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232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docx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XX年,全市经信工作总的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各级经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中国制造XX”试点示范为总抓手,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不动摇,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全面打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主动仗,持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推进“XX制造”向“XX智造”转变,努力开创产业转型发展新局面。

总的预期目标是: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一、实施产业升级计划

1.积极争取中国制造XX试点。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XX”发展战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联合兄弟地市做好XX半岛城市群申报“中国制造XX”试点示范工作。

按照“市区联动、错位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保障力度,积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创建“中国制造XX”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

2.加快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着力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加快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制药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XX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使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

3.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抓好XX食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XX机电工具、经区装备制造、XX新材料及制品等七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荐XX申报医疗器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

4.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全省工业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研究制定我市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鼓励现有企业退城进园,向专业园区聚集,形成群聚效应。

指导各区市研究谋划好各区域化工产业的定位和化工园区布局,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5.推动产业精准招商。

抢抓中XX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突出招大引强,年内组织我市十大产业集群有意向的企业与大型央企、行业龙头、军工企业进行交流对接,力争进入其产品配套服务体系;按照省经信委的计划和要求,组织我市企业参加“XX周”、“XX周”等活动,开展产业援青、援藏、援疆工作,争取达成一批销售订单,推动一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二、实施工业企业成长计划

6.推进骨干企业膨胀扩张。

对外发布XX“制造业50强”企业名单,推动所在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与“制造业50强”企业建立会商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优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每个行业重点培植1-2家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排头兵。

7.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选择20家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企业培养“工匠精神”,强化“专精意识”,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8.加大高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

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根据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及增幅、纳税总额及增幅、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选择30家具有成长潜力和竞争优势的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9.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年内新增80家。

三、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0.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工信部XX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扩展知识产权、检测评价、中介咨询等服务,年内服务企业500家以上。

围绕创建国家(XX)创新中心,指导XX集团等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做好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工作;加强对现有220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动态管理,有效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

推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年内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10家。

11.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围绕《XX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XX-XX)》,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年重点攻克20项以上,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00项以上,力争在多光谱及磁信号真伪鉴别技术、雨水一体化预制泵站等领域实现突破。

12.探索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合作、协同技术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种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

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推动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开展对接合作,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开展“引智强企”专项行动,以政府集中引进的模式,邀请科研院所组织专家团队为我市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13.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

研究制定XX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产品研发生产,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大力培育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争取3-5年全市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运输设备等行业“机器换人”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5%、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5%。

14.加快智能制造示范推广。

建立完善“机器换人”项目库,加大“机器换人”政策扶持力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制造系统应用纳入“机器换人”支持范围;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工作,重点推进三角集团、天润曲轴等智能工厂和威达机械、华鹏玻璃等数字化车间建设,年内争取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以上;启动开展“1+N”带动提升工程,以威达机械、天润曲轴等企业为龙头,发挥示范企业带动作用,组织召开智能制造带动提升现场会,引导同行业企业对标学习,推动智能制造水平整体提升。

15.加快云制造产业发展。

推动“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鼓励XX云计算中心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五、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制造工程

16.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开展工业设计专题培训和对接交流活动,推动市级工业设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储备后备力量,形成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逐级提高、滚动发展的梯级培育模式,激发企业工业设计活力,增强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

年内认定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5家。

17.大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

鼓励装备制造和信息服务类企业优化整合资源,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设计咨询、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系统设计、业务流程再造等一体化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和完整解决方案,推荐一批总集成总承包项目列入省级扶持计划,争取资金支持。

18.深入推进产融合作。

加强与科技、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对接,用好用活科技支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无缝续贷”等金融政策红利,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会同金融部门组织召开全市银企对接交流会,通过金融专家授课、典型企业示范等形式,引导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全链条、全方位的产融合作,年内达成金融贷款额突破100亿元。

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19.强化制造业基础能力。

围绕实现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急需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的工程化、产业化突破,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项目,逐步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提升全市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

调整完善市级技改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提高补贴比例,鼓励和引导企业“零土地”技改,实现内涵式发展。

围绕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目录,年内加快推进海鑫新材料高档双零铝箔产业化等总投资440.83亿元的118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16.7亿元,30个项目建成投产。

加强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调度监测和分析预警,进一步完善技改考核体系,切实增加工业有效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21.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抓手,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申报和认证。

22.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

支持鼓励企业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创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培育国家、省质量标杆企业;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质量品牌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扎实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加快出台《关于开展“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意见》,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扎实做好国家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工作,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工业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组织开发一批工业旅游产品,帮助工业企业开拓市场。

七、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23.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加快高效电机和南海新型建材2个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好11家节能环保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研发生产和推广船舶环保设备、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锅炉等节能环保产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24.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落实工业领域煤炭清洁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工业领域煤炭高效利用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落实措施,重点抓好工业企业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工业领域煤炭清洁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25.强化散煤清洁化治理。

