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213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针菇栽培技术.docx

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金针菇基本知识

一、金针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名构菌、朴菇,冬菇。

金针菇是菇体较小的一种伞菇,因其菌柄细长,色泽和食性似金针菜而得名。

其菌柄脆嫩,菌盖粘滑,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每100克金针茹可食部分含热量26千卡,蛋白质2.4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3.3克,铁1.4毫克,镁17毫克,维生素C2毫克,维生素E1.14毫克,维生素A5微克,烟酸4.1毫克,膳食纤维2.7克,钾195毫克,磷97毫克,钠4.3毫克。

金针菇所含的蛋白质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特别丰富,对儿童健康成长及智力发育有益,因而有“增智菇”、“一休菇”、“智力菇”的美称。

金针菇具有食疗保健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咸,滑润。

有利肝脏,益肠胃,增智,抗癌等功效。

营养专家表示,常食用金针菇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胃肠道溃疡、肝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此外,研究发现,金针菇中含有的朴菇素,对小白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含有一种蛋白,可预防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症,也可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及癌症。

金针茹还含有多糖体朴菇素,具有抗癌作用,经常食用可防治肝脏系统和胃肠溃疡等疾病,又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二、金针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栽培简史:

唐末五代初,韩鄂撰写的《四时纂要》就记述了“种菌子”的段木栽培法,表明我国栽培金针菇,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1928年日本京都附近的森本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利用木屑和米糠作原料。

在室内培养出优质金针菇,60年代初期,日本又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及自动化装置,构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分布于世界各国,日本已成为金针菇的主产国,现在我国和韩国也已广泛栽培。

金针菇又称冬菇、朴菇、构菌及毛柄金钱菌,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约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历史上多采用段木栽培金针菇,产量低而不稳。

近二十年来,发明了代料瓶栽、袋栽及生料大床栽培等多种原料、多种方式的栽培方法,使金针菇生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生产菇种,而且已达到了工业化生产水平,我国金针菇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位。

三、金针菇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

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2.子实体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

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

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

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二)生活史。

金针菇的生活史,即有有性大循环,又有无性小循环,比其他菇类的生活史复杂,本文着重讲解有性大循环这个主体,无性小循环。

金针菇有性世代产生担孢子,每个担子产生四个担孢子有四种交配型(AB、ab、Ab、aB),担孢子萌发成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之后立刻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扭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

子实体成熟时,菌褶上形成无数的担子,在担子中进行核配,双倍核经过减数分裂,每个担子先端着生四个担孢子。

(三)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类。

用作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主要有棉籽壳、棉渣、玉米芯、黄豆秆、杂木屑以及农作物秸秆等。

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主要为黄豆粉、麸皮、米糖、玉米粉等,其中玉米粉对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无机盐中。

镁和磷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磷酸根离子还是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物质。

2.温度金针菇生长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

在菌丝生长阶段,菌丝耐低温能力强,-40℃不会冻死,耐高温能力弱,超过34℃很快死亡。

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3~34℃,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子实体属于低温恒温结实性菌类,形成温度为5~22℃,最适生长温度黄色菌株为8~18℃,白色菌株为5~16℃,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就越快,绒毛变多,商品价值变低。

3.水分与湿度金针菇属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比较弱,此处的水分是指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中水分,培养基的含水量在50~80%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其中以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60~65%为宜,含水量高,菌丝生长缓慢,含水量低子实体分化少。

在出菇期间,子实体需要在85~95%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这里所指的环境中湿度是指在子实体上套上塑料袋内的湿度。

而不是出菇房内的湿度,出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范围内就能满足其生长,一般都不需要在菇房内喷水保湿,利用自然的湿度条件就能满足其生长。

只有在湿度低于75%时,则需要在菇房内地面上浇水增加湿度。

刚开口出菇时,湿度不能低于85%,否则袋口表层培养料干燥,抑制原基形成。

4.氧气与二氧化碳 金针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在菌丝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但瓶口或袋口要求能透气。

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菌盖生长,促使菌柄加快伸长,人工栽培时即利用这一特性获得柄长盖小的优质商品菇。

