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521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docx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增分专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学案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014·江苏卷,10

2014·山东卷,22

高考对本实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实验原理的理解(间接测量);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3.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连接形式(电流表内接、外接)的确定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一、实验流程

二、注意事项

1.游标卡尺的读数:

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固定刻度数mm+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3.先测直径,再连电路:

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4.电流表外接法:

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5.电流控制:

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三、误差分析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1 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螺旋测微器

(1)构造:

如图甲所示,S为固定刻度,H为可动刻度.

(2)原理:

可动刻度H上的刻度为50等份,旋钮K每旋转一周,螺杆P前进或后退0.5mm,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

(3)读数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②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③如图乙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不足半毫米,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mm+15.0×0.01mm=2.150mm.

2.游标卡尺

(1)构造(如图所示):

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

(2)用途:

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

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见下表:

刻度格数

(分度)

刻度总

长度

每小格与

1mm的差值

精确度

(可准确到)

10

9mm

0.1mm

0.1mm

20

19mm

0.05mm

0.05mm

50

49mm

0.02mm

0.02mm

(4)读数:

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3.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V的电压表和0~3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V或0.1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V.

(3)对于0~0.6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A.

[例1]

(1)如图甲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下分别为9mm长10等分、19mm长20等分、49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17.7__mm、__23.50__mm、__3.18__mm. 

(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2.150__mm.

(3)①如图丙所示的电表使用0.6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0.02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0.44__A;当使用3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中每一小格代表__0.1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2.20__A.

②如图丁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0.1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1.70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0.5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8.5__V.

(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戊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1_987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087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将“×1_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零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0~19_998_Ω__.

解析 

(1)最上面图读数:

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mm=0.7mm,最后结果是17mm+0.7mm=17.7mm. 

中间图读数:

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0×0.05mm=0.50mm,最后结果是23mm+0.50mm=23.50mm.

最下面图读数:

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mm=0.18mm,最后结果是3mm+0.18mm=3.18mm.

(2)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

2.0mm+15.0×0.01mm=2.150mm.

(3)①使用0.6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A,表针示数为0.44A;当使用3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A,表针示数为2.20A. 

②电压表使用3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V,表针示数为1.70V;使用15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V,表针示数为8.5V.

(4)电阻为1987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零.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999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达到的最大电阻是2×9999Ω=19998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998Ω.

考点2 仪器的选择和实物电路的连接

[例2]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

量程0.6A,内阻约0.2Ω;

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9kΩ;

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为5Ω;

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为20Ω;

定值电阻:

R0=3Ω;

电源:

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R2__(选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a__端.(选填“a”或“b”)

(2)在实物图丙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2.30(2.29、2.31均正确)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94(93、95均正确)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由R=ρ

可估算铜导线的电阻Rx约为1.7Ω,(Rx+R0)约为4.7Ω.若选用R1=5Ω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调节范围较小且面临“烧坏”的危险,故应选用R2=20Ω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闭合开关前应将触头移至接入阻值最大的a端.

(2)如图所示.

(3)电压表的读数需估读一位,数值为2.30V.

(4)由欧姆定律可知,(Rx+R0)=

Ω=4.6Ω,所以Rx=1.6Ω.再根据Rx=ρ

可解得l=94m.

考点3 电阻的测量

方法一 伏安法测电阻

[例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甲中的R1,其阻值约为5Ω.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a__(选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d__.(选填“c”或“d”)

(2)按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4.4~4.7__Ω.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I/A

0.09

0.19

0.27

0.35

0.44

0.53

(3)已知图乙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

,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B__.(选填序号)

A.①连接a,②连接c  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  D.①连接b,②连接d

解析 

(1)因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R1的阻值.则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而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故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a,导线②连接d;

(2)根据表格数据,作出关于R1的U-I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R1=

Ω=4.4Ω;

(3)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ρ

,故R2=R1,要测R2的阻值.与测量R1一样,最优的连线应①连接a,②连接d,选项B正确.

方法二 等效替换法测电阻

连接电路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通过调节电阻箱R,使单刀双掷开关S分别接1和2时,电流表中的电流示数相同,则表明Rx=R,即可测出Rx.

[例4](2017·湖北武汉模拟)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长度为__5.05__cm,直径为__5.316(5.310~5.320)__mm.

(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大__处(选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大__(选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

(3)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1_280__Ω.

解析 

(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mm,所以L=(50+5×0.1)mm=5.05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5+31.6×0.01)mm=5.316mm. 

(2)①为了保护电流表,在接通电路之前,要使电路中的总电阻尽可能大,然后慢慢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②为使电路电流较小,使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电阻箱阻值也应先调至最大.

(3)将S1闭合,S2拨向接点1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当S2拨向2时,其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I=

,当I相同均为I0时,R2=R圆柱体,所以R圆柱体=1280Ω.

方法三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方法

方法简介

电路图

电流

半偏法

如图所示,闭合S1,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0;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电阻箱R2,使电流表的读数等于

,然后读出R2的值,则有RA=R2

电压

半偏法

如图所示,闭合S1将电阻箱R2调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电压表达到满偏U0;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记下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则有Rv=R2

[例5]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量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3000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成.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比,R′V__>__RV(选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

(3)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R′V>RV

对应演练·迁移运用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结果由公式Rx=

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若将图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Rx1__(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大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解析 根据题意知

>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显著,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则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图甲的测量值是Rx与RA串联的电阻阻值,故Rx1>Rx真;图乙的测量值是Rx与RV并联的电阻阻值,故Rx2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甲所示的部件__B__(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0.410__mm.

(2)如图乙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

电路中__7、9_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__断路__.(选填“短路”或“断路”)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V和38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Ω.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

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B.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mm=0.410mm.

(2)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说明连接两电表的电路是导通的.而滑动变阻器几乎不起作用,说明线路电阻很大,故可判断7、8、9间断路,

(3)由题意知

≈0.005<

≈0.019,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显著,故可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并测出多组U、I值,求出Rx后,再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答案 (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象法求电阻值)

3.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甲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甲中画出.

(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乙所示.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__×__(选填“○”或“×”)表示的.

(3)请你诜择一组数据点,在图乙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__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2(1.1~1.3均可);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6(1.5~1.7均可)__Ω.

解析 

(1)连线如图甲所示.

(2)U-I图象如图所示,U-I图象的斜率反映了电阻的大小,而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大,外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小,所以外接法的数据点是用“×”表示的.

(3)在U-I图象上,选用外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1.2Ω,选用内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1.6Ω.

4.(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

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总阻值为20Ω,另一个总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1)按原理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__20__Ω.(选填“20”或“2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__左__端(选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__相等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2_550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__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__

解析 

(2)①R1为分压电阻,为了有效控制测量电路,故选20Ω的小电阻;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R1的滑片C应滑到左端,使微安表示数为零;

③当B与D的电势相等时,IBD=0,S2闭合前后电路的电阻不变,导致微安表的示数不变;

④设R2中电流为I1,Rz中电流为I2,当φB=φD时

URz1=UR2左,URg=UR2右,

即I2·Rz1=I1R2左,I2Rg=I1R2右,得

当Rz与微安表对调时,有

,故有

Rg=

Ω=2550Ω

答案 

(1)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