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761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docx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满分:

80分时间:

10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14Na=23

Mg=24Al=27P=31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的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铁锅生锈C.滴水成冰D.食物腐败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铁C.铝D.硅

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氧离子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

A.2HB.2H+C.2H2D.H2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

A.内焰部分B.外焰部分C.焰心部分D.任何部分均可

6.下列物质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氢气D.氧气

7.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原子含有不同的()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D.中子数

8.下列物质中的“Cl”的化合价是“+5”的是()

A.NaClB.HClOC.Cl2D.KClO3

9.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分子B.质子C.原子D.中子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泥水C.蒸馏水D.牛奶

11.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是()

A.试管B.烧杯C.锥形瓶D.量筒

1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13.市售补钙食品中的“钙”是指()

A.钙单质B.钙元素C.钙原子D.钙离子

14.在

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B.分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

15.鉴别三个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B.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分别加入水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7.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B.生石灰和稀盐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D.消石灰和稀盐酸

19.T℃时,物质A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克,则在T℃时的A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中正确的是()

A.溶质∶溶剂=1∶1B.溶质∶溶液=1∶10

C.溶液∶溶剂=11∶10D.溶剂∶溶液=9∶10

2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氮气(N2)B.氧化铝(AlO)

C.氯化亚铁(FeCl2)D.碳酸钙(CaCO3)

2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2.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B.降温和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防止火势蔓延

2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2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C.氧化物一定是化合物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25.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D.能与红磷反应

26.下列现象中,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的是:

()

A.人用食物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B.家庭用煤气做饭

C.办公室用空调取暖D.工人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

27.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碱式碳酸铜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小

28.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A+B═C+2DB.A+2B═2C+D

C.A+2B═C+2DD.2A+B═2C+D

29.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2,则关于该气体的正确说法是()

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CO和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有2种D.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有3种

30.某温度时,有100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下列图像正确表示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或溶解度(S)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

 

ABCD

二、填空题(26分,每空1分)

31.(9分)

(1)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字母序号填空: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①两个氢原子,②三个水分子,③两个钠离子,④氧化铁的化学式,⑤食盐的化学式,

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⑦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4分)

(1)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注:

”表示氮原子;“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

)则α-丙氨酸中含有种元素,其中碳、氧2种元素质量比为,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2)质量相等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33.(7分)

(1)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①t10C时A物质的溶解度

t20C时A物质的溶解度。

②t20C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①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

34.(6分)

(1)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用次氯酸可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ABCD

①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__(填编号)。

②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填编号)。

(2)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3)“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成对空没有污染的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应是。

(4)水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于扑灭一般的火灾,二者灭火的原理分别是

、。

三、实验题(18分)

35.(10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请你与他们合作。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制取装置。

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与装置连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选用B(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和C装置可制取氧气,其反应药品应该是和,判断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装置和装置连接,其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6.(3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

内容

铁丝在O2中燃烧

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加热液体药品

实验

操作图

 

 

序号

A

B

C

上表的实验操作图中各有一处错误,将造成不良后果,请指出各实验操作图的错误并回答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A:

(2)B:

(3)C:

37.(5分)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请完成以下探究何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实验内容。

(提供:

用紫色石蕊试夜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纸花、盛有水的喷壶、盛有稀醋酸的喷壶、干燥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实验假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是CO2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是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8.(3分)小强同学在路边的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请通过计算来帮助小强判断出此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

 

39.(3分)将3.1g红磷分别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充分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出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质量

给定氧气的质量(克)

2

4

8

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克)

5.1

7.1

7.1

通过计算回答:

(1)哪位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

(2)帮助结果不正确的同学分析原因。

 

初三化学试题:

怀柔区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分标准

(满分:

80分时间:

10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列表格的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B

A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B

C

A

D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C

D

C

C

A

D

D

二、填空题(26分,每控1分)

31.

(1)

A和B

C

(2)

2H

3H2O

2Na+

Fe2O3⑤NaCl

点燃

⑥3Fe+2O2→Fe3O4

⑦CO2+Ca(OH)2→CaCO3↓+H2O

32.

(1)4,9:

8,89

(2)铝

33.

(1)①高锰酸钾(或硫酸铜……)②水(或酒精……)

③酒精(或二氧化碳……)

(2)①小于②大于

(3)①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②Ⅲ

34.

(1)①A、B、C②D

(2)D

(3)二氧化碳和氮气(或CO2和N2)

(4)降温,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实验题(18分,除37题外每空1分)

35.

(1)①试管②酒精灯

(2)D,2KMnO4→K2MnO4+MnO2+O2↑

(3)MnO2,H2O2,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复燃。

(4)B,C,CaCO3+2HCl→CaCl2+H2O+CO2↑

36.

(1)集气瓶底部没有少量的水(或细沙),造成集气瓶底炸裂。

(2)视线高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造成读数偏大。

(3)加热的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容积的1/3,造成液体易喷出。

37.(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两项1分)

实验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将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直接放入干燥集有CO2瓶中

不变色

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向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水

不变色

是CO2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将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喷水后直接放入干燥集有CO2瓶中

紫色变为红色

是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向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紫色小花上喷稀醋酸

紫色变为红色

结论:

CO2与水反应的产物是酸性物质即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备注:

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四、计算题(6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8.

N%=N/NH4HCO3×100%

=14/79×100%

≈17.7%…………………………………………1分

∵17.7%<19.8%………………………………………………1分

39.

(1)解:

设3.1克磷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点燃

4P+502→2P205

124160

3.1gX

124/3.1g=160/X

X=4g……………………………………………………1分

∴乙是恰好完全反应,丙是3.1g磷完全反应且只能和4g氧气反应,二者利用3.1g+4g=7.1g都是正确的,因此,乙和丙结果是正确的。

………………………………………………1分

(2)∵2g<4g

∴磷没有完全反应。

3.1g+2g=5.1g是不成立的,

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一定小于5.1g……………………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