但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分化,则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形成并分化出菌盖。

在其长度达到1~2厘米时,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生长加快,抑制菌盖展开,生产上是采取在子实体上罩上塑料薄膜袋并逐渐收扰袋口的方法来提高局部二氧化碳浓度,定向控制菌柄的长度和菌盖的大小。

5.光线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光照过强,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子实体原基形成则需要光照,不过只要微弱的光照,就能满足子实体原基形成的要求,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原基形成不良。

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光线对黄色菌株子实体的颜色有影响,但对白色菌株子实体的颜色无影响。

金针菇黄色菌株子实体在有强光照射下,菌柄会变成褐色,菌盖颜色加深,质量下降。

在黑暗和散射光下生长的金针菇子实体,菌柄为白色,菌盖为淡黄色。

6.酸碱度(pH)酸碱度是指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中的酸碱度。

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的适宜pH值为3~8.4,最适生长的pH为4~7,过酸或偏碱都不利于金针菇生长。

第二节金针菇常见栽培品种

目前国内生产上普遍使用的金针菇的栽培菌株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黄色菌株和白色菌株,各地栽培时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的安排以及市场不同消费对象等进行选择。

1.黄色菌株这类菌株的子实体金黄色至浅褐色,其特点是出菇的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宽,出菇早,有时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现象。

转潮快,出菇的后劲比较足,后面几潮菇占总产量的比例比较高,鲜菇质地脆嫩,菇体色泽对光线比较敏感。

常见菌株有苏金6号、2102等。

2.白色菌株  这类菌株一般子实体为乳白色至纯白色。

其特点是出菇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

一般均在18℃以下出菇,出菇较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般都是在菌丝发到底后再行出菇。

其产量主要集中在前期第一、第二潮菇。

菇体质地鲜嫩柔软,菇体色泽对光线较不敏感。

常见菌株有Fv093、日金1号等第三节金针菇菌种的生产技术

一、菌种培养基配方

(一)母种配方: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一)原种和栽培种配方

1.锯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硫酸钙(石膏粉)1%、水适量。

2.棉籽壳40%、锯木屑40%、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适量。

二、菌种质量鉴别

1.母种  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

有少量气生菌丝,稍有爬壁能力,易产生粉孢子,外观呈细粉状,低温保存时,容易长出子实体。

黄色菌株菌落表面易出现雪片状菌丝斑,背面呈褐至深褐颜色。

2.原种与栽培种  正常适龄菌种菌丝白色,纤细密集,培养基顶部常因失水外观呈细粉状,还因培养基水分偏高出现菌丝团,初期白色,后渐呈褐色并结皮,长满瓶后,遇低温会出现丛状子实体。

菌丝生长稀疏,菌体干涩,菌丝尖端浓密,白而泛黄,不再向料内延伸,出现生长界限的为劣质菌种。

第四节金针菇栽培技术

一、金针菇袋栽技术  

(一)栽培季节

       根据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要求的环境条件,选择最佳的播种期。

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应在20~30℃,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自然温度降至5~15℃。

永春县金针菇栽培季节一般是10月至翌年3月。

(二)塑料袋的选择和规格

       袋栽金针菇可选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袋的质量要好,厚薄均匀,能耐100~125℃高温。

塑料袋规格:

宽×长为(15~18)cm×(35~45)cm,厚度0.04~0.06cm。

每袋装干料300~500g。

(三)培养料选择和准备

       金针菇栽培主料有木屑、棉壳、玉米芯、麦草或稻草、酒渣、醋渣、糖渣、酱渣等。

辅料主要有麸皮、米糠、各种饼粉、玉米粉、豆粉、尿素、糖、石膏等。

(四)培养料配方

       根据主料的不同介绍几个主要配方:

①棉壳90%、玉米粉3%、麸皮5%、石膏和糖各1%;②棉壳78%、麸皮20%、石膏1%、石灰1%;③木屑73%、麸皮25%、糖和石膏各1%;④稻草50%、木屑22%、麸皮25%,尿素、石膏、石灰各1%。

