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364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docx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曹承化校对、审核:

刘远秀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选择题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

打造文化。

 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

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

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

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

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

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

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

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

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

正像我们所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

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

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

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

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么?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

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

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

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

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

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

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

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

品牌是商业称谓。

文化是没有品牌的。

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作过“品牌”。

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

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大哄大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

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

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地要被市场重新选择。

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

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还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

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

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

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

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地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

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

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

伪文化?

非文化?

谁来鉴别和认定?

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

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

“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么?

》)

1.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作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2.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D.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D.如今,许多游客所游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滋原味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鹅笼①夫人传

周 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

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

“家云何?

”曰:

“吾恃其文为家也。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

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

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

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

宗戚压肩视,或且曰:

“乃姊家何似矣?

”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

“尔姊勿复望此也!

身属布矣!

”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

再数年,鹅笼益落魄。

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

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

夫人谓母曰:

“总迟矣。

”于是鹅笼愧而赴京。

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

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

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

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

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

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

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

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郊如云。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卒时语鹅笼曰:

“地高坠重,公可休矣!

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阅岁,鹅笼予告回里。

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

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

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呜呼!

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原文有删改)

 ①鹅笼:

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

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

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

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

②戺(shì):

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

③角带:

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

④绋引:

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

女婿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遽:

立刻

C.敕有司营葬敕:

命令

D.复夤缘再相夤缘:

攀附权贵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3分)

①吾恃其文为家也 ②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③绛纱并两岸数十里 ④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⑤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 ⑥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①④⑤B.②⑤⑥

C.③④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

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

(2)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诗歌,完成8----9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1汪元量:

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

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

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

③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④劲气:

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5分)

9.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后两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逍遥游》)

(2)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4)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送东阳马生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作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写清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题。

天下最低价

   海蜇       

   

这是我第一次摆地摊,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笔生意。

正在沮丧的时候,从人流中冒出三个约十岁的小女孩,围在我的小摊前观看。

其中一个显然被装有小纽扣电池、闪闪发光的胸章吸引了。

她叫另外两个先去帮她买烧烤,自己留下来选购。

她蹲下来,拿起胸章端详了一会儿,问多少钱,我说八块。

她说四块!

我不答应,因为几乎赚不到钱。

僵持了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笑嘻嘻地望着我,低声嚷道:

“我求你了,叔叔,四块钱好吗?

”哀求声连绵不绝,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招架不住,头一低,答应了。

她付钱时问:

“叔叔,你卖给我的真的是最低价吗?

”我苦笑着说:

“除了你,我再不会卖这么低价钱了!

不然,我会饿肚子的。

”小女孩听了,心满意足地吃烧烤去了。

   小女孩走后,我的生意好起来了,当晚收入不错。

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又在附近摆地摊,有一位中年妇女来问我发光的胸章多少钱,我说六块钱一个。

她说便宜一点儿的话可以多买几个。

我说,我讲的都是最低价,她不甘心地絮叨了一会儿,悻悻地空手离开。

   就在这时,那三个女孩从人流中钻出来,和昨天一样,小女孩又叫另外两个伙伴去买烧烤,自己留下来选购。

她挑了两条头巾说:

“妈妈一条,我一条。

”然后她问多少钱,我说已经是熟人了,直接给你最低价:

四块。

小女孩没说什么,又挑了一把指甲刀,说也是给妈妈买的,多少钱,我说三块。

她没和我讨价还价。

当她付钱时,我说:

“为什么不给你爸爸选一件?

”她听了一怔,脸上的快乐全跑光了。

她把手里的头巾和指甲刀一放,说:

“我不想买了!

”然后,快步走了。

我很后悔提出画蛇添足的建议。

接下来,做生意也提不起劲来,当晚的生意很清淡,但我决定明天还来。

   第三天,我在老地方摆好摊不久,那小女孩如天使般出现在我眼前,这回,她是一个人来的。

她一蹲下就把手里的钱向我递来,说:

“给,补你的四块钱!

