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195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

《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

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

(《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

《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

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那些担任王重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

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

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

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

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

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

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

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

东汉未,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

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丸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

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

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

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

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

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

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

这种“学校一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

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1.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

”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

“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

捐助

B.诎指而事之指:

意愿

C.先趋而后息趋:

疾走

D.士争凑燕凑:

奔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

D.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6.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

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5分)

 

(2)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5分)

 

(2)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8、9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旧游:

指故交。

孟浩然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落第后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

8、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9、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3)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了一个反面例子来证明要用心专一,不可急躁,这个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

我因而理解了:

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

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

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

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

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

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

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

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

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

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

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

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

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

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

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C.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D.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E.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5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4)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请联系现实阐述。

(10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唤醒国人。

③弗林特船长的名字,尽管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对那儿的一些人来说却,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A.如雷贯耳 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B.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如雷贯耳 

C.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如雷贯耳D.震耳欲聋 如雷贯耳 振聋发聩

1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依次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

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依“天人相应”养生原则,春天宜多吃温性的食物,进食冬瓜、黄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要少吃,以防阻碍阳气生发。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C.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画作,估计拍卖价将高达1500万。

D.开学初,学校先后召开了教学工作会、德育工作会,确保本学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物的贵重,大致有两种体现:

一种是货币的价值,一种是情感的价值。

货币价值较高的礼物,;情感价值丰盈的礼物,。

当你处于饥寒的困境之中,有人,;当你饱暖富贵的时候,有人,。

我想,你一定觉得前者更珍贵吧。

①无法用商贾的眼光来估量②赠你以锦裘③不一定都有珍贵的内涵

④飨你以盛宴⑤赠你以粗衣⑥送你以糙食

A.③①②⑥④⑤B.①④②⑤⑥③C.③①⑥⑤④②D.①③⑥④⑤②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倩景,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可不考虑平仄。

(8分)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在淘汰赛阶段先后阶段劲敌己西和塞尔维亚队,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

中国女排在12年后重回世界排坛巔峰地位,举国上下莫不倍感振奋,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朋友圈纷纷转发。

上联:

十二载卧薪尝胆,厉兵秣马。

下联:

五、作文:

共1题每题60分共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班里的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

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

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

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一、1-3:

DAC

二、

(一)4.A

5.A

6.C

7.

(1)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致有才能的人,想要依靠(凭借)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

(“卑身”译为“礼贤下士”也可得分)

(2)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二)

8、“黄昏”、“深山”、“啼猿”、“江水”、“秋风”、“木叶”、“孤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清峭孤冷凄清的意境(2分),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1分)。

9、①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

②仕途失意,前途迷茫的抑郁苦闷。

③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每点2分,需结合文本简析。

答对三点即满分)

(三)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11、

(1)CD

(2)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是“新月派”的灵魂。

(3)文章最后一段,从结构上看,总结全篇,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

从内容上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总结评价徐志摩的人生、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继者们的影响,突出徐志摩对中国诗歌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4)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徐志摩一生对中国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

尽管徐志摩的生命短暂,但他创造了巨大的文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追求爱、美和自由的人生信念,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迪作用。

特别是在今天价值迷失、文学贬值、诗意消亡的时代,徐志摩这种纯洁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和对人生艺术唯美的信仰,都是稀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12-15:

BACC

16:

示例:

数亿人擦掌磨拳,喝彩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