以上培养料的含水量均为65%~70%,pH值6.5~7。

(五)拌料和装袋

       根据培养基配比,准确称量所用主、辅料。

将木屑、棉壳、石膏先干拌均匀,再根据干料重量计算出所用水量,将糖、石灰等可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在水内,然后分次将水加入料中,边加水边搅拌,反复拌多遍,最后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

不易吸水的料,如棉壳、麦草可先加水预湿,然后再和其他料拌匀。

经堆积发酵的陈木屑比新鲜木屑更有利于金针菇利用。

1.装袋 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

在地面铺麻袋或塑料薄膜,在其上进行操作。

边装料边压实,做到上、下一致,虚实适中。

装料高度10~12m,留12cm空袋,作出菇套筒用。

袋装好后,将薄膜折起,用绳扎好或套上颈口圈,塞好棉塞,立即装锅灭菌。

2.装袋注意事项 装袋时应注意:

①装袋时轻拿轻放,认真操作,虚实适中;②边装袋,边翻动料堆,防止料堆内水分下渗,造成上下含水量不一致;③装好的袋要平卧堆放,以防水分蒸发;④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和灭菌,避免料酸败,滋生杂菌。

(六)灭菌

       熟料栽培需经灭菌,灭菌有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

采用高压灭菌时,当锅上压力达1.5kg/cm2时,维持2h;常压灭菌时,当蒸灶底部温度达90~100℃时,开始计时,维持8~10h。

装锅时,料袋最好竖直叠放,不可乱放。

灭过菌的料袋,移入接种室或干净通风地方降温,待袋温降至30℃以下时,便可接种。

(七)接种

       接种前,接种室或接种箱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或喷洒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接种人员手和所用工具都要用酒精消毒,接种时最好2人配合,严格无菌操作,但要注意袋子与灯的距离,以防袋子被烧熔。

接种后立即开门窗通气,以排除接种室内的污浊气体。

(八)发菌培养

       接过菌的袋要竖立在床架或地面,若两端接种的长袋可卧放床架,一般叠放2~3层。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70%以下,闭光培养。

在发菌过程中(接种后7~10d)应经常开通气孔通气,并翻动和倒换菌袋,即将上下、内外的菌袋调换位置,有利于菌丝生长整齐一致。

秋栽金针菇,在9月至10月中旬接种后,气温还较高,应在早、晚开门窗通气散热,而白天关闭门窗或通气孔阻止热空气进入。

到11月份,当气温变凉时,白天可通气,晚上关闭保温。

接种后30~35d,菌丝可长满袋。

(九)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当菌丝体表面有黄色水珠出现时,有些早熟品种可出现小菇蕾,这标志着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菌丝体生长就要转入子实体发育,应进行出菇管理。

1.出菇前管理 出菇前管理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开袋口,二是搔菌(挠菌)。

开袋口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市场情况及气温情况分批开袋。

早熟品种先开袋,晚熟品种后开袋,市场形势好早开,气温适宜及时开袋。

开袋后及时搔菌。

用搔菌耙或钩先把老菌种扒净,再将表面菌皮轻轻划破,不要划太深。

搔菌的作用是增加菌丝与空气接触,刺激菌蕾形成,并使菌蕾发育整齐。

搔菌宜在菌丝体表面出现黄水珠时进行。

搔菌后把薄膜袋拉直,排放在床架或地面上,及时在袋口覆盖薄膜或报纸。

开袋口、搔菌和覆盖袋口要一并完成,防止表面被风吹干。

2.催蕾 搔菌和覆盖袋口后,棚温控制在12~15℃,湿度85%~90%,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约20min,给予一定散射光,诱导子实体形成。

