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800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6届中考语文终极冲刺试题及答案

(满分:

150分120分钟完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栖息(qī)讪笑(shàn)夺眶而出(kuāng)

B.狡黠(xiá)惬意(qiè)相形见绌(chù)

C.埋怨(mái)和煦(xù)独占鳌头(áo)

D.媲美(pì)酝酿(liàng)无耻谰言(lá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藉贯  书籍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B.坍塌 拖沓神彩奕奕    五彩缤纷  

C.针砭  广泛   沧海桑田    苍天有眼 

D.跋涉迁徒   大庭广众   朝廷重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近百年的奋斗牺牲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实践,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要实现了。

B.这个冬天有点冷,天空总是哭丧着脸,冷空气赖着不肯走,山城人民苦苦盼望的春天姗姗来迟。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细的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护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B.②⑤④⑥①③

C.②①③④⑤⑥D.⑤②④①③⑥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指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林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18日介绍,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

丁一汇介绍,从2014年秋季开始,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温度开始缓慢上升。

到今年2月份,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已经上升了0.5至0.6摄氏度。

“如果升温超过0.5摄氏度,我们就认为是弱厄尔尼诺。

”丁一汇说,目前的预报表明,海水升温现象在今年春季不会停止,还将持续到秋季或者更晚时候,升温幅度可能在0.5至1摄氏度之间,“所以可能会面临着一个更强一点的厄尔尼诺。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本周发布的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简报,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已持续5个多月,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今年中期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给全球带来极端气候事件。

就中国而言,可能造成夏季风减弱,雨带偏南,形成北旱南涝现象。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结构上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题,有时还有背景和结语。

B.一则较长的新闻我们常常提取它的主要信息,浓缩为一句话新闻。

比如这则新闻就可以浓缩为一句话新闻:

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

C.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0.5摄氏度以上就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已不可避免会发生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常常给全球带来极端气候事件,对我国的影响是可能夏季风减弱,雨带偏南,形成北旱南涝现象。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4分)

因为赖床,我心急火燎赶到学校时,①肚子里正唱着“空城计”。

好友递过来一个面包,用责备的语气对我说:

②“你就活该挨饿,让你不早起!

”我一边点头一边美滋滋地吃着面包,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1①处划线句用了修辞手法,意思是。

(2分)

⑵第②处划线句是正话反说,责备中体现的是关爱和亲密无间。

生活中这样的语言很多,比如:

(2分)

7.综合性学习。

(10分)

网友们把“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集体闯红灯现象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了人们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号召大家争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校团委决定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参加这项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1——调查发现

下面两个图表是中国文明网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做的网络小调查。

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4分)

(一)中国式过马路成因调查

 

(二)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措施调查

 

(一)主要信息:

(二)主要信息:

2.活动2——文明劝导

周末,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文明劝导活动。

在一个红绿灯路口,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红灯时要过马路,面对这种情形,你将怎样劝说这位母亲?

(3分)

3.活动3——宣传倡议

校团委准备出一期以“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宣传墙报,请你用对句的形式拟写一副宣传标语,体现本期墙报主题。

(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6分)

(一)古诗文积累。

(10分,每空1分)

8.默写填空。

⑴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⑵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⑶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⑹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古诗中描写春天的名句比比皆是。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        ,        表达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心情;白居易 

        ,         两句细腻描写了早春时节暖阳初到莺歌燕舞的特点;而晏殊“     ,似曾相识燕归来”借伤春惜时,抒怀人思旧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6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④望其旗靡。

()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历史散文的经典名篇。

B.曹刿虽一介平民,战前主动求见鲁庄公,就”何以战”连连追问鲁庄公,把为百姓办事,得到百姓拥护作为“战”的根本条件,足见他的忧怀国事、深谋远虑、指挥若定。

C.鲁庄公虽战前仓促应战,战斗中又想急躁冒进,战后对胜利还有点稀里糊涂,但并非一无是处,如他能坦诚待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等。

D.本文写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写法上颇有特点,将重心放在“论战”,略写战争场面。

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12.长勺之战战前鲁庄公认为“可战”的条件有哪些?

