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337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代会报告定稿.docx

人代会报告定稿

关于章丘市2010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章丘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章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永光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同步,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0.6亿元,占年计划的100.1%,增长1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4:

58.7:

29.9调整为10.8:

57.2:

32。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9亿元,占年计划的108.7%,增长25.3%。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4亿元,占年计划的100.1%,增长20%。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域50强,2010年度评比列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38位。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达到67.9万吨,增长2.9%,连续8年实现增产,蔬菜总产达172.6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济南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家,“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总数突破200个,明水香米、龙山小米、章丘鲍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荣获“中国果菜十强县(市)”和“中国绿色果菜之乡”称号。

南水北调东湖水库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垛庄及杏林等水库除险加固、胡家岸灌区节水改造一期等工程竣工使用。

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企业发展年”活动,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现新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1家,同比净增54家,合计实现销售收入901.4亿元,占年计划的117.1%,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238.3亿元,占年计划的101%,增长17.2%。

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交通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3%,提高5.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180家和213家,分别增加20家和10家,其中重汽属地完成244亿元、圣泉集团突破50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现代服务业实现新提升。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1亿元,增长14%,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产业快速发展,锦屏山影视文化基地、圣水文化城等投入使用;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12家,期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2.8亿元、贷款余额163.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23%;大舜医药、重汽载信等物流项目顺利推进。

旅游、商贸、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加快提升。

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增长8.3%。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5亿元,增长17.1%。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9亿元,增长18.2%。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和自主品牌,全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26项,完成技改投入65亿元、企业研发投入10.8亿元。

新建省级技术中心2家、济南市级技术中心4家,圣泉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章鼓”、“华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丰汇起重设备、慧成铸造、天玉建材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48.6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明水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三)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编制完成绣源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规划,实施城区高温循环水改造、圣井热源厂扩建、220千伏绣江变电站新建等供热供汽供电工程,荷花公园改造提升、杏林水库调水补源、贺套水厂迁建等工程竣工,福安西路、省道102线改造等实现通车,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组建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实施明水、双山“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明水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招商选资取得新成效。

引进市外资金160亿元,新签约项目80个、合同投资174亿元。

新宏昌改装车、LS电器产业园等44个过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华凌电缆、采明木地板等105个项目顺利实施,力诺镀膜玻璃管、大华制罐等157个项目竣工投产。

对接国家扩大内需工作取得新成果,争取无偿扶持资金1.37亿元。

出口贸易显著回升。

实现出口总值2.7亿美元,占年计划的119.5%,增长29.3%。

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占年计划的206.5%。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市”,积极筹建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引进威海银行,恒通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年共流转土地13.5万亩,97.1%的林地确权发证。

组建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与山东高速、中铁建工等实现战略合作,鼓风机上市工作进展顺利。

(五)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26项节能技改项目和38项减排工程,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依法取缔“土小企业”61家、立窑水泥生产线6条,关停琅沟电厂3台机组。

扎实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新增绿化面积27.1万平方米,植树造林4.65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0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4%,泉水实现持续喷涌;绣江河、漯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建成相公等9处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官庄等12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明显下降,“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六)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6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38元,增长10.3%。

新增城镇就业526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770人。

新增各类保险参保人数6万多人,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完成福泰小学新建、六中扩建和5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扎实推进,20个乡镇(街道)全部创建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市医院二期及党家卫生院新病房楼建设进展顺利,新建5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646处村卫生室通过济南市标准化验收,市乡村三级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基本医药制度,群众直接受益3723.8万元;新农合人口覆盖率达99.7%,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全年累计报销金额9947.5万元。

市委党校新建工程主体完工、军事活动中心和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成功举办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有序推进。

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5‰。

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新建改造县乡道路162公里,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上沥青(水泥)路,新完成116个村户户通自来水工程。

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地震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

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上下一心、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市人大有效监督和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主要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而紧迫;部分项目推进不快,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压力进一步突出;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和承载力不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牢固,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按照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促改革,打好攻坚战、实现大发展”的总体要求,本着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和积极可行、留有余地、力争完成的更好的原则,综合考虑转方式、调结构等因素,建议全市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537亿元(新口径),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老口径),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新口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亿元(新口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2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3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6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0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以内;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新一轮发展筑牢产业支撑。

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积极构建先进制造业强力支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调优调强先进制造业。

深入实施“122”工程(着力培育10家龙头企业、20家成长型和20家创新型企业),努力推动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重点实施重汽德国曼、重汽轻卡、海尔冰箱压缩机电机扩产等一批产业提升项目,加快建设重型汽车、家电电机、有机高分子材料、食品饮料“四大特色产品基地”,年内交通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改造提升铸锻铸造等传统产业,推动工艺装备、生产方式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提高传统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园区,打造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金融资本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使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先导产业、支柱产业。

坚持引办项目和本土企业一起抓,推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圣泉集团核苷类医药中间体、华凌核电电缆、昊月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速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争创济南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验区。

力争年内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挥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助推作用,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加快大舜医药、中邮物流等项目建设,培育物流服务品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锦屏山等三大影视文化基地和龙山黑陶制造研发等七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打响章丘文化产业品牌。