5~7d后表面便出现菇蕾。

蕾出现后,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20~30min。

揭膜通风时,要将膜上水珠抖掉,防止水滴在菌盖上引起腐烂。

3.抑菌培养 抑菌的作用是抑制子实体过多分枝,使菇蕾缓慢生长,保证菇蕾生长健壮一致。

抑菌时间是当菇柄长至1~3cm时,在现蕾后的3~5d进行。

抑菌期间菇棚温度降至8~10℃,停止喷水,湿度控制在80%~85%,加大通风量,每次通气0.5~1h。

增加散射光强度(用40W灯照射)。

在以上条件下,管理3~5d,金针菇可缓慢长成健壮一致的菇丛。

4.长菇期管理 经抑菌后要转入长菇期管理。

长菇期管理的目的是促使菌柄伸长,而抑制菌盖生长。

管理的措施是菇棚温度调至8~12℃,湿度85%~90%。

每天向地面和空间喷水增加湿度,结合喷水揭膜通风20~30min,以80~100lux光照强度,诱导菇丛整齐生长,不扭曲。

遇高温天气,要减少喷水,加大通风量。

菇棚通气和揭膜通气不要同时进行。

一般先大棚通气,再揭膜通气,盖膜后再喷水。

以上措施一直管理到采收。

(十)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1.采收菇柄长10~15cm,菌盖直径1cm。

袋栽金针菇从接种到采收60~65d。

采收前1d停止喷水,并去掉覆盖物,散去菇体上水分。

采收时一手拿菌袋,一手轻轻成丛采下。

剪去根部附带的培养料和须根,放入筐内,分级包装。

2.采收后管理 采收后,清理干净料面,挖去残菇和老菌皮,进行搔菌。

搔菌后停止喷水3~5d进行养菌。

养菌后每袋注入清水100~200g,浸1~2d,倒去多余水分。

补水后暂不盖袋口,通风1~2次,使菌丝体表面稍干后,再盖膜催蕾进行第2潮菇管理。

经15~20d,可采收第2潮菇。

二、金针菇瓶栽技术

(一)栽培时间

  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0~25℃,菇蕾形成适温6~18℃。

因此,白色金针菇袋装栽培应在9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进行。

(二)配制培养料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

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

一般直径2~3mm的占20%,1~2mm的占40%,1mm以下的占40%。

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

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量不要用。

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1m3混合料加水350kg左右(含水量63%)。

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三)装袋灭菌

  用18cm×36cm的塑料袋装料,大约每袋装料400g。

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袋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装袋完毕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h)就会发酵。

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2种灭菌方法。

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12~16h;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后持续2h。

灭菌结束,将袋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0~25℃及时接种。

(四)接种

接种一般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要防止杂菌污染。

(五)菌丝体培养

将接好种的菌袋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d左右菌丝开始萌动。

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25~35d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六)搔菌

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

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在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

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袋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

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

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

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种扒掉,此法出菇早、朵数多;刮搔把老菌种和5mm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

(七)催蕾

搔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

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0~15℃,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

但在前3d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

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

约7d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d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八)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

当菇芽长至1cm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8℃,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h),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

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

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整齐、强壮,坚挺。

待子实体长出袋口3cm,即可拉直菌袋,转入生育室。

(九)生育阶段的管理

当菌柄长0.5~1.0cm时,增加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由于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从菇体长2~3cm时开始套纸筒到收获,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伸长,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1个15W灯炮,产生垂直光,促进菌柄伸长。

此阶段以温度8~15℃、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中二氧化碳含量0.10%~0.15%为宜,这样可达到抑制菌盖开伞、促进菌柄伸长的目的。

约15d,菌盖直径达1~2cm,菌柄长达12~15cm,即可采收。

(十)适期采收

  当菌柄长12~15cm,菌盖直径1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变,菌柄菌盖不呈吸水状,菌柄根根分清,又圆又粗,全体纯白色,菇全结实,含水量不过多时为采收期。

采收前几天要检查菌盖含水量,如果含水量大,采收前2d要通风,促进水分蒸发。

采收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及生长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气密封,低温保藏。

2潮菇后,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可将菌柱脱出调头袋装,也可封闭原出菇袋口,打开另一头出菇。

三、金针菇栽培过程中异常现象与防止方法

(一)发菌期的异常现象与防止

1.菌种块不萌发  接种后菌种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

发生原因:

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发生老化,生活力很弱。

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的烫伤。

③遇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以上,菌种受高温伤害。

预防办法:

