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33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docx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

标准化茶叶栽培和生产技术培训资料

第一章无公害茶叶生产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食品质量的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观念与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开始从温饱型食品向纯天然、富营养、高品位的食品方向发展。

近年各种无公害茶的开发生产,正是顺应当今国内外人们日益增强的卫生保健的消费意识。

因此,发展无公害茶叶,既为我国茶叶出口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国内茶叶生产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我国茶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使茶叶生产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无公害茶的开发与发展较快,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茶叶界同仁与生产者、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鉴于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对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最基础、最源头,经调查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只有从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建设入手,重视全面规划与生态建设,保护和改善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条件,加强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运用经济手段和组织管理措施,抓好生产基地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对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产品质量、产量与经济效益才有保证。

一、无公害茶的含义

由于当今工业的污染,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和食品污染几乎遍布全球,所以绝对无公害的农产品已不多见。

“无公害茶”是一个科学名词,只是一个相对的慨念。

无公害茶叶应该表述为:

无公害污染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在有关标准以内的茶叶产品。

该产品是安全、卫生、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无公害。

无公害茶的含义,实际上它是包含了当今按标准生产的无公害的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叶三个名称。

这三种茶叶虽都属无公害茶,但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其要求也不一样,它们之间仍有较大的区别。

简介如下:

1、无公害茶叶:

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生产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茶叶产品。

2、绿色食品(茶):

是根据我国国情于90年代初提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近年来又分为A级和AA级两个标准,AA级标准与有机食品标准接近。

3、有机茶:

有机茶的生产、加工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产品。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技术,只能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产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数量的农药残留,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有机生产控制系统。

4、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食品茶叶认定:

有机食品茶叶的认定颁证:

有机食品、有机茶的颁证是由IFOAM认定的单位才有资格进行。

我国有机食品、有机茶的管理部门是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及其有机茶开发分中心(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颁证的证书有效期一年。

绿色食品认定颁证:

绿色食品颁证是我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省的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对生产地与产品进行检测认证,证书有效期三年。

二、生产基地条件

1、环境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无公害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为确保无公害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均不得检出。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

2、空气质量

有机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空气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1中的各项浓度限值指标。

3、用水质量

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灌溉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2中的各项浓度限值。

有机茶基地生产、加工用水,如冲洗加工设备与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用水质量,必须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和《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用水水质中的污染物不得超过表2中的各项浓度限值。

4、土壤质量

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5%,PH值4.5~6.5。

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表3中的各项浓度限值。

土壤重金属含量高背景值地区也不得超过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表1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目

浓度限值(㎎∕m3)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TSP)

0.15

二氧化硫(SO2)

0.05

0.15

氮氧化物(NOx)

0.10

0.15

氟化物(F)

7(μg/m3)

20(μg/m3)

1.8(μg/dm3/d)

注: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1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

氟化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石灰滤纸挂片法,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浓度限值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七天。

表2无公害茶基地生产、加工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目

茶园灌溉水(㎎∕L)

工厂加工用水(㎎∕L)

PH值

5.5-7.5

6.5-8.5

氟化物≤

2.0

1.0

砷≤

0.1

0.05

汞≤

0.001

0.001

镉≤

0.005

0.005

鉻(六价)≤

0.1

0.05

铅≤

0.1

0.05

细菌(个∕mL)≤

100

大肠菌群(个∕L)≤

(粪)10000

(总)3

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注:

农药残留均不得检出。

表3无公害茶园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项目

化学农药

浓度限值

0.05

0.05

<25.0

<50.0

<120.0

<50.0

不得检出

5、周边环境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应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茶叶生产、加工、贮藏与销售场所及周围场地禁止使用人工化学物品,防止可能来自系统外的污染,经常保持整洁优美的生态环境。

无公害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如果是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茶基地,则这些果树与作物必须按有机生产方式栽培。

第二章新发展茶园技术要点

9-10月是茶园新发展最佳时期,广大茶农要在各乡镇的统一部署和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搞好新发展茶园的工作,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适宜植茶的土壤:

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PH值4.5—6.5之间,过酸或中性偏碱都不利于茶树生长,一般就地上部宜茶指示植物有映山红、马尾松、油茶籽、蕨基草等。

二、标准化放线、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抓好基础工作是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15—25度的坡地茶园要筑梯,厢面宽度要大于1.2米以上,平地茶园原则上东西向开厢,但也应因地制宜,特别要便于排湿。

开厢放线标准:

大行距165㎝(5尺),在大行距内放一条66㎝(2尺)的栽种行,栽种行要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深耕40㎝(1.2尺),在深耕行内及时施入有机肥2500公斤,磷肥75公斤,回填后间隔7天左右就可以栽茶。

三、品种与种植方法:

我市目前主要推广的品种有名山白毫131、名山特早芽213、福鼎大白等。

合格茶苗高在23㎝(7寸)以上,每亩用苗6000株(其中500株用于补苗)。

将购买回来的茶苗剪到20㎝(6寸);在已改造好土壤的栽种行上,按小行距40㎝~50㎝(1.2尺~1.5尺)双行单株,退株17㎝~23㎝(5寸~7寸)开浅沟栽种茶苗,要求根系自然舒展,先用泥土压紧,使泥土与根系紧密结合,然后覆盖细土至泥门,栽好的茶苗要浇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茶苗行间铺上稻草,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也可以用黑膜覆盖后栽茶苗,但要注意茶苗不能与黑膜直接接触以免灼伤。

四、幼苗期的管理:

幼苗期主要是排湿除草,确保苗全苗壮,对于湿度大的田块要挖好主沟,理好背沟、支沟使多余的水能及时排除,避免湿害,除草最好不要用除草剂,也不要用手扯,要用刀割,缺株的茶苗及时补上,茶园内的100㎝(3尺)空行内不要种油菜、小麦,可以种蔬菜和豆科类绿肥,第一、二年可种一行玉米。

第三章茶园的管理技术

一.幼龄茶园的管理:

刚栽种的茶苗经2--3年的管理才能进入初投产阶段,这一时期称为幼龄茶园的管理阶段。

搞好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关系到早投产和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

1.抗旱防涝除杂草及时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新栽下去的小苗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较弱,因此要千方百计为幼苗茶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抗旱保苗:

新栽的茶苗由于吸收根正在形成,因此土壤过度干燥或过湿会导致死苗,要视茶园条件及时对茶苗浇水灌溉,对于稻田植茶要理好沟渠充分排湿;除草用刀割,对于缺株缺行的地方用预留茶苗或及时购买同一品种茶苗进行补缺。

2.肥水管理:

茶苗地上部分长至一芽三叶以上后可以视缺肥状况对茶苗进行追肥,按每亩每次5—6公斤尿素(在下雨前施用)或少量清粪按“少食多餐”的原则给茶苗补充养分。

3.定型修剪:

培养矮扩壮的树冠,增大采摘面,便于采茶操作是我们茶园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因此茶树生长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栽植前就已完成;第二次定型修剪是新发的枝条在第一次剪口以上达到23—26㎝(7—8寸)时在第一次剪口处提高16㎝(5寸)剪去上部枝梢,第三次与第二次基本相似,只有完成了三次定型修剪的茶树才能初投产,千万不能用以采摘代替修剪,这样会适得其反。

二、投产茶园的管理:

投产茶园的管理主要有中耕除草、施肥。

1、中耕除草:

茶树具有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交替生长的特性,掌握这一特性我们在地下部分最需要养分的时候进行耕除与施肥,全年耕除分春前、春后、夏后、秋后四次耕除。

春前耕:

这次耕作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市掌握在立春至雨水期间,中耕深度10—15㎝(3—5寸);

春茶后浅锄:

春茶结束后的5月初要对茶树进行一次浅锄,深度10㎝(3寸)左右,除去杂草,疏松土壤;

夏后浅锄:

时间在7月中旬,深度10㎝(3寸)左右;

秋后深耕:

时间秋茶结束后,深耕深度15-25㎝(5-7寸)左右,主要是改良土壤,为茶树营造一个根系生长的良好环境。

2、施肥:

根据茶树的吸肥特性及时补充茶树所需的养分,茶树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为氮、磷、钾简称肥料三要素,三要素的配合比例一般采用3:

1:

1,磷肥是一种迟效肥,一般在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时配合施入茶园,氮肥和钾肥在各季节按比例施入茶园。

施追肥量的计算:

一般按产量的大小来计算施肥量,每生产100公斤干细茶应施追肥30公斤尿素,配施8-10公斤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因茶树是忌氯植物)。

施追肥比例:

春、夏、秋三季施肥按1/2、1/4、1/4计,每次施肥在耕锄后于树冠滴水处开浅沟施入,及时覆土回填。

冬季深耕后主要以施农家肥为主,每亩每年按1000公斤有机肥。

20公斤尿素配合20公斤磷肥施入茶园(能配施50-100公斤油枯对提高品质增强茶树自身抗性有很大好处),施肥后及时回填。

3、搞好冬季茶园管理工作:

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与否是直接关系到次年茶树病虫发生轻重的关键,把握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轻修剪:

冬季茶园轻修剪是剪去树冠面的细弱枝、鸡爪枝、病虫枝以及多余的叶层,整平蓬面的一项技术措施,要因树而宜,既达到其修剪目的,又要留有相应的叶层,修剪高度一般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6cm,轻剪程度还应根据茶园所在地的气候和采摘状况酌情增减高低,如气候温暖、肥培管理好的茶园,生长量大,轻剪应剪得重一些,留桩浅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