加快建设百脉泉旅游综合体、天怡养生度假园等精品项目,着力打造泉水游、休闲游、文化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集聚旅游发展新优势。

加快推进中心商贸区、义乌小商品城二期等项目,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扩大城乡消费。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咨询、社区服务、服务外包等产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品牌农业提升年”活动,加快建设中部现代都市农业、南部生态农业、北部高产高效农业三大片区;实施粮食、蔬菜、畜禽、果品、观光农业五大产业振兴工程,壮大章丘大葱、明水香稻、辛寨鲍芹等产业规模,打响章丘特色农业品牌,年内新增“三品”认证30个,实现产业富农、品牌惠农。

深入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完善提升百脉生态农业园、曹范薄壳核桃基地等品牌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刁镇华宝、万辛大葱等“十大示范合作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

统筹推进林网、水网建设,加快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胡家岸灌区二期续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沿黄土地村庄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协调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新一轮发展增添动力。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一平台、四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行政综合服务体系。

理顺乡镇财政体制,调动乡镇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加快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推动齐鲁村镇银行尽早挂牌营运。

积极推进区域交通运输现代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鼓励引导丰汇、华民等骨干企业优化出口结构,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服务外包产业,全年实现出口总值3亿美元。

以创建全省科学城市为统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突破一批产业转型关键技术,完成济南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0项,创建济南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突破50%。

深入推进标准、专利和品牌战略,鼓励圣泉、伊莱特等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年内新增济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3个。

(三)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新一轮发展提升承载能力。

牢固树立全域一体理念,深化与省会济南的对接融合,统筹规划、组团开发,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品位提升,打造现代时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济南东部新城。

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

按照“西进、北扩、中部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一河两城”的发展框架,发挥规划在城市“扩大、长高、变靓、畅通”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深化细化“四大城市综合体”规划,加快编制完成滨湖商务区、黄旗山片区、城东片区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搞好双山大街、汇泉路等主城区城市设计。

强力推进“城市提升年”活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规划实施一批体量宏大的标志性工程。

加快绣源河流域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中心商贸区等建设,完成百脉泉广场、眼明泉公园改造提升,完善水系景观建设;规划建设博物馆、展览馆、规划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五馆合一”的城市文博中心,启动游泳馆建设。

积极推进圣井新城和刁镇县域次中心规划建设。

规划实施城区北外环、世纪东路北延、双山西路北延等工程,建成客运枢纽站,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区供水、供暖、供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消防、防震、气象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保障水平。

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扎实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森林城市,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新建双山西路绿化景观河道,抓好南部和东部山区绿化造林,中北部高标准农田林网完善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力争新增绿化面积4.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源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抓好绣江河、漯河流域综合整治,实施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第三污水处理厂。

新建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转体系。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环境,共建和谐城市”活动,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确保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有显著改观。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商贸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产业、资金、人口吸纳能力,打造一批工业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的特色型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用好农村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政策,统筹推进44个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实现整村迁建8000户,分散建设1206户,改造危房419户。

(四)强力推进招商选资,为新一轮发展积聚后劲。

继续把招商选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总抓手,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

集全市之力推进明水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整合提升、“二次创业”,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突出功能细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重汽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生物制造产业园、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园、航空维修配套产业园等六大特色专业园区,提高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继续强化招商力量,加大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统筹考虑项目的科技含量、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等,重点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效益的基地型、产业链项目,力争广东海天调味品、瑞典SKF集团、鲁商集团等大项目早日签约建设。

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力争全年完成外商实际投资8000万美元。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推进长效机制,力促投产达效项目增资扩股、续建项目加快进度、拟开工项目尽快建设、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积极推动重汽10万辆轻卡、圣泉20万吨酚醛树脂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重汽德国曼、民基电力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加快实施明化3万吨碳酸二甲脂等130个技改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

(五)强化节能减排,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环境要素支撑。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项目准入和建成项目监管,加强对已建成减排项目的管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

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推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要素循环,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使用,加快构筑产业生态链。

积极推广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组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加快实施电力企业脱硫技术提升、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等21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清洁生产企业。

确保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指标,为经济转型腾出更大环境容量。

强化生产要素支撑。

全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重点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项目倾斜。

深化土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土地。

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力争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8亿元。

加快资本市场运作步伐,年内争取章丘鼓风机厂实现上市,圣泉、华凌等企业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中石油沧-缁线章丘供气支线、圣井水源地、埠矿高温循环水、500千伏章丘变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为新一轮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以富民惠民为导向,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关系民生的实事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全面推进新农保试点,适龄农村居民参保覆盖率达90%。

稳步提升城镇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医保参保率,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老人供养水平。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年内廉租房一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加强价格监管,稳定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协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施道通实验学校新建、二中迁建,汇泉小学、一中改造和校舍安全改造等工程,积极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划东城实验学校和章丘市职业教育中心,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覆盖率,加快市医院二期和党家卫生院扩建工程进度,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及“三进”活动,建设一批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程。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农村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善农村用电环境。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内完成81个村户户通自来水工程,解决5.1万人生活用水、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长效机制,实施水北线、贾曹线等县乡道路建设,推进城区公交逐步向农村延伸,建成有序衔接、结构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实施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抓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个,新建乡镇污水处理站11个,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勇攀新高,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开创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