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203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三角镇中心小学(美术)教案

年级:

三年级首备人:

冯高佳修改人:

冯高佳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修改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走进传统民居

1

2

走近现代建筑

1

3

肚子里的故事

1

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1

5

缤纷的色彩乐园

1

6

有趣的水墨游戏

1

7

可爱的水墨昆虫

1

8

我的自画像册

1

9

我的好邻居

1

10

我的动物朋友

1

11

我们的音乐会

1

12

刮大风

1

13

雨来了

1

14

奇特的热带植物

1

15

茂密的山林

1

16

长颈鹿的启示

1

17

鱼儿的启示

1

18

奇妙的建筑

1

19

心中的校园

1

20

术科期末测试

 

21

期未考试

 

 

走进传统民居

——画画家乡的老房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②了解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③能运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②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学习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辨别不同地域的民居,画出家乡的“老房子”。

2、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3、兴趣点:

辨别不同地域的民居,画出家乡的“老房子”。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家乡的老房子进行描写。

2、较高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家乡的老房子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个性探究:

能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四、教法学法:

展示、探究、合作

五、教具学具:

课件、绘画工具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淡话导入新课: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

(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师设问: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辩南北方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后,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3、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介绍各个地区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先材上有什么特色?

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观察、收集。

(三)学生作业

记忆创作:

家乡的老房孑

(四)课后小结:

1、展示构图优秀,有建筑特色的作业.

2、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优秀在哪里?

最喜欢哪一幅画?

为什么?

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你认为应该怎么改变?

八、板书

走进传统民居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典型的五种民居.让学生认识了西北地区的窑洞,云南傣族的竹楼,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以及客家土楼.教材介绍了不同地区房屋的不同建筑特色,传统民居在选材和建筑凤格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了解到这些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室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题。

 

走近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认识建筑的多样性,走近现代建筑能用语言简单简单评述现代建筑的特点。

2、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中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3、能感受现代建筑与科技的联系,走近现代建筑尊重科学。

教学重点:

了解现代建筑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建筑与科技的关系。

教法学法:

展示、探究、合作

教具学具:

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现代建筑的挂图等,走近现代建筑让学生有对近现代建筑特点的感知。

2、出示各式民居,让学生比较,得到更为鲜明的对比感知。

二、欣赏,感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重咪选择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会展中心、中华世纪坛作重点讨论。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简洁、宏伟、稳重。

广州新会展中心:

流畅、气派。

中华世纪坛:

庄严、精致、独特。

3、对于不同规格的现代建筑,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4、总结:

现代建筑大量采用新工艺及钢、玻璃、合成材料,走近现代建筑突出了轻、光、透、薄的特点,大幅度地延伸空间、体现高科技的新形像。

三、学生创作

1、运用几何形体组合的造型方式,走近现代建筑画出自己喜爱的现代建筑。

2、要求:

简洁、明快、气派

3、用色鲜艳、透明。

四、作品展评。

1、自评、他评。

2、师评、小结。

五、板书

走进现代建筑

 

 

教学反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能像音乐一样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建筑师通过空间造型使人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受。

本课我通过现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学生学习现代文化的极好教材。

 

肚子里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肚子里的故事》出自岭南教育出版社美术教科书第五册第三课。

本课教材以童话故事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由感觉到“知觉”,从而了解未知神奇世界内部规律。

《小木偶进入大鲸鱼的肚子里》是学生成长经历中听过的童话故事,以此引发学生读事物内部构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思想感情进行探索的心理。

让学生发挥想像,体验对事物的形态、色彩、细节、特征的口头表达,加深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运用各种材料对事物形态、色彩、装饰的创意表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观察和关注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

能运用夸张变形、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对事物内在本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唤起记忆、触觉感官体验学会观察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通过作品的对比欣赏和故事情节的构思,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审美能力。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接力绘画中,体验沟通和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描绘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画面装饰。

教学难点

能对事物内在本质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

四、教学准备

范画作品、课件(螃蟹)、被污染的小鱼、资源库。

五、教法学法:

展示、探究、合作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本课内容。

(二)问题导入,激发联想

设问:

有趣的旅行,如果我们到鱼肚子里旅游,会看到些怎样的景观呢?

回答:

通过联想回答。

(三)提升阶段

1、看,今天,我们就开始我们的“肚子奇妙之旅”,书写标题。

今天,我们有一个伙伴警官奥斯就先走了一步,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播放视频片段——《终极细胞战》)

2、设问:

警官奥斯在肚子里遇见了什么?

