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71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绪论: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创造活动、社会现象,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

那么,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就是一个审美认识的过程,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一个融阅读、思考、践行的综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把握中外文化背景的概貌,无疑是重要的。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中外文学名著是环绕在缪司女神颈项上的一串璀璨夺目、光照古今的思想与艺术的明珠,它们曾经照亮过本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星空与艺术苑圃,又延续和扩大其魅力于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它们培育过一代又一代、一个民族又一个民族的广大人民的真善美的心灵,启开了他们审美的天地和创造的灵性。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则是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

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将系统地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阅读、欣赏、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也给那些有文学兴趣的学生提供创作方面的帮助。

课程目的: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基础目标。

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的想象力与再认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大纲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

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主要讲授古今中外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使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篇目,获得更多的不同视角的文学评论和作品分析,从而提高学生思考、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教师扼要讲授文艺运动、文艺思想论争的过程和特点,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并自己去思考、讨论,形成对文学作品独特的评析,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与课堂讨论为辅。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中国文学部分教学内容共课七时,外国文学部分教学内容共八课时。

课程安排:

中国文学名著阅读欣赏部分7课时

第一章先秦、唐宋文学欣赏3课时

第一节:

先秦文学1课时 

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二节:

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1课时

1、李白——《将进酒》赏析

2、杜甫——《春望》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第三节:

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1课时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二章:

中国经典小说欣赏                  4课时

第一节:

明清四大章回小说欣赏                  1课时

1、《三国志通俗演义》——悲凉的战争画卷

2、《水浒传》——英雄神话传奇

3、《西游记》——神魔小说中的奇葩

4、《红楼梦》——世情的无尽挽歌

第二节: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1课时

1、《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故事新编》——开始于文明之初的话语叙述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说四大家——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    1课时

1、《家》——宏大历史叙事语境中的“家”

2、《骆驼祥子》——一个城与人的故事

3、《边城》——牧歌和挽歌的交响

4、《传奇》——苍凉的乱世人生

第四节:

汉唐宋散文名篇欣赏                   1课时

1、《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宋八大家散文——《原道》、《小石潭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部分8课时

第一节:

西方文学的特点和概况1课时

1.古希腊神话

2.《荷马史诗》

3.但丁与《神曲》

第二节:

“骑士小说”欣赏1课时

1.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了解“骑士”小说的特点

第三节:

莎士比亚戏剧欣赏1课时

1.巨人时代的巨人——莎士比亚的生平与思想

2.莎士比亚的创作

3.《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

4.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勃朗特姐妹1课时

1.勃朗特姐妹生平

2.《简·爱》《呼啸山庄》

第五节:

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1课时

1.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

2.《安娜·卡列尼娜》

第六节:

雨果之《巴黎圣母院》 1课时

1.“19世纪西方文学” 

2、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特色

第七节:

卡夫卡与《变形记》1课时

1.卡夫卡与现代社会

2.现代主义文学与表现主义

3.《变形记》

第八节:

“东方文学”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1课时

1.阿拉伯民间故事

2.古代东方文学的一座壮丽辉煌的丰碑

中国文学名著阅读欣赏部分

第一章先秦、唐宋文学欣赏

一、先秦文学概述

(一)、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一(前221)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

它处于中国文学的发生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

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西周至春秋文献增多,最重要的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

《尚书》虽然号称难读,却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并出现不少成熟的辞格,为历代散文家所重视。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相传是孔子根据春秋鲁国的史料记载编撰而成,文字简练似流水账簿,未能构成散文篇章,但其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直接导致了《左传》的产生。

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

《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

《左传》与《春秋》有经传关系,用史实解释经文,解经的文字就是传,故称为史传散文。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叙事文学名著,一般认为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的另一部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与《春秋》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全书的主要史实与《春秋》、《左传》相合,所以又被称为《春秋外传》。

其中极少数篇章的记事起于西周穆王时期,比《左传》早二百多年,绝大多数篇章与《左传》相表里。

《国语》长于记言,朴实平易,含义深永。

或幽默生动,情景毕现;或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或纯朴自然,富于哲理;更有不少长篇宏论说古道今,具备论说文的基本格局。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书,成书于西汉晚期。

《战国策》是一部纵横家书,反映战国时代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

《战国策》的语言铺张扬厉,夸饰渲染,富于雄辩的气概。

描写人物注重外貌肖像和行动细节的刻画,采用欲扬先抑等多种手法,人物刻画成为作者的主观写作动机。

战国时代人才辈出,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统称为诸子。

诸子为谋求解决社会矛盾,提出种种治国方略,游说辩论,著书立说,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九流十家,依次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师承嬗传,各成流派,故又称九流。

小说家出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不成流派而充为十家,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促使诸子散文蓬勃兴盛,主要有战国初期的《论语》和《墨子》,战国中期的《孟子》和《庄子》,战国末期的《荀子》和《韩非子》等。

就学术派别而言,《论语》、《孟子》、《荀子》属于儒家,《墨子》属于墨家,《庄子》属于道家,《韩非子》属于法家。

就文章体例而言,《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

《孟子》和《庄子》属于论辩文,但《孟子》尚未脱尽语录体,《庄子》已接近专题论文。

《墨子》、《荀子》和《韩非子》都是以题概篇的专题论文。

战国时代的文学成就首推楚辞,楚辞是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经》的新诗体。

《诗经》之后约300年左右的时间,散文勃兴而诗坛消沉。

屈原和楚辞的出现打破诗坛的消沉,突破《诗经》的格局,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将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屈原既是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又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雄伟的诗篇,两千多年来一直放射着无穷的光辉,“沾溉后人,非一代也”。

(二)、《诗经》的艺术成就:

  首先:

是在诗歌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