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9596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二化学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O-16Na-23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金属⑥非金属⑦酸⑧碱⑨盐⑩氧化物

A.①③⑤⑥B.②④⑦⑧⑨⑩C.①③D.全部

2.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会存在“1+1≠2”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等于“2”的是

A.温度一定时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晶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均匀后所得溶液的总体积

C.1g碳酸钠溶液和1g盐酸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D.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总质量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

A.①③   B.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则其中氧原子数为2NA

D.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5.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3AsO3 ②还原性:

Cl->As③反应中每生成1molAs,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④M为OH- ⑤SnCl62-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只有①③

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

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A>B>C>DB.A>C>D>B C.C>A>B>DD.B>D>C>A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H2O2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MnO4-+6H++5H2O2=2Mn2++5O2↑+8H2O

B.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2H2O=Cl2↑+H2↑+2OH-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NH4++OH-=NH3.H2O

D.金属钠与水反应:

Na+H2O=Na++OH-+H2↑

8.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氯水,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甲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管有白色沉淀而乙试管没有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关系不正确的是

A.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B.

Pt和

Pt互为同位素

C.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D.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10.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

12CB.NaCl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11.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某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

B.元素X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钠的原子半径

C.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D.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

12.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碘单质的升华和金刚石的熔化B.二氧化硅和氯化钾的熔化

C.氧化铝和冰的熔化D.乙醇和液氯的汽化

13.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

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2

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14.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熔点低,且不溶于水   D.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15.下图中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下列有关命名不正确的有

A.2,3-二甲基-3-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

C.2-甲基-3-乙基丁烷D.2,3-二甲基-1-丁醇

17.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1mol该氯代烷能和6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有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该烃可能是 

A.CH3CH=CH2 B.CH3C≡CH C.CH3CH2C≡CH D.CH2=CHCH=CH2

18.已知C-C单键可绕键轴旋转,则关于结构简式如下图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该烃的一氯代物最多能有四种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

19.已知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红光外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3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COCH3

20.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其可发生的反应类

型有:

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酯化

⑤水解⑥氧化⑦中和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

21.甲、乙、丙、丁分别是硫酸铝、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氯化钡等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测定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

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

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NaOHC.FeSO4D.BaCl2

22.两种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一定条件下在aLO2(足量)中燃烧,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状态,再通过足量Na2O2层,得到气体仍是aL,下列混合有机物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 C2H4B.CH3OHCH3COOH

C.C2H6HCHOD.HCHOCH3COOCH3

2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

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

C.Cl-一定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24.某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浓度相等)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3.8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则下列分析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B.13.8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C.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D.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25.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AlO2-比Ba2+少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Ba2+可能等于OH-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6分)化合物A、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

若A的1H—NMR谱上只有一个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

B的1H—NMR谱上有个峰,强度比为:

27、(8分)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

(3)3min后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含义是。

该反应是由开始反应的。

(①正反应②逆反

应③正逆反应同时。

28、(10分)A、B、C、D、E、F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w.w.zxxk.c.o.m

元素

有关信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

C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原子半径为66pm

D

与A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易溶于水

E

原子半径为104pm,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3

F

单质为有色的气体

(1)D2C的电子式;

(2)沸点:

A2CA2E(填“>”或“<”或“=”);

(3)E的非金属性比F(填“强”或“弱”),举例(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4)化合物甲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量为84,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写出甲在水溶液中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8分)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发生加聚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写出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

Ⅰ.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填序号)

A.2H2(g)+O2(g)

2H2O(l)△H=-142.9kJ·mol—1

B.H2(g)+1/2O2(g)

H2O(l)△H=-285.8kJ·mol—1

C.2H2+O2

2H2O(l)△H=-571.6kJ·mol—1

D.H2(g)+1/2O2(g)

H2O(g)△H=-285.8kJ·mol—1

Ⅱ.利用核能把水分解制氢气,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下图是其中的一种流程,其中用了过量的碘。

(提示:

反应②的产物是O2、SO2和H2O)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法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mol,与b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到CO2的混合气体和45g水。

试求:

(1)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

n(C2H6)=。

(2)当a=1,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

时,则b=,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

n(CO2)=。

(3)a的取值范围是。

(4)b的取值范围是。

 

龙湾中学高二化学开学练习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A为。

B有个峰,强度比为。

27、

(1)方程式;

(2)X速率;

(3)曲线含义。

反应由开始。

28、

(1)电子式;

(2)沸点A2CA2E

(3)E比F,举例;

(4)方程式。

29、

(1)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Ⅰ.为_______。

Ⅱ.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n(C2H4):

n(C2H6)=。

(2)b=,n(CO):

n(CO2)=。

(3)a范围。

(4)b范围。

 

参考答案

31.

(1)1:

12)3,1:

3(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