_可燃物__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_;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_以下。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_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_而引起爆炸。

二、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通常是指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_,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煤的综合利用:

3、石油

(1)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还含有S、O、N)等元素。

2、石油的炼制

(1)原理: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思考感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和石油的炼制过程在变化类型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生成了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物质,而石油的炼制过程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利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_,化学式为CH4。

(2)甲烷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3)甲烷化学性质:

可燃性。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现象:

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生成水和CO2

②化学方程式:

CH4+2O2点燃CO2+2H2O。

(3)甲烷的来源:

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

(4)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

煤矿的矿坑,沼池的底部等。

(5)甲烷的用途:

燃料。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1)放热反应:

如燃烧反应,Mg+2HCl==MgCl2+H2↑等。

(2)吸热反应:

如C+CO2高温2CO,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

2、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_空气_。

(2)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接触面积__。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SO2和NO2_,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汽车用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_;()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_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_;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④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

⑤加大尾气检测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②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

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

(2)氢气

①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_。

③制取

a、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用药品是锌_和_稀硫酸_,反应的原理是_Zn+H2SO4==ZnSO4+H2↑。

b、装置(见教材)

c、收集:

用_排水集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