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44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docx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八年级政治教案doc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_八年级政治教案

依据新课程的功能是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

1、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

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课前准备

1、

确定主题,选择伙伴:

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的同时选择伙伴。

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题下,又细化为“大气篇”、“土地篇”、“水篇”、“法制篇”、“行动篇”等;教师在学生选择之后是个调整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小组。

2、

接受培训,指定计划:

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

如:

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题的研究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接受如何查阅文献、网络资源,如何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如何进行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识和指导和培训之后,选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制定详尽研究进度。

3、

收集材料,实施研究:

学生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搜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

如“大气组”可以采用统计、比较数据的方法,将江阴市2002年;2004年某两个月同期的大气质量比较分析,并横向联系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知识;“水组”可以来用实地考察和对地理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分桥江阴市水资源丰富但乡间河流污染严重的现状,并提出建议;“土地组”可以采用上网、剪报等方式搜集有关“沙尘暴”问题的知识、资料、图片等信息。

4、

形成成果,交流完善:

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注意与相关学科教师建立联系,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三、

课件制作

1、充分利用网上已有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2、师生均采用FRONTPAGE或POWER-POING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及音像资料的剪接上。

3.教饰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上信息进行链接,便于课堂上充分合理利用。

 

四、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作好铺垫,明确主题

 

一上课就组织学生观看“绿色奥运”的电脑画面提问:

“体育盛会为何冠以绿色?

 

学生观一边看电脑画面,一边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绿色奥运”原由,明确本节课主题——环保问题。

 

(二)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师导生学共同理解“人类环境的含义”和掌握环境的分类的依据。

 

第一步:

教师展示“环境要素”的课件,图片:

长江、泰山、白云、森林、长城、北京故宫、铁矿石、东北虎、水杉、银杏树、卧龙保护区、苏州工业园区等。

然后让学生在A、B两个大圈中进行分类。

 

第二步:

学生观看画面,积极思考、讨论,并利用电脑进行人类环境分类的练习,并说出理由是什么?

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把环境进行了分类,最后归纳为几大类: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矿产资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第三步:

教师再对这几种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出环境的内涵:

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介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交流讨论,经验共享。

 

同学讨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

 

1、

教师通过电脑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过程。

播放录像《中国沙漠化》、《水的呼唤》、《地球母亲的皮肤怎么了?

》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2、

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有关对大气、水、土地等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说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四)实践创新的精神,及时补充相关材料。

 

学生:

观察电脑画面,领悟懂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个过程,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体现。

然后:

各小组代表调出网上资料或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分别汇报有关大气、水、土地等方面环境问题的原因、表现、危害;其他同学注意借鉴,同时能够补充、质疑。

(五)总结归纳突破重点、难点。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说课案_八年级政治教案

说课稿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说课教师:

福州三中

陈晓庆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的第三框。

本节课内容与前两框内容是介绍家庭生活消费及消费者的有关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道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

 

2、内在结构:

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

先让学生明确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具体介绍消费者受法律保护的权益有哪些,最后再学习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正确行使这些权益。

全文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展开,能让学生思维更具有条理性。

 

3、教学难点:

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的误导,容易认为消费者享受的权利是销售者的恩赐,保护消费者权利只对消费者有好处,所以对“消费者合法权利产生的客观依据”的教学是难点所在。

 

4、教学重点:

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关消费者知识的重要部分,同时又是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之一。

 

5、教学目标:

掌握2个知识;培养2种能力;树立2种意识。

 

(1)知识目标:

掌握“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受到侵害时如何解决”的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维权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6、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情境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并落实学生主体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角色在,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初步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

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本节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目的,确定以启发式为主,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

学法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指导学生掌握:

 

(1)案例分析法:

有助于对整个知识系统的完整理解,准确掌握。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学以致用,正确认识对待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案例(有毒奶粉)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难点,并结合教材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初步实现三维教学模式。

 

(一)

导入:

激发兴趣,材料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使学生从自己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得到感性认识,也调动参与积极性。

 

(录象播放)“黑心棉在市场中的销售”学生看了以后,表示极为愤慨,抓住学生这一情绪的调动,向学生设问:

“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假冒产品?

”学生踊跃发言,发现对近期来社会关心的“有毒奶粉”“大头娃娃”事件,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案例教学,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

 

1、

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客观性及意义”的教学:

突破难点

 

以学生感兴趣的“有毒奶粉”为案例,在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学生看了有了很强的感观刺激,让学生讨论发言:

“市场中出现这样的有毒奶粉有什么影响?

”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出“劣质产品不仅对消费者、其他生产者有害,而且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会浪费社会资源”,得出结论: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客观性也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顺利突破难点

 

2、

对“消费者享有的主要权利”的教学:

主要以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突出教学重点。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