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30~35天,菌丝活力旺盛。

②在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避免高温伤害。

③接种时防止烫伤菌丝。

2.菌种块萌发不吃料  在正常发菌环境下,接种后菌块菌丝萌发良好,色泽绒白,但迟迟不往料内生长。

发生原因:

①用新鲜木屑或掺杂有松木屑为原料,其中含抑制菌丝生长的物质。

②培养料含水量过高。

③使用尿素补充氮源,量过大;或多菌灵抑菌剂添加过量,抑制菌丝生长。

④培养料过细,孔隙率低,加上装袋过实,透气性差,氧含量不足。

⑤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细菌大量繁殖。

⑥培养料pH值偏酸或偏碱,菌丝难以生长。

菌种质量低劣,生活力衰退,菌丝吃料能力减弱。

预防办法:

①选用陈年阔叶木屑,不用新鲜木屑和松木屑。

②用优质的麸皮和米糠补足氮源,添加量在高温时间不少于20%。

一样,高温时最好不再添加玉米粉。

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最好不添加。

多菌灵抑菌剂添加量以0.05~0.1%为宜,最好不添加。

③木屑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芯(粉碎的),有助于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以解决木屑过细,空隙小,氧气不足。

④掌握正确的灭菌操作。

高压蒸气灭菌时,必须排尽冷空气。

灭菌要温度准,时间足,在147.1千帕(1.5千克/厘米2)压力确保2小时;常压蒸锅灭菌时,锅盖严实,不漏气,火力要旺,蒸气要足,在温度100℃保持10小时或更长。

⑤培养料装袋时,pH值调整在7~8为宜。

⑥掌握好料与水的比例,培养料含水量,黄色品种控制在65%,白色品种为60%,高温酌减,切勿过湿。

⑦从有信誉的菌种供应单位购种,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的优质菌种。

3.菌丝发黄萎缩  接种后10~15天,菌丝逐渐发黄、稀疏、萎缩,不能继续往料内生长。

发生原因:

①培养室内温度高,通风不好,袋与袋间排放过紧,影响空气流通,料温往外散发困难,菌丝受高温伤害。

②料过湿且压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

③灭菌不彻底,料内嗜热性细菌大量繁殖,争夺营养,抑制菌丝生长。

④培养室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高。

预防办法:

①培养室的温度保持20℃左右为好。

袋与袋间要略有间距,便于料温发散。

高温天气,做好通风降温。

②掌握好料水比例。

装袋做到松紧合适,发现料过湿时,可将袋移至强通风处,菌丝长过肩的菌袋可松开绑绳。

以通气降湿。

③培养料常压灭菌,在100℃保持10小时可防止细菌污染现象发生。

4.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  发生原因:

①袋内不透气,菌丝缺氧,多见于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

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很慢,或停止生长。

预防办法:

①采用封闭式发菌培养时,当菌丝长入料3~5厘米时,将袋两头的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刺孔通气补氧。

②保持适温培养,室内温度不低于18℃。

5.菌丝未满就出菇  发生原因:

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

预防办法:

适时栽培,低温栽培时,要加温培养菌丝,使温度维持在18℃以上。

(二)出菇期的异常现象与防止

1.不现蕾 发生原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

②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

③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预防办法:

①培养料面干燥,可喷18~20℃温水,量不宜过多,喷后不见水滴为宜。

②通风降温至10~12℃。

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

防止气生菌丝产生。

③加强通风,增加弱光光照,诱导菇蕾形成。

2.菇蕾发生不整齐 发生原因:

①未搔菌,老菌种块上先形成菇蕾。

②搔菌后未及时增湿,空气湿度低,料面干燥,影响菌丝恢复生长。

③袋筒撑开过早,引起料面水分散发。

预防办法:

①通过搔菌,将老菌种块刮掉,同时轻轻划破料面菌膜,减少表面菌丝伤害,有利于菌丝恢复。

②催蕾阶段做好温、湿、气光四要素的调节,促使料面菇蕾同步发生。

③待到料面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失水。

3.袋壁出菇 在袋壁四周不定点出现“侧生菇”。

发生原因是袋料松。

尤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