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15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

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夏朝建立和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

点:

西周分封制

【课前准备】

一、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时间:

约______年;

2.建立者:

_______;

3.地位:

我国的____________王朝。

4.意义: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_______的产生。

5.禹的儿子_______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

最后一个夏王是______(暴君)。

(二)商汤灭夏

1.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_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_________。

2.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_迁都于________(河南安阳)。

3.最后一个王________(暴君)。

(三)武王伐纣

1.武王伐纣:

公元前________,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政治联盟,与商君在________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2.西周约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都城在_______(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_______。

(四)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________形势,巩固________。

对象:

周王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帝王的后代。

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于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统治和管辖区域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实质:

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________。

分封制的作用: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西周灭亡

(1)背景:

①公元前________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厉王逃亡。

②到________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2)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_______所灭。

3.________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教

学反思】

答案参考:

(一)1.2070;2.禹;3.第一个;4.国家;5.启;禅让;桀

(二)1.汤;亳;2.盘庚;殷;3.纣;

(三)1.1046;牧野;2.1046;镐京;西周;

(四)1.政治;疆土;等级制度;

2.

(1)①841;国人暴动;②周幽王;

(2)犬戎族;

3.周平王;东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B.推举制C.投票制D.世袭制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进行了决战,其地点是在()

A.阪泉B.牧野C.亳D.镐京

4.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B.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C.诸侯内乱D.末代国君残暴统治

5.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体现。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重要作用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

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D.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

A.黄帝B.禹C.忽必烈D.周武王

7.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D.尊王攘夷

8.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两周D.秦朝

9.《史记》记载:

“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这反映的是()

A.武王伐纣B.西周分封制C.春秋争霸D.战国七雄

10.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

A.奴隶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部县制

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王朝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

13.“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A.交纳贡品B.交纳田租C.定期朝觐D.服从命令

15.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16.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史上,我们潍坊所辖各县市区曾是齐国的领土。

此外,潍坊一带还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小国。

与这一史实的出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7.《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  C.禅让制D.宗法制

18.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

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

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19.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史学两司马”司马姓氏应源自()

A.邑名B.谥号C.行业D.官名

20.“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1)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产生于我国历史哪一朝代?

 

(2)当时的统治者采取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制度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

1.B2.D3.B4.D5.D6.B7.A8.A9.B10.C11.C12.C13.C14.B15.C16.B17.C

18.D19.D20.D

21.

(1)分封制。

西周。

(2)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019-2020(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  )

A.黄河下游地区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D.今河南洛阳一带

【答案】B

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答案】C

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答案】A

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建立时间B.开国君主

C.灭亡时间D.亡国君主

【答案】B

5.我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比如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这种制度产生于(  )

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

【答案】A

6.夏、商、西周三代有三个有作为的君主,也有三个末代暴君。

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

【答案】B

7.第一位以世袭制而诞生的国王是()

A.尧

B.舜

C.禹

D.启

【答案】D

8.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这体现了西周实行(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答案】A

9.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商纣王、姜尚、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来源:

学&科&网]

A.盘庚迁都B.武王伐纣

C.平王东迁D.春秋争霸

【答案】B

10.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答案】A

1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  )

A.牧野B.镐京C.洛邑D.殷

【答案】B

12.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A.阪泉大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

13.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

(2)我国古代社会由世袭制代替图1中的①制度,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3)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

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4)请写出图2中反映的此制度的主要内容。

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1)①禅让制;②启。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西周;分封制。

巩固周朝统治。

(4)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