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读完本文,你从中总结出要以弱胜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2分)

暖爱拂过红围巾

邓迎雪

  许小然想送妈妈一条漂亮的红围巾。

事情的起缘是她看见同学李美琪的妈妈就围着那样好看的红围巾,石榴红的颜色,金色的丝线若隐若现,看上去毛绒绒的,给人感觉非常温暖,再衬上李美琪妈妈那件有蕾丝边的黑棉衣,那美丽的搭配效果,立即就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花轻轻击中了许小然的心。

她想给妈妈买条这样的围巾!

妈妈每天去市场卖菜,围的是一条黑白相间的薄薄的旧围巾,回家的时候,脸颊常冻得红红的。

许小然想,如果妈妈围上那条暖和又漂亮的红围巾,肯定就不怕冷了。

许小然去商场悄悄看了看,但是一看价钱,热切的心好像立即被凉水浇了,120元,而许小然只有30元,离这个数目还远着呢。

尽管如此,许小然还是摸了摸围巾,果然细致绵软,手感很好,那美丽的色泽比春天的花朵还鲜艳。

导购小姐说,这是澳州产的羊绒围巾,今年卖得最好。

许小然无精打采地离开商场,心里失望透了。

她一边走一边想围巾,忽然有个想法跃上心头——她可以在学校捡饮料瓶卖钱,说不定就能凑够买围巾的钱呢。

她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兴奋。

许小然平时住校,一周才回一次家。

这天放学吃过饭后,趁着班里没人,许小然鼓足勇气去教室后面的灰斗里捡瓶子。

只见那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好几只饮料瓶,许小然忙高兴地弯腰去捡,忽然,身后响起阴阳怪气的口哨声,许小然一惊,回头见是胖男生张承虎。

许小然脸红心跳,仍旧低下头捡瓶子。

张承虎怪声怪气地问,许小然,你在干什么。

许小然没有理他,拎着袋子走出了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后边传来他稀里哗啦的笑声。

许小然心里有些难过,但想想那条漂亮的红围巾,这些不好的情绪转瞬即逝了。

那天晚自习后,许小然拎着一袋子塑料瓶回了寝室。

室友邵娟立即掩鼻子反对,这是垃圾啊,有病菌。

许小然的脸又红了,她赶快拎着放置到卫生间一角。

直到第二天,她和打扫卫生的赵阿姨商量,才把那袋塑料瓶放在赵阿姨放置工具的贮藏室里。

赵阿姨夸许小然说,现在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可不多啊。

渐渐地,班里同学都知道她捡瓶子了,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笑话她。

许小然发现,他们不再到处扔空瓶子,而是悄悄地放到她的塑料袋里。

刚开始,她很不好意思,再后来,她会大方地有礼貌地说声谢谢,内心里洋溢着小小的温暖。

许小然的两个好朋友很多次关心地问,你现在很困难吗?

用不用我们帮你?

许小然摇摇头,神秘地一笑。

许小然第一次卖废品的收入是11元钱,她把那11元钱放在口袋里,又紧紧捏着口袋,好像怕它飞走似地。

她的步子轻快,嘴角不住地绽开小花,她喜滋滋地想,虽然收入很少,但毕竟积少会成多啊,这样算来,她春节前应该能实现买围巾的愿望啦。

就这样一点一滴,许小然卖废品的收入积攒到了85元,再加上她的零用钱,已快够买一条美丽的红围巾了。

可就在她即将实现这小小梦想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她改变了计划。

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后,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通报了初二班一位女生家庭的不幸遭遇。

就在前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生父亲突然犯病,挥刀砍向她和弟弟,妈妈为救她姐弟两个,死死地抱住父亲,结果被父亲砍成重伤,女生和弟弟受了轻伤,现在她们一家三口,住在两个医院里。

她家里本来就很穷困,现在遇上这样的事情,更是雪上加霜,也因此,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向他们捐款,奉献爱心,帮他们度过难关。

班上的几名女生听着听着就哭了,许小然也哭了。

班里开始捐款的时候,许小然第一个捐款,120元,正是那条红围巾的价格。

那天,天很冷,下着雨,但当她把钱放进红色捐款箱的时候,心里却特别温暖、踏实,这份爱心,那名同学和家人更需要。

许小然想,看来今年给妈妈买不成那条红围巾了,但是相信明年冬天,她一定会给妈妈买一条最漂亮的围巾。

13.许小然为什么想送给妈妈一条漂亮的红围巾?