制定散煤清洁化治理行动计划,强化煤炭市场经营监督管理,控制民用散煤和商业用煤数量,积极推广优质煤炭、洁净型煤和节能环保炉具。

26.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

加大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学校、医院、养老院的推广应用,扎实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力争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通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积极争创省级太阳能应用示范区市。

27.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在节能电机、平板玻璃等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引导我市企业争当行业能效领跑者,通过树立标杆、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形成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提升的长效机制。

28.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建设。

实施高效变压器更新替代工程,完成80万千伏安的更新替代任务;实施工业余热利用暖民工程和燃煤锅炉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提高能效利用效率。

29.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诊断。

组织企业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节能诊断活动,促进企业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高。

八、加快多元市场体系建设

30.加快推进军民融合。

研究筹建XX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搭建军地交流平台,推动军地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开展服务军民融合企业专项行动,邀请省国防科工办领导、专家来威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和专业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军民融合成果展、军民融合博览会等重点展会,促进企业与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加强对接交流,加快“军转民”、“民参军”步伐;组织开展军民融合相关业务培训,鼓励企业参加军品市场准入资质认证,大力拓展军民融合市场。

31.加大电子商务推广应用。

加强与阿里巴巴、好品XX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电商培训、典型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工业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网销水平。

32.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

在十大产业集群领域,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全球健康产业领袖峰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等10场专业性展洽活动,引导工业企业通过参展拓展市场渠道、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年内达成协议合同订单额20亿元。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好品XX”工业品牌央视宣传推广活动,塑造我市重点工业品牌知名度。

九、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

33.强化企业管理创新。

围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销率,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配套组织“行业对标挖潜”等活动,分行业总结推广一批样板企业,引导行业企业加强管理、内部挖潜,实现降本增效。

34.深入开展企业规范化改制工作。

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会同有关部门,将企业改制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根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分类指导,推动企业建立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的法人实体。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弘扬新时期企业家精神,实施XX市企业家培育计划,依托XX市企业家培训基地等载体,分期分批进高校、入名企考察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家管理决策水平,努力培育更多的百年品牌、百年企业,年内培训2000人次。

以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落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有关政策,为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6.抓好企业安全生产。

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抓好民爆及铁路道口等领域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活动,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

十、建立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3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瞄准国家、省政策导向,研究吃透政策精神,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提升、骨干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争取和跟踪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计划盘子。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好科研经费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普惠性政策,让更多企业受惠。

强化市级政策扶持,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增效益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营造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38.强化经济运行组织协调。

加强对县域经济、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监测调度,对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及产成品库存的异常波动及时预警。

切实加强电煤生产调运、流动资金供需衔接等工作,满足工业企业正常生产需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宣传落实好新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名单,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39.深入开展“访企问难”活动。

建立常态化的联系企业制度,加大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的走访力度,了解行业走势,及时作出预判;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台账,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40.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提高服务企业质量,打造服务企业优质品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一般性服务为高效率服务。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平台化办理,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十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41.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4G网络布局,建设高质量的4G网络,积极推进运营商在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做好信息化专项扶贫工作,协调推进64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全部建成开通。

对省级认定并验收通过的信息化扶贫示范镇,支持督导示范镇发挥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

42.推进重点智慧项目建设。

推进医疗、海洋、环保、教育、旅游等18个智慧示范项目建设,加快iweihai免费无线WIFI项目建设,推进医院、学校、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WIFI的广泛覆盖和应用。

普及应用公共服务“一端通”覆盖人口密集区域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村镇及社区服务中心。

深入推广市民卡在公共事业、公共交通、居民健康、教育、商业等领域的应用;继续扩大市民网市域一体化覆盖范围,增加服务事项的广度和深度,初步形成卡网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

43.加快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推动出台《XX市关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起草实施细则,加快人才聚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成长型软件企业发展,壮大软件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

44.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和无线电管理工作。

督导运营商加强对通信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抓好关键时期和节点的应急通讯保障工作。

科学指配频率,优化审批服务,规范台站设置,推进频谱的有效使用和资源驱动作用的更大发挥;继续以打击“黑广播”、“伪基站”等为重点,加大监测监听力度,及时查处非法设台和有害干扰;依托“边海防无线电监测网建设项目”,加强技术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应用推广力度,持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打造更加良好的电波秩序和电磁环境。

十二、加强机关作风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45.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按照全市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关于“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在转变职能、搞好服务、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做到分内事情立即办,分外事情协助办,重大事情上门办。

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4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着力构建教育、监督、惩治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建立完善项目评审专家库,对涉及各类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专家评审,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事前报告、事中监督和事后备案制度,确保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规范有序,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

47.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积极开展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扎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8.做好对口包扶工作。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相关部署,认真调研包扶村情况,通过产业扶贫使包扶村走上脱贫致富路;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市委扶贫协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XX市-XX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XX市与XX市产业扶贫帮扶工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9.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

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做好节日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50.加强信访维稳工作。

贯彻落实《XX省信访工作条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活动,及时化解集体访苗头和不稳定隐患,积极引导来信来访人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做好特殊群体的信访工作,确保完成关键敏感时期维稳任务。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推进全市企业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