”我问为什么。

听了她的讲述,我才明白昨天来问我价钱的中年妇女是她家里的保姆,小女孩派她来打探价钱,看看我给她的是不是唯一的最低价,我是不是在骗她。

当然,我幸运地通过了她的考试,她愿意补上我少赚的钱。

我谢绝了,但要求她告诉我为什么不相信人。

   原来小女孩的爸爸是做生意的,近来很少回家,除了不停地往家里汇钱,什么都不管。

家里常常只有她和妈妈、保姆。

妈妈告诉她,爸爸说生意忙,不能回家是骗人的,因为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爸爸说爱她们母女也是骗人的。

小女孩不相信,妈妈就说做生意的全是骗子。

小女孩讲到这里,看着我,高兴地说:

“你也是做生意的,但我知道你不是骗子,所以妈妈说的不对,所以爸爸也不是骗子,是吗?

”我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小女孩笑起来,蹲在小摊前说:

“我要帮爸爸买个剃须刀,他老用胡子扎我!

”她选好一个问多少钱。

我说:

“不要钱,送给你吧。

”她却坚持一定要给钱。

我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0”,认真地说:

“给这个数吧,最低价。

”她说:

“那好,伸出手来!

”我伸出手,她用小手掌柔柔地贴在我的手掌上,表示付钱。

   她调皮地问:

“这是天下最低价吗?

   我说:

“是的。

”我惊讶地发现。

原来地球上竟然有这么可爱的小女孩。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我”与小女女孩的三次交往,表现了小姑娘的思想,性格的不同方面,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B.小说在叙述方面,采用顺叙的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小女孩的交往,并通过小女孩的话点明了她的家庭情况,线索清晰,有条不紊。

C.小说看上去写了小女孩,还有她的妈妈,保姆,其实,小说的核心人物是小女孩的爸爸,他才是作者最为关注的人物。

D.小说构思精巧,从一件小事入手,通过为数不多的人物,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受人忽视的社会问题——少年儿童的心灵保护。

E.小说以“天下最低价”为标题,以“我”这小说的重要人物,借“我”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诚信经商。

(2)小说中的中年妇女买胸章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分)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

(6分)

(4)请结合小说内容,从“家长”“学校”“社会”等不同角度谈谈应怎样呵护少年儿童的心灵。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寡言君子”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教育名言,是曾主持西南联大校务的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

说起西南联大,人们无法忘记梅贻琦。

 梅贻琦是个话少行动多的人,不仅时人称他为“寡言君子”,他的学生也曾因他的寡言,戏作打油诗: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陈寅恪曾说:

“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可正是这样一个寡言的人在西南联大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担起了大任。

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奉命迁往昆明时,梅贻琦曾讲过一段“高调”的话:

“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

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

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

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敢向清华的同仁校友说一句‘幸告无罪’。

”建校初期三人共同主持校务,但蒋梦麟和张伯苓多在重庆参加政府要事,另有公务,偏居一隅的西南联大的众多事情都落到了梅贻琦头上。

在西南联大组创初期,张伯苓就对曾是自己学生的梅贻琦说过:

“我的表你戴着。

”蒋梦麟当时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虽均高于梅贻琦,但他秉着“对于联大事务不管即是管”的超然姿态。

“论设备、论经费、论师生的人数,都是清华最多,依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一联(合),清华是划不来的,反面看来也可以说,清华在联大占了压倒的优势。

”有人如此说,不管旁人怎么说,梅贻琦依然是少说多做。

他把在清华形成的风范,在西南联大期间延续着。

  梅贻琦于1931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在此之前,清华师生赶校长、赶教授是见怪不怪的事,没有哪位校长能在清华长久地呆下去的,而几年过去,梅贻琦依然稳坐校长的位置,被问到有何秘诀,梅贻琦说:

