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7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版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中学学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概论

1.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宁都县第七中学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宁都县教育局

3、建设期限:

4、建设地点:

竹笮乡九塘、赤坎(新中胜产业园一纵道路和二横道路交接处)

5、建设性质:

新建

1.1.2承办单位概况

宁都县教育局是宁都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县教育事业的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宣传、落实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依法治教,培养各类人才,为宁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宁都教育局内设办公室、人事股、教育股、职教股、社管股、计财股、督导室、教研室、监察室、电教室、计生办、招生办、勤办、校建办、工会、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16个股室,职工78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宁都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997年教育“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及国家教委的抽查,成为第四批实现教育“两基”的县市之一;1999年通过教育迎国检,实现宁都教育工作历史性突破;2005年通过市“两基”复查年检;2008年又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同年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宁都县委、宁都县人民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新高,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并提出了教育发展三年目标。

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宁都教育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宁都作出更大贡献。

1.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建设。

项目用地面积200000平方米(合约300亩),总建筑面积125400平方米。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以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并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新建宁都县第七中学办学规模达到125个教学班(小学45人/班;中学50人/班),容6000人就读,其中小学教学班50个,初中教学班49个,普通高中教学班26个。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办公楼及会议中心、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含图书馆)、文体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绿化、安装水电气、给排水,建环保设施及其它附属工程等。

详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

125400㎡

运动场地

27768.7㎡

 

教学楼

39000㎡

运动场

24000㎡

实验楼

8000㎡

篮球场

3360㎡

科技楼(含图书馆)

10400㎡

羽毛球场

408.7㎡

文体馆

12000㎡

道路工程

40231㎡

办公楼及会议中心

10000㎡

容积率

<0.8

学生食堂

20800㎡

绿化率

36%

学生宿舍

25200㎡

建筑密度

30.10%

景观绿化

72000㎡

建筑高度

小于25米

用地面积

200000㎡(合约300亩)

1.1.4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5153.47万元,工程建设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工程费用、机电设备及安装费用、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

其中建筑工程费用30332.3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7712.10万元;其他费用3147.11万元;基本预备费1673.97万元。

项目投资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江西省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

4、《宁都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宁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2可行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的委托,我单位对宁都县第七中学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并制定了该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1.3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是我国发展的基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来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

某地区中学建设项目项目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宁都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质稳定,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4、项目建设规模,规划布局,建设方案,环保措施,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资金筹措方案等是可行的。

5、该项目的新建是宁都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举措,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整个宁都为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当地高中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切实解决当地高中教育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积的作用。

1.3.2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尽快批准本项目实施,并且为了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发挥社会效益,现提出如下建议:

1、该项目工程建设时间较为紧迫,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报告批复后,应立即组织进行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工程建设招标工作。

设备的采购要进行认真的比选,力求质优价廉。

2、抓紧建设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在本项目批复的同时,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抓紧建设资金和上级扶持资金的落实。

对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

3、加强工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项目施工要严格按建设部颁布的有关标准进行,请建设工程监理机构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建议指派专人对项目施工进行严格管理。

4、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与项目建设必须按“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项目建设前期要做好环境保护影响评价报告书。

5、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好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协调问题,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水电气、邮电通讯、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使项目顺利进行,按照预定计划完工。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县城概况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宁都县、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县接壤。

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版图面积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

县城驻地梅江镇,地处北纬26°28′,东经116°00′,系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间闽、粤之要道。

县城距省会南昌市320公里,距赣州市160公里。

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信息中心。

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80公里,鹰(潭)~瑞(金),石(城)~吉(安)两条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由东至西穿过宁都县。

根据《宁都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中提出,县城城市规划范围为:

南至高坑,北至七里,规划面积近期(2010年)2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40平方公里。

宁都县城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17万人,远期(2020年)23.5万人。

2.2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特征

宁都县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境内一般高程300-500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凌云山,海拔1454.9米,最低点是南部黄石镇下车坪村,海拔154米。

2.2.2地质情况

宁都县地质构造处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东段北侧,地质基础系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分成最广。

岩石主要有花岗石、变质岩、紫色页岩,以花岗岩居多。

土壤类型以酸性紫色土、冲积土和红砂岩、红色粘土发育而成的棕红壤为主,多呈中性和酸性反应。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区》,区域内属地震动参数0.05g(地震烈度6度)区。

2.2.3气象情况

宁都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地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北风或东北风。

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

正常年份是:

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

俗话说“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

又说:

“大寒、小寒,滴水成团”。

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

但前期气温仍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

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

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

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

有“小暑南风十八天”之说。

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

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

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

秋季9月下旬入秋,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

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

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

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下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

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

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

从3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

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积温,起讫日期:

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

2.2.4水系水文

宁都县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

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比重较大。

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

自1939年

以来,有1944、1948、1954、1959、1962、1968六年为特大水年。

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

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

自1939年以来,

自1940、1943、1951、1963、1971五年为枯水年。

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

7至9月降水量与4月至6月降水量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