你能利用警官奥斯所在的法兰克城编一个故事吗?

这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我们的另一个好朋友——螃蟹小海肚子里看看。

(出示课件——螃蟹小海的肚子)

3、设问:

a、螃蟹小海的肚子给你怎样的启发?

b、里面出现了那些怪物,产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联想一下吗?

c、教师巡堂:

影片中的内容(肚子里的城市)。

启发学生联想编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用螃蟹肚子里的元素组合故事。

(四)作品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示范,步骤如下:

1.画出主体动物;

2.在主体动物身上画出肚子(留出适当的空间为添置元素作准备)

3.在肚子里通过故事情节来添置元素。

(五)学生创作

1、教师提出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作画。

2、作业要求:

画面生动、有趣;有故事情节。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六)作业展评: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让他们把画面中的故事简单描述。

把所有优秀的作品都天道黑板上,形成一个美丽的海洋。

在前面的积累下,学生动手作画。

对学生的作业有所要求,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八、板书

肚子里的故事

 

 

教学反思:

1、在本次的课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使课堂轻松、活跃地进行。

2、待改进之处:

①前面的导入时间过长,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作业环节时间过于紧凑;②板书的内容过少;③课程准备时间不足,课堂效果不够精致。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中的巨人和小矮人。

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从不同角度观察意想不到的事物。

分别从巨人和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3、情感与态度:

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扩大想象的空间,增大奇思妙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切入点:

利用小巨人图片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创新点和特色:

从学生身边事物展开课堂教学,利用本班同学照片进行变大变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具准备:

本班一位同学照片(课前做好变大的,变小的)、小巨人图片一张、音乐、画纸、油画棒或水彩笔、双头勾线笔等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

1、出示小巨人图片,师:

今天有一位巨人来我们班了。

2、贴到黑板上问:

是不是很大?

看学生反映。

师画出巨人周围物体以衬托出巨人的大。

3、师:

是不是变大了?

学生回答:

是。

师:

巨人怎么变大了?

4、师:

同学们能不能把巨人变小?

看学生反映。

师画出巨人周围物体以衬托出巨人的小。

5、师:

是不是变小了?

学生回答:

是。

师:

怎么一下子变小的?

引导学生是利用的周围环境的变化(变大或变小周围事物)。

6、是不是很奇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7、板书课题: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8、师简述《巨人和小矮人》故事,问:

假如有一天,你变大或变小了能为我们人类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9、出示本班同学放大后的照片,看学生反应。

师:

你们想不想变大?

变大后会反生什么事情?

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小组讨论:

凶猛的老虎变成了小动物,我变成了巨人,会发生什么事情?

2、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和海滩小朋友的夸张的对比。

3、欣赏《巨人建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4、出示课件。

本班同学变小后的照片。

展开想象:

自己变小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回答。

5、欣赏课件里面一系列变大或变小的有趣图片。

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变大或变小。

6、欣赏学生作品

想一想,说一说:

这些画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色彩、线条画得怎么样?

师小结:

刚才那几幅画都采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不但人可以变成巨人或小矮人,动物同样可以变大或变小,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变大或变小)。

作者的想象力丰富,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画面色彩鲜艳,颜色对比强烈。

线条流畅。

三、启发想象,小组创作

同学们现在肯定迫不及待的要去表现。

那现在要求同学们异想天开,用线条、色彩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奇特故事。

1、两人一组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后发生的故事,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3、师详细讲解变大或变小是因为周围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4、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播放轻音乐。

五、作业展评

自由展评作品

1、师提问作品作者,让作者讲解本画的含义。

2、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意图: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美术评价的基本目标。

本环节设计以交流展示与师生共议的形式进行课堂评价。

六、板书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反思:

想像是无处不在的,想象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创作的灵感。

一个人要是没有了想象力,那他的生活将是很枯燥很无趣的。

今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五彩斑斓、生动有趣的画。

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因为想象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缤纷的色彩乐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从周围环境的色彩中认识三原色和间色,能用颜料调出间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一些色彩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色彩变幻之美。

