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545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doc

村魏小学德育序列化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和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按照每个阶段的德育目标要求,通过由浅人深的主题系列活动,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守纪守法、热爱劳动、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关心热爱集体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七大精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重视德育过程的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以育人为方向,最终实现具有第十六小学特色的德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和谐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德育目标

紧紧围绕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

根据以上总目标,结合时代要求,把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组合为四大模块:

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

每一模块既是独立的教育系列,又是一个可以互相交叉、迭加的分支系统,能与其他模块共同组成学校德育教育的整体。

三、德育分目标和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学生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逐步形成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亲切依恋之情,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建设成就的自尊、自豪感,为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的志向奠定基础。

一、二年级:

1、认知

1)、认识自己所在班级、学校、周围的同学,知道我是集体的一员。

2)、知道我是中国人,博兴是自己可爱的家乡。

3)、知道国家的全称,首都和国庆节,认识国旗、国徽。

2、情感

1)、感受父母爱,长辈情,培养爱长辈的情感。

2)、感受同学情、老师爱,培养爱伙伴、爱老师的情感。

3)、体会生长在家乡的幸福,激发对家乡的亲切感。

3、行为

1)、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友爱同学。

2)、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整洁。

3)、尊敬国旗,学唱国歌,升降国旗和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礼。

三、四年级:

1、认知

1)、知道班级、学校和少先队都是集体,我在集体中成长。

2)、了解家乡的变化,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知道国旗图案表示的含义,懂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2、情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激发爱班级、爱学校的情感。

2)、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艰苦朴素,具有好好学习,做祖国好孩子的愿望。

3、行为

1)、学会帮助同学、关心班级,多为集体做好事。

2)、爱护公物,注意节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3)、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少先队礼或注目礼。

五、六年级:

1、认知

1)、初步了解家乡、祖国的物产资源,名胜古迹,山川河流。

2)、知道我国古今著名人物爱家乡、爱祖国的事迹。

3)、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

2、情感

1)、感受祖国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知情。

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学好本领,为繁荣家乡、振兴中华作贡献的志向。

3)、初步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和先进人物的崇敬之情,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行为

1)、关心周围的人,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好事。

2)、保护环境、爱护文物、遵守社会公德。

3)、尊敬和爱护国旗,升降国旗和奏唱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或少先队礼。

4)、认真学习,积极锻炼,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基础道德教育:

基础道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自理自立,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守信用、负责任的合格小公民。

一、二年级:

1、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初步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懂得尊敬他人、平等待人,与小伙伴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尊敬自己的长辈。

3、教育学生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三、四年级:

1、开始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本领和简单的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的技能。

2、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会交往中,了解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意识到尊敬他人、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快乐感。

3、通过行为规范的内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六年级:

1、结合公益劳动和适量技能的培养,初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步培养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社会公德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

3、教育学生积极做到:

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三)、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二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三、四年级:

1、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2、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五、六年级:

1、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体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积极、自主自动参与班级活动的能力。

(四)、法制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一、二年级:

1、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2、学习交通法规、自护安全手册,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起安全自护的意识。

三、四年级:

1、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逐步养成遵守校内外各项纪律的好习惯。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学生学习自我保护。

五、六年级:

1、教育学生养成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

2、侧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

途径和方法: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

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师应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自觉地结合教材进行教育。

品生、品社是学科渗透德育的主要学科。

任课老师要以本学科教学大纲为依据,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它学科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围绕学校的分阶段德育目标,自觉地、有机地进行学科德育的渗透。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教师既要重视本学科的特点,又要重视不同学科的联系,以产生综合教育效应。

教师要悉心备课。

不仅要学习教学大纲,还要学习德育大纲;不仅要备知识点、能力点,还要备教育点。

教师要精心上课。

以饱满的精神、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感情并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措施:

将学科德育渗透纳入《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二)、班、队教育活动

班、队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

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是对平时各种分散教育活动的提炼、综合和升华,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校级教育活动由学校根据序列化方案的目标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每学期进行统一部署,一般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到位、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主题,也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自主定一些主题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班级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要求:

1、班、队活动主题的确定必须要搭准三个脉搏:

时代前进的脉搏,学生成长的脉搏,品德发展的脉搏。

班、队活动必须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班、队活动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务求一次活动留下一个痕迹。

班、队活动必须形式多样。

检查措施:

将主题活动的开展纳入文明班考核与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

(三)、科技文体活动

科技文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途径之一。

通过科技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树立“科教兴国”的志向;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懂得健身强国的道理。

要求:

1、充分发挥科技、文体活动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以面向全体、因地制宜、小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为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2、组织好每学期的艺术节、运动会等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意志品格。

检查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