(4分)

答:

14.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4分)

情节

许小然心理变化

许小然想给妈妈买一条120元的围巾,而自己只有30元

兴奋

同学张承虎嘲笑许小然检饮料瓶

大多数同学悄悄把空瓶放到许小然的塑料袋里

先不好意思,后来内心洋溢着小小的温暖

许小然第一次卖废品得到11元收入

喜滋滋

许小然第一个捐款120元

1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许小然的两个好朋友很多次关心地问,你现在很困难吗?

用不用我们帮你?

许小然摇摇头,神秘地一笑。

答:

⑵许小然第一次卖废品的收入是11元钱,她把那11元钱放在口袋里,又紧紧捏着口袋,好像怕它飞走似地。

答:

16.文章写许小然想方设法要为母亲买一条漂亮的红围巾,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却插入初二班一女生家庭横遭惨祸,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7.结合全文,谈谈“拂过红围巾”的“暖爱”有哪些?

许小然身上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分)

答:

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18分)

植物也有血液

张晓天

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其他颜色。

同时,动物的血液还分为不同的血型,人的血型就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但你是否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的血液

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

牛奶树是一种生长在巴西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树木,当地居民戏称它为“哺乳女神”。

只要割破它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白色乳汁流出,颜色和味道都很像牛奶,其成分含糖、蛋白质和脂肪,也与牛奶相似。

当地人把它的汁液煮沸,再加上白糖,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饮料。

箭毒木生长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这些树木的汁液含有剧毒,“见血封喉”。

这种树的树皮里有一种白色浆液,如果误入眼睛,就会造成失明;如果误食,就会造成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

因此,当地猎人常常把这种白色浆液涂抹于箭头上,用于猎杀野兽。

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有一种专门依附于其他树木生长的藤木本植物——鸡血藤。

如果用刀将其砍断,它就会流出一种棕红色的汁液。

更奇怪的是,这种汁液的颜色还会慢慢改变,逐渐变成鲜红色,就像杀鸡刚流出的鸡血颜色,“鸡血藤”因此得名。

经科学家研究分析,它的“血液”含有鞣质、还原糖等物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它制成的药物,如鸡血藤膏、鸡血藤片等,都有散气、活血和止痛的功效。

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

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

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

人们常常将这些树脂用于医学和美容。

为人类造血

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

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于人体的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即血型糖。

人的血型是由血型糖决定的,植物体内也有和人类血型物质相同的东西,其中以红色果实的植物中数量最多。

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

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

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原子发生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认为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将会成为现实。

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培育了两种血液产品,通过临床试验,已经可以帮助患有血友病的患者,这些血液产品能帮助人体内的血液快速凝结。

科学家指出,目前使用的血液凝结药物,是用人的血浆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使用人或动物细胞制造出来的血液药品,有传染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的危险。

如果使用从植物培育出来的血液产品,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染,成本也相对低廉。

植物或将会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库。

(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节)

18.从全文看,植物的“血液”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3分)

答:

19.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4分)

⑴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

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

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

⑵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

20.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4分)

⑴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

⑵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答:

21.要实现用植物为人类造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与目前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比,植物“血液”有哪些优势?

(4分)

答: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植物的“血液”是指一些植物体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的汁液。

B.产于巴西的牛奶树和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流出的白色乳汁和暗红色液体,就是这些植物的“血液”。

C.由于一些植物具有造血功能,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制造出了人体所需要的血液产品。

D.现在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有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的危险,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取之不尽的植物血库。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字母替代;⑤不得抄袭。

⑴初中三年,转瞬将逝。

回首过往生活,有老师呕心沥血的身影,有同学艰苦拼搏的汗水,有成功的欢乐,有失败的沮丧,还有莫名的惆怅……

请以“班级那些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温馨提示:

横线上可填“新鲜”“有趣”“快乐”“烦心”……)

⑵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女儿:

珍珠是怎样长出来的?