②在欣赏与比较中体验大自然的色彩与实际生活的色彩,大师笔下的色彩的不同美感,在参与创作设计活动中体验用色彩美化生活的乐趣。

3、态度、情感、价值观

①在视觉、感觉各感官体验中感受色彩变化的乐趣。

②把自己观察物象后获得的色彩印象或自己想像的色彩印象用三原色作调和,大胆画出来。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并用三原色作调合,画出自己的色彩印象。

教学难点:

生活中的色彩很复杂,有很多色彩很难调出来。

教学切入点:

①自由涂色的乐趣

②不同的彩色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或对比强烈,鲜明悦目,或彩色混合自然,变幻有趣。

教法学法:

展示、探究、合作

教具:

1、各类有关色彩的课件及色彩缤纷的图片。

2、图画纸、水彩或水粉、毛竹、调色盘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在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熊猫最大愿望就是能拍一张彩色照片。

师:

原来色彩是那么有魅力,色彩就像魔术,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缤纷的色彩乐园,探索色彩的奥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缤纷的色彩乐园》——板书。

三、新课教授:

1、“闯关寻宝”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师: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寻宝!

生:

……

师:

这里有一张藏宝地图,在通往宝库的路上,一共有橙色、绿色和紫色三道关卡,每道关卡要分别提供相应颜色的色卡才可以通过。

生:

这还不容易?

给他不就行了吗?

(有部分孩子大声叫道)

师:

(我提高音量说)可是大家听清楚了,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他们要的可是橙、绿、紫哟。

生:

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

师:

(大声说)办法是有的,只是不知道各位愿不愿去尝试一下。

生:

真的有办法吗?

 是什么办法?

 老师你快说?

……

师:

我们何不好好利用手上的那三种颜色,看它们能不能变出另一种颜色来哦。

生:

可能是把这三种颜色里选其中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就能变出来了。

师:

你真爱学习,知道这么多的知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祝贺你,咱们俩握握手吧。

2、色彩游戏: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色彩魔术,看看我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两种颜色能变出那一种颜色,请一位同学来帮忙一下。

实验结果: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红、黄、蓝,我们称为三原色,而它们调和出来的颜色,我们称为间色。

3、讲解调色方法:

(达标练习)

①介绍用具:

用笔、用水、用色及调色盘的使用。

②调色。

③画法:

湿画法,干画法。

提出要求:

运用三原色进行调色与涂色练习,掌握用笔、用水、用色,观察色彩的奇妙变化,体会练习的感受,要大胆地练习。

4、说一说:

我们学习了三原色和间色,现在能不能说说你对这些颜色的感觉呢?

师:

(示范)我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感觉很温暖。

生:

黄色——灿烂

 蓝色——纯净

 紫金——神秘

 绿色——清新

 橙色——活泼

5、欣赏、感受:

我们学习了有关色彩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上们是怎样运用鲜艳的色彩装扮生活的,看看被单和柜子运用什么颜色?

接着我们看看,下面的妮古罗莉的《夏日》,你们看到什么颜色?

谁能介绍下这幅右边的《焰火》,像老师刚才那样介绍,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最后欣赏《梦的色彩》

6、总结内容:

我们学习了三原色,三原色有红、黄、蓝,还学习了间色,间色有橙、绿、紫,我们欣赏了很多作品,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觉,今后同学们也要多观察身边事物的色彩,并且动手把它画出来,也可以运用我们刚学习到的这些颜色进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作业:

用三原色作调和画出你观察物象后获得的色彩印象。

要求:

能用三原色作调和,调出多种颜色,用色彩画出自己的感受。

五、欣赏评价

1、请你说一说,用三原色作调和,用色彩画出自己的感受。

2、自评

找一找作品里你所运用的色彩满意吗?

把找对的知识点摘下,放在作品相应的位置上。

(知识点:

红、黄、蓝、绿、橙、紫、黑色、粉色、热闹、清新、活泼等等)。

3、“专家”点评

六、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热爱生活、多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善于探索、我们今天学的色彩知识只是色彩王国中的一小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将和同学们学习更多的色彩知识。

同学们回去有空查找其他资料,再寻找了解更多未知的色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共享你的劳动成果。

七、板书

缤纷的色彩乐园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有关色彩知识与色彩体验的课程,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题材,上此类课程时一般难有太多创意。

故在上此课时,我将它定位于“造型游戏活动”式,思考的重点在于如何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因为,儿童有感觉的表现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表现何种内容或题材。

 

有趣的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

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

(2)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体验尝试、联系生活、欣赏表现挖掘人文内涵,激发学生传承美术文化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出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法学法:

展示、探究、合作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学具准备:

每位同学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墨盘一个;调色瓷碟一个;毛毡一块、吸笔纸若干、水桶/笔洗一个;两张四尺三开的生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并比较在生宣纸上作画和在图画纸上作画有什么不同?

