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352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习题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歌诀法记忆全球气候变化过程

气候冷暖干湿变,通常分为三阶段。

地质时期是最长,两次冰期气候寒。

历史时期寒暖替,近代时期波动暖。

2.歌诀法记忆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

气候变暖有利弊,自然环境和经济。

显著后果海面上,冰川融化热膨胀。

岸线后退低地淹,沿海平原多危险。

农业变化较复杂,干旱趋重积温加。

高纬增温增单产,低纬变干耕地减。

湿地锐减荒漠化,物种减少生态变。

3.歌诀法记忆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非无策,国际合作谋举措。

碳烷气体是祸首,控排减量堵源头。

能源调整与造林,实现全球共降温。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1)总体特征: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变化阶段及特点

①地质时期:

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

②历史时期:

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

③近代:

世界气温明显波动上升。

2.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气候变迁直接影响着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问题探究

 [科考中的地理]

黄河古象化石,1973年1月发现于甘肃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的马莲河畔,因其挖掘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

古象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仅一双门齿就长达3.4米。

据科学家判断,这是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一种剑齿象。

它生活在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250万年左右,它以全球仅有而成为旷世珍宝。

 思考探究:

1.距今250万年前,黄河流域曾经是怎样的环境?

提示:

温暖多雨的森林环境。

2.推测现今气候与古代气候有何区别?

提示:

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知识升华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三个阶段,各阶段特点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推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方法

1.树木年轮分析

2.花粉记录分析

典题印证

 [典例]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

(1)~

(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2)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尝试解题] (先做后比对答案,效果更佳)

(1)________ 

(2)________

[思维流程]

[答案] 

(1)B 

(2)D

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对策

1.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

①北半球,气候变暖会使温度带北移,热量条件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②在热带半干旱区,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植物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③全球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2)工业

①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②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3)人类健康

①夏天持续高温,会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

②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①海平面将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

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③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

④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

(5)生态系统

①导致原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会遭受重大损失,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失更大。

②受气候影响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

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

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

(2)治理措施:

全人类共同合作,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

问题探究

 [生活中的地理]

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预警系统”,卫星航拍表明南极冰盖正在退缩。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来有一天世界很多沿海城市会成为“失落的文明”。

 思考探究:

1.南极冰盖正在消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全球变暖。

2.沿海城市为什么会成为“失落的文明”?

提示:

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城市。

知识升华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二、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2.对工业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方法技巧

关于全球变暖题目的解题思路

典题印证

 [典例] (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

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状况与CO2浓度的变化虽呈正相关关系,但并非完全同步,这说明CO2浓度是影响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气温的变化。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

对点练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2题。

1.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910~1950年D.1840~1890年

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的最北界南移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D.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减少

解析:

1.C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只有1910~1950年。

第2题,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气温距平为负值,表明气温降低,因此水稻的种植范围和野象栖息的最北界都要南移,竹类分布也向南扩展,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多。

对点练二:

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对策

下面两图是不同时期美国航天局地球观测站在同一处拍摄到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

据此回答3~5题。

3.上面两图景观的变化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喷发B.臭氧层变薄

C.全球变暖D.酸雨

4.治理上题所指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强预报

B.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C.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5.近年来,暴风雪、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此解释最不可信的是(  )

A.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B.极端天气频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C.大气环流异常是极端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

D.极端天气频发既有全球气候自然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解析:

3.C 4.C 5.B 第3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面积变小。

第4题,加强预报并非治理的根本措施;氟氯烃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硫不是温室气体;治理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第5题,地球内能释放对天气影响不大。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多哈闭幕,会议决定将《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

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大会也未在“绿色气候基金”的注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

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

为什么?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和海平面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近150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加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导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也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答案:

(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2)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3)波动上升。

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4)波动上升。

全球气温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