父亲:

珍珠的种子是一粒沙子,一粒种在蚌里的沙子,这粒沙子自从种进蚌里后,蚌给它的是黑暗,是排挤,是碾压,是无尽的痛苦和苦难,然而正是这些痛苦和苦难,成就了沙子,让它成为了一粒闪光的珍珠。

 

语文参考答案

1.B.(A.眶,kuàng;C.埋,mán;D.酿,niàng)

2..C.(A、籍贯,B、神采奕奕,D、迁徙)

3.D.(南辕北辙: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我俩考虑问题时只是角度和方法不同,但结果(目的)相同,当然不是“南辕北辙”了)

4.D(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山上—山坡上—河谷—村庄—村里”,由上到下,由面及点。

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⑤),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5.C.(“已不可避免会发生”错,中长期天气预报只是一种可能性,原文说“可能会面临”)

6.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意思是肚子正在挨饿(没吃早饭,正空着肚子挨饿)。

(1分)

⑵示例:

“这么冷的天儿,上学不穿厚点,冷死你!

”妈妈边说边给我披上大衣。

(2分)

7.⑴图一的主要信息:

调查显示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首要(主要)原因是从众心理。

图二的主要信息:

调查显示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首要措施是采用智能交通。

⑵阿姨,您好!

红灯亮了,请不要过马路。

再说,您带着孩子过马路多危险啊。

让我们都养成“红灯停,绿灯行”的好习惯吧。

(3分)

⑶示例:

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3分)

8.⑴白露未晞;⑵千里共婵娟;⑶却话巴山夜雨时;⑷长风破浪会有时;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

(每空1分,任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9.①参与②见识浅陋③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倒下(每个1分)

10.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依实情判决。

(2分,关键词:

狱、情)

⑵敌人士气丧失殆尽,我方却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敌人。

(2分,关键词:

竭、盈)

11.B.(“战前”曹刿怎么可能“指挥若定”?

12.鲁庄公认为“可战”的理由有三:

衣食与近臣分享,祭祀神灵讲诚信,审理案件依实情(3分,每点1分)。

以弱胜强的条件: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

13.同学李美琪的妈妈有一条温暖漂亮的红围巾,李小然也想给自己的妈妈买一条这样的红围巾(2分);李小然的妈妈在菜市场劳动,围上那条暖和又漂亮的红围巾,肯定就不怕冷了(2分)。

(意合即可)

14.①心好像立即被凉水浇了(失望透了)

②想到可以在学校捡饮料瓶卖钱,说不定就能凑够买围巾的钱

③心里有些难过

④心里却特别温暖、踏实

(每空1分)

15.⑴神情描写(1分)。

传神地写出了李小然心里藏着为妈妈买红围巾又不愿告诉同学的调皮神情(2分,意合即可)

⑵动作描写(1分)。

生动地写出了李小然对辛苦挣来的11元钱的珍惜,生怕丢失。

(2分,意合即可)

16.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李小然由爱亲人(妈妈)上升到爱他人,爱社会,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中心)。

(2分,意合即可)

⑵结构上使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意合即可)

17.“暖爱”有:

(1)李小然想给妈妈买一条温暖漂亮的红围巾御寒;

(2)同学默默帮助李小然收集塑料瓶挣钱;(3)打扫卫生的赵阿姨对李小然行为的理解和赞许;(4)李小然把准备给妈妈买红围巾的钱捐给更需钱(更困难)的同学。

(3分,每点一分,任答3点即可)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品质:

(1)孝敬长辈(母亲);

(2)用诚实劳动实现个人愿望;(3)认定正确的事就坚持去做,不达目的不放弃;(4)大爱情怀,爱亲人,更爱他人和社会。

(3分,每点一分,任答3点即可)

18.①可作人类美味可口的饮料;

②可用于医学和美容;

③可为人类造血,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库。

(3分,每点1分,答“用于猎杀野兽”不得分)

19.

(1)举例子(1分),列举龙血树流出的是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说明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的(1分)。

(2)下定义(1分),科学准确地说明血型的本质是“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

(1分)

20.⑴“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概念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植物的“血液”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血液,只是植物“汁液”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

⑵“大多数”,从数量和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并非所有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4分,能抓住关键词2分,能结合语句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21.要实现用植物为人类造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植物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加入铁原子,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2分)。

植物“血液”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染,成本也相对低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