初步了解宣纸和毛笔的特征。

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对水墨作品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二、运用实物投影创设游戏氛围,集体感知体验

笔墨游戏1

提出活动要求:

分四小组合作做一个笔墨游戏。

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颜色或用墨画点画线,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画的像个什么,继续添画。

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

教师小结:

1.笔墨真神奇,大家画的凑在一起,用笔用墨不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说说学生画得多有趣,寥寥几笔一种新的事物就跃然纸上。

笔墨游戏2

再请几名同学到前面通过实物投影进行水墨游戏,其他同学观察参与学习。

大量的同学近距离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更好地体会笔墨变化。

教师: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纸上怎样用墨画一个小水滴”。

学生:

用中锋变侧锋一笔画成;用线勾成一个水滴;用笔甩上大小不同的水滴;用几笔涂成一个水滴……

教师:

哪种方法是画一个小水滴最简洁的方法?

学生选择最佳方法。

教师在最佳方法下面紧接着用三笔画了一个更大的水滴。

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学画一些小果子,并把它们组合起来。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与老师一起学画。

三、感受点线魅力以及彩墨浓淡干湿的变化,运用课件,感受理解完整作品

1、比较欣赏一组彩墨作品。

2、欣赏《牵牛花》感受点线结合的魅力及彩墨在生宣纸上浓淡干湿变化。

3、欣赏名家作品。

4、欣赏儿童作品,为创作做准备。

四、用音乐创设创作氛围,学生进行练习:

1.提出创作要求

完成一件作品,起一个名字。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2.学生进行创作,体验笔墨情趣播放节奏舒缓、优美的乐曲,创设创作氛围。

五、总结评价:

教师:

有的同学可能画得不是很理想,这没关系。

国画必须要有很多很多年的功夫,不然掌握不好笔墨效果。

有位画家曾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

这就是说同学们要更多、更好地练习,才会用笔墨的韵味表现自己的情绪。

我们今天只学会一些小果子的水墨画法。

笔墨变化无穷,课后可以用所学的方法继续表现其他的果子。

六、板书

有趣的水墨游戏

 

 

教学反思:

《有趣的水墨游戏》一课,我采用的是“认识——创新”式的教学模式。

即认识→欣赏→探究→畅想→表现→评价。

主要通过教师的激情引趣、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审美文化兴趣,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可爱的水墨昆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点、线、面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昆虫。

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能运用积墨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中作品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

在水墨游戏中体验积墨法的独特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尝试各种水墨画法。

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画。

教学重点:

继续体验水墨材料的特性。

学习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墨色表现昆虫的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多元联想法

教学准备:

水墨画作品、课件、中国画材料工具、旧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探究目标。

师:

同学们,大家看,这一幅画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哥哥的作品,有趣吗?

你知道他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指名汇报)

师小结:

对,这位小哥哥是用毛笔、墨汁画水墨画。

今天,我们也来玩玩有趣的水墨游戏。

(板书课题:

有趣的水墨游戏)

二、讲授新课。

1、认一认: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图片“中国画工具材料”,检查对照自己准备的用品,全班齐声汇报。

2、看一看:

欣赏画家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笔墨的干湿、浓淡、粗细的丰富变化,感受水墨画的趣味。

(板书:

水墨——干湿、浓淡、粗细)

3、画一画:

初步尝试各种干湿、浓淡、粗细的水墨游戏。

师生、生生互动,进行“干湿、浓淡、粗细变化“的对比画法比赛:

(1)、师:

干,生:

湿

(2)、师:

浓,生:

(3)、生:

粗,生:

4、试一试、想一想:

画在普通纸上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尝试分析,进一步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解决教学重点)

三、布置任务:

内容:

用毛笔蘸点墨,调点水,在宣纸上做个游戏。

要求:

比一比,谁画的线条种类多?

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教学难点)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想一想:

各种不同干湿、浓淡、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五、分享收获

1、作业评价“谁的水墨游戏最有趣”

评价要点:

(1)、点、线、面的变化多样。

(2)、水墨干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