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761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6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

目录

一、“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4

(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 4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 5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6

(四)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初步形成 7

(五)高技能人才结构趋向合理 8

(六)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9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9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二)东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3

三、国、境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借鉴 17

(一)各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7

(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共性分析 20

(三)各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22

(四)香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23

(五)对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24

四、“十二五”期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5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体制 25

(二)优化外部环境,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26

(三)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和院校基础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28

(四)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31

(五)加大高技能人才的交流、引进与合作力度 33

(六)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35

(七)创新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36

(八)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37

(九)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38

(十)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工作 40

五、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 41

(一)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建设 41

(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42

(三)莞邑高技能人才教育工程 43

(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43

(五)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44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为东莞高水平崛起提供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提出:

“广东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上熟练掌握专门知识与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或具备相应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劳动者。

的强大支撑”。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更好地服务于“三重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根据东莞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布局要求,为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市人力资源局与市委党校联合组成“******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课题组,从今年2月份开始对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调研。

课题组结合东莞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近60个部门、镇街、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

此外,还先后到香港、深圳、珠海、中山、顺德、苏州、无锡等境内外先进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

通过普查、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发放企业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81.95%;发放员工调查问卷1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70份,有效回收率87.39%;发放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回收率73.33%。

、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调研方式,课题组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落实状况,以及企事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为完善当前我市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等提供决策参考。

一、“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东莞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培训培养等,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1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达到718817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23421人,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56.74%和46.7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17.17%,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有进一步改善。

(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和“三重建设”的必然要求。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6〕29号)以及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11〕10号)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要求,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任务,从扩大宣传、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做好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初步形成统一部署,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

随着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规章、政策的出台,一个有利于高技能劳动者成长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围绕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工作措施的逐步落实,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受到尊重的社会氛围得到加强。

调研组根据企业问卷调查,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对企业作用“较大”和“非常大”的比例占到80.89%。

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改造和参与并担任主要成员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分别占78.69%和45.81%。

在得到企业认可的同时,高技能人才受到企业重视的程度也逐步提高,选择“非常重视”的占45.35%,选择“很重视”的也达到37.21%,两者的总比例为82.56%。

员工问卷调查显示,高技能人才感受到的企业重视程度较高,选择“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共占65.67%,有84.51%的高技能人才认为个人价值在企业得到或基本得到体现。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

根据企业问卷调查,市场招聘是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源的主要渠道,占67.18%;其次是普通院校和中高职院校,占比47.85%;再次是自我培养,占比45.71%;最后是校企合作培养和其它方式,占比15.64%。

从中可以看出,本土培养是打造东莞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

1.职业院校及在职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基本体现

我市依托行业、企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并鼓励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3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2所,高职学校在校生11091人。

全市有30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4所,下同),其中公办19所,民办11所。

中职学校在校生50531人(不含在外市中职学校就读学生人数)。

学校开设了30多个专业种类,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

全市中职学校有教职工2845人,专任教师231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10人,中级职称103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0.3%。

“双师型”教师790人,占专任教师34.09%。

鼓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立培训的目标任务、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实训管理等,通过订单培养、冠名班、工学交替等方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2.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基本得到发挥

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企业自主培训,占比80.37%;其次是委托专门机构培训,占比19.63%,其中送员工到国、境外培训占比3.07%。

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培训工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37.52%;企业认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非常好和较好的达69.47%。

熟练的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将是“十二五”期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四)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初步形成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资格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行。

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构成的技能劳动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基本确立,技能人才评价的政策法规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到“十一五”末期,全市技能劳动者有212861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06322人次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二是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

东莞探索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市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30余人,全市开展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职业(工种)超过117个,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达24个模块,遍及全市分级管理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已经形成。

三是高技能人才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政府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720万元竞赛专项资金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先后组织开展54个工种竞赛,6473人参赛,649人获得奖项,推动了行业、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

2012年7月我市出台《******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暂行办法》,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并在申请入户、子女就学、参与市劳动模范或五一劳动奖章提名等方面优先考虑,促进了全社会重视高技能人才观念的形成。

(五)高技能人才结构趋向合理

从抽样企业高技能人才结构分布情况看,东莞高技能人才结构呈现合理化趋势:

一是年龄结构趋向合理。

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1.00%,18—30岁的占比41.34%,31—40岁的占比45.33%,41岁以上占比12.33%。

40岁以下总占比为87.67%,高技能人才呈年轻化趋势。

二是性别比例趋向合理。

80后和90后年龄段的女性高技能人才较男性多,而70后、60后和60前的年龄段的男性高技能人才则较女性多,这表明新生代高技能人才中女性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三是学历结构趋向合理。

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占比40.33%,而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占比59.67%。

从持证的比例情况看,技能等级越高,学历相对越高,高级技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大42.78%。

四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截止2010年底,我市全行业高技能人才123421人,其中第二产业人数达到73571人,占比59.61%;其次是第三产业48566人,占比39.35%。

这和东莞制造业强市、服务业大市的城市定位相符。

(六)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围绕提高技能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我市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并以此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由2005年的458606人增加到2010年的718817人,技能人才占全市从业人口的比例由11.79%提高到16.87%,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数量由2005年的13209人增加到2010年的23536人,占技能人员的总量的比例由2.88%提高到3.27%;高级技工由2005年的70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