“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他的能力没人愿意倒他,梅贻琦任校长后,奉行“教授治校”原则,既讲民主,也法度严明,清华校务始终井井有条。

不到十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

  在西南联大时,梅贻琦延续的这一风气,使得主管西南联大校务的职能部门领导,没有一个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饱学名士。

  昔日西南联大学生,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申泮文说,“在校领导班子中绝对没有非教闲杂人等滥竽充数,所以也就没有领导外行内行的问题了。

心中只有西南联大,没有清华。

八年时间里,西南联大能够“同不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梅贻琦是有着功劳的,傅任敢先生说梅贻琦“心中只有联大,没有清华了”。

  确实,民主作风好的梅贻琦,常说“吾从众”,很少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的。

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梅贻琦也很注意三校间的关系。

如为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工学院的清华教师组织了“清华服务社”,开展勘查设计和生产等业务,所获收益除清华教师外,也给北大、南开的同仁补助。

使得西南联大的不少老师在回忆那段岁月时,都盛赞三校的合作精神。

郑天挺先生说:

“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友爱和团结。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三校之间均如此。

  梅贻琦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当时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还在长沙合并为一校称之为“临时大学”时,三校的校长未统一到位,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当年他到了长沙以后,才知道蒋梦麟仍在杭州,叶公超问他南开和清华的两位校长什么时候来,蒋梦麟表示并不乐观。

这时候,有人说如果张伯苓和梅贻琦不来,就拆火!

后来到了西南联大的梅贻琦到底没辜负大家所有的信任。

把西南联大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愧是西南联大的“船长”。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用别人的戏称“寡言君子”作题目,是对梅贻琦少说多做性格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B.梅贻琦把在清华形成的最可贵的友爱和团结等风格在联大延续,所以他被称为“船长”。

C.陈寅恪直接批评当局制定法令政策不够严谨,说得多,做得少。

引用此言,意在对比。

D.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长沙合并时称“临时大学”,梅贻琦从这时起便担负起领导三校的大任。

E.梅贻琦担任联大校长时曾讲过一段话,作者运用“高调”一词评价它,含有揶揄的成分。

(2)“说起西南联大,人们无法忘记梅贻琦。

”说说梅贻琦哪些特点让人无法忘记?

(6分)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梅贻琦“不愧是西南联大的船长”这个评价的理解。

(6分)

(4)“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话用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析师通常都是这样的,判断错了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判断对了就拿着正确的观点逢人说项。

其实,大家知道分析师是人不是神,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B.刘翔认为一个人若把自己所不能支配的东西当作奋斗的主要目标,就会产生压力,犹如戴盆望天,永远生活在重压之下,心浮气躁,怨天尤人。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欲滴,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办方丹麦没有取得各国谈判代表的同意,试图将自行拟定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

发展中国家代表坚决反对主办方越俎代庖。

B.2009年,北大伟岸的身躯躺在“北大精神”的墓冢上苟延残喘,芙蓉姐姐成为北大岁末最新的精神依归。

C.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尽孝毋庸置疑,但在孝道与正道之间,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不是真正的孝道。

D.热那亚和美国一些反华势力推襟送抱,鼓动并支持新疆少数极端分子,打砸抢烧,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被免职的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屡见不鲜。

有关人士认为免职官员并不

是不能复出,而是要在他们认识并吸取教训后,才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B.如果政府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抱持“沉默是金”、墨守“我

说你听“的观念,就可能在与民众期望的赛跑中落后,在需要及时公开信息的关口失语。

C.“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D.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

“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

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竹筏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们攻克。

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岩壁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又立刻被弹拨了回来。

③却已有许多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些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着。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美术界的艺术家们,    ,    ,     ,

,     。

这种新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受到了种种非议,     ,是一种腐朽堕落的艺术,被人们贬称为“巴洛克”。

①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既包含了宗教的人文特色,又满含享乐主义的情怀

②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