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docx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
高中政治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尝试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是在世界巨变,知识经济凸显的情况下,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借鉴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成果,结合教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堂教学模式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多边活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是主体;学生是自我身心发展的自主参与者,积极学习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也是主体。
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互关系。
教学堂应自由开放,富于情境;教学特点应具有相融性、动态性、合作性和多样性。
一、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一)背景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
其次,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长期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的影响较深,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再次,这是提高堂效益的要求。
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空。
在堂教学中怎样开展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堂又是教学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利用堂四十五分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并有利于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教育的堂上,只见所有的学生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
反思我们的堂教学,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教学方法上机械呆板,即使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试想,这样封闭式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
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因此在教学观上,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师生共同活动、民主相处,教学相长。
只有这样的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也只有这样的堂才是效益高的堂。
(二)理论依据
新教育理论认为,在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其教学活动的,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组成,因此堂教学应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意义。
堂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为此,构建堂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已势在必行。
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采用双主体教学的优点是:
1、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2、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
3、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4、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6、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的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7、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8、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等环节
(一)创设和谐的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
努力做到: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
教师要利用各种条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比如“市场交易的原则”一,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甚至亲身进行市场交易活动,了解相关知识。
此时,商店、市场就是教室,售货员及商家就是教师,学生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印象深,而且还锻炼了社交能力。
调查后学生将商店搬到了堂,模拟表演各种市场交易活动,揭露“朦胧价”、“跳楼价”、短斤缺两等违反市场交易的原则的行为。
这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社会阅历。
2、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益。
学习资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的资,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
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假设、讨论、实践等活动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等,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和理论,而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推理,理解知识论证和归纳总结知识,创造性的思考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价值规律一节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而是先让学生收集当地近一段时期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相互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这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由于是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自己感到了自己的潜力不可估量,学习起更有信心。
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自发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教师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那么,还有9%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
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相关的网站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过“商品”这一概念,教师让学生判断是否商品:
A自种自食的粮食,B吃不了去卖的粮食。
再次让学生体验商品概念: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在讨论交流中,一部分同学提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又找到了一个判断商品的方法,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法,鼓励了学生质疑和创新。
再如“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书上主要讲了两条,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相互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竟凑出了二十多种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用“风采展示”的形式进行展示。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地思考,这时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经过选材设疑,以疑导思环节,模式进入到核心阶段:
授过程。
在这一阶段,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
作为导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环境完成新授。
1、活动学习:
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
比如“货币”一,教师让学生收集我国历代钱币,然后带到堂,进行展示,为同学们介绍有讲解关知识。
学生们都非常踊跃,每个人都收集很多古代钱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货币的认识,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方法,更丰富了历史化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自主学习:
自学探究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本模式的价值取向之一。
学生的自学探究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
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科学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助者而非灌输者、支配者。
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究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
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等。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
当然,为了使学生的自学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学任务。
教师启发学生对于复杂问题要善于找规律,学生为了便于记忆,编出了顺口溜,例如:
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
归结了这样一句话:
“一路三靠一化一支柱”。
即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要实行产业花经营,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既朗朗上口又记忆深刻。
3、合作学习:
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加以解决。
就其组织形式而言,一般可采用三种形式:
一是生生合作互研。
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
二是小组合作互研。
合作小组以4---6人为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三是大班集体互研。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就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实话实说”法、讨论互研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时,组织学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
”这一问题展开堂讨论。
同学们旁征博引,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唇枪舌剑中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结论。
讨论是使学生关注到一定思考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诸多想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教学法更是频繁的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以及问题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堂中,使得讨论法这种共同参与、给与主体更多机会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充当反馈的镜子。
讨论时要求参与者思考问题带有灵活性,既要边通又要能应对突发事。
学生自己阅读本,就会觉得其中的观点抽象难懂,但若由同伴讲出就很容易被深深吸引。
在堂外遇到的观点,可能我们转眼就忘,但如是由同伴提出的就会牢牢记住。
当学生在讨论中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体验后,他们就会学着把所分析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逐渐形成洞察力。
通过讨论,学生将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参与精神得到恰当的发挥,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是在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师生共同归纳创新
学生经过上述诸环节后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结论。
因此,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教师必须努力要做的。
为此,教师既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结构;更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
在归纳织网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表格式、提纲式、因果式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能清晰、有序、完整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织网不仅能简洁扼要地掌握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升。
同样,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够掌握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
一般说,中学生产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某种“误解”,以及由“误解”引起的理论同实际的矛盾。
为此,教师在备时就应在教材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
就“解惑”的方式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论辩、摆出事实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但总的说,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寻因究果;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关系;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
这就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此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
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
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
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而质疑求新的“抓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利用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②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③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④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三、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尝试运用
下面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为例加以说明:
(一)导入:
古诗词对比
【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一鸟不鸣更幽”引导学生从语角度对比,导入题(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
先由学生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地分为高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突破)。
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
高和平原,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设疑法、漫画讨论法、古诗词比较法等,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突破一个一个的难点和重点。
首先理解“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即“斗争性”的理解:
设疑:
哲学上讲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其次理解“统一”,这一点应具体分两个方面讲(通过两个情境)
A.漫画“你敢剪吗?
”(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
如颜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
设问多少人?
神态、动作怎样?
(添加画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
某甲敢剪吗?
为什么?
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下相互依存。
(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例子,如磁铁的南北两极)
B.故事情境“盲人为什么会领路”(英国伦敦——“雾都”)
劣势(一般情况)
盲人
优势(大雾)
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一定条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讲到这里,矛盾的含义讲得差不多了,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还需指出几个注意点: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难点,教材只是通过举例,没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
A、借助刚才的漫画“你敢剪吗”
设问:
如果某甲离开自己这一边,跳到对方一边跟对方在一块,行吗?
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否发生变化?
向什么方向变化)?
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B、再出示导入新时所用的古诗词“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以及王安石对此句的修改:
“一鸟不鸣更幽”,(让学生自己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从两句诗歌中体会辨证思想、运用辨证思想,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唱。
(体现对立统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外部。
(简要分析:
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区分的相对性)
(三)结尾:
朗诵狄更斯的(多媒体显示):
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到: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
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同时,还可补充时政资料:
讨论分析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四、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堂时间的主要支配者,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思维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使创造各种条,使学生主体作用更好的发挥。
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为主体”主要表现为:
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
2、注重服务意识原则。
教师在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主宰而是主导。
教为主导,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
其主要表现为:
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
3、贯彻民主教学原则。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民主、平等、合作、信赖、情谊为基础的现代民主教学观。
主要体现“生生合在作”、“师生和谐”。
“生生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它是合作表现的一种形式。
“师生和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达到协调,它是合作的实质。
模式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给予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
4、重视思维训练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是知识经济的要求,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注重“问题中心教学”。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
同时要求教师创设出一些具有深度、梯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当学生思考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疏通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思维的更高层次。
五、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不断学习和探索。
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学简单,实际上,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教学活动。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每一个环节和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真地探讨,精心设计,合理的组织。
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
2、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高中政治双主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并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有深刻系统的理解;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3、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政治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政治教师要不断从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方面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归类、整理、加工、分析。
一般做法是